金融有必要(贰):10万亿的化债能够发挥到什么作用(2300字)
文摘
2024-11-10 23:54
广东
10万亿的化债起码有两个作用,其一,对股市楼市等金融市场信心的提振。股市已经过了3400点,这与10万亿形成的乐观情绪有直接关系。其二,让地方政府应对各种债权方有了更为稳妥的说辞了。按照政府一惯的执行能力,这10万亿应该会在5年时间内全部下去。很多人已经解释了,化债不是还债,只是调整债务关系。将地方债调整成国家债。用长期债来置换短期债,用低成本债来置换高成本债。彻底还清债务,一者没必要,二者做不到。发展需要持续的投资。投资从哪里来呢,要么是融资,要么是利润。融资两个路径,债务与股权。债务过程比股权过程简单。依靠利润来投资,货币的集中度不强。在上一篇文章中阐述了一个观点,货币的集中决定了产业的量产与创新。当房地产还在上涨的时候,大家更愿意按揭买房,而不是全款买房。投资回报的额度,远远高于货币成本。当还清一部分债务后,相应就获得了新的债务能力。不使用这部分新产生的债务能力,几乎是不可能。之所以可以用债务替换债务,是因为主体还处于继续发展的状态,是具备较大信用的。如果不把释放出来的债务能力,继续投入下去,怎么才能确保继续发展呢。不能继续发展,新债务的发行就没锚定物。债务让货币集中,货币集中让产业扩大。这是基本的逻辑。化债的优先对象,为什么是地方债,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首先,中国走的肯定是市场经济路线,而市场经济的最为重要主体是政府,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只有政府才能不计代价的践行产业政策。只有产业政策才能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日韩曾经用了产业政策的思路,跻身了战后的发达国家行列。中国的40年追赶200的神话,日韩已经演练过。只是中国的事例规模更大,以及后劲更足。那些西式思维的中国经济学者,喊着“国退民进”,需要问他们两个问题,其一,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不是产业政策。其二,谁在承担着产业政策,是国家资本还是社会资本。大部分有基本态度的都会认为是国家资本在支撑着产业政策的发展。另外,他们可能会继续发问,凶猛的产业政策已经结束了,接下来是有必要将更多职能交托给市场。这个大方向我是认同的,有两点需要补充下,交付的时间可能要以十年为单位计算。以及,让政府资本的市场主体,从内部核算式市场经济逻辑,转变成一般市场经济逻辑。也是将上头喊的“深化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方式可以分为从上到下,以及从下到上。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的驱动方式会继续延续过去几十年的机制,以政府资本为主要驱动力,以社会资本为次要驱动力。这种机制的构成,既有历史原因的促成,又有巨大的结果实证了其有效性。可以认为,政府资本是经济驱动的源头。因为地方债的问题,很多地方政府的市场经济主体的活性正在降低甚至冻结。要优先恢复地方政府的市场经济主体的活性。其次,地方政府的信用等级比较大,起码在内核核算上。地方债获得了转化,地方政府理论上马上获得新的债务能力。如果这个化债对象是企业或者个人,化进去的债务,没办法以较高的配比化出来新的债务能力。所以,化债的效能,不仅是解决短期债务违约导致的市场失灵,还是需要给市场注入新的流动性。比方说,两个信用卡使用者,一人还款后重新具备额度,另一个还款后则被取消额度。地方政府可以重新具备额度,其他市场主体可能会被取消额度。历次放水,都是从地方政府与大型企业开始。信用等级高的市场主体,可以最大化的将接住的水继续放下来。说一个美国的往事,2017年富士康宣布美国投资建厂,州政府承诺给予几十亿美元的补贴。反对派就做了一个计算,将这些金额直接发给居民可能更有效。本质上是州政府发钱给富士康,富士康通过工资将钱发下去。通过富士康放下来,可以经过几次再放水,20亿最终实现100亿的效应。如果直接发钱,20亿就只是20亿。08年次贷危机与2012年再次危机,美国政府给予银行大量补贴,被很多人骂死。罪魁祸首反而获得了救助。就是因为银行处于经济活性的上游,通过他们的放水可以实现放水的扩大化。我们政府一直呼吁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要放开融资,但实际中小企业拿到钱的过程还是很难的。信用等级低,以及市场生态位低的市场主体,注定不会被优先放水。化债从地方债开始,这个逻辑是没有问题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实现二次放水,甚至三次放水。比如某施工单位拿到了100万,可能才入账,就被银行划拉走了。要付给员工的工资,以及材料商的款就没了着落。这样的放水,只是帮银行提供了帮助。关于化债的核心目的,前文做了阐述,“修复相关主体的市场经济活性”。100万,要进行多修复几个主体。作为付款方的地方政府,有必要进入到收款方的债务关系中,将款项付给第二层关系甚至第三层关系。很多地方地方政府已经在这么干了。如果这100万是地方政府付给银行的,银行可以解锁出多少新的债务额度。当地方政府手上有了还款额度,是老老实实按照约定还款,还是约谈银行重组债务方案。操作方式不同,新债务额度也不同。统归一句话,解锁足够大做够多的经济活性。再说最后一个问题,地方政府与上级政府的债权关系。当给予某地方政府300亿的债务额度,付给银行与相关企业后,平了地方政府的账目。剩下的账目就是,地方政府欠上级政府。这个账目怎么算,只一张欠条了事,还是要放进去相关地方政府的资产。如果是后者,相当于上级政府收购地方政府了。也就相当于对地方政府的收权。有个问题还没想明白,现阶段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地方扩大还是中央扩大。如果是中央扩大,化债过程更好可以呼应。如果是地方扩大,那么10万亿债务的资产锚定物是什么呢。化债过程中,可能会兴起对地方政府的严查,以确定合理的化债额度。对应创建微信群“金融有必要”。入群在群内发红包9.9元。一个群200人。群的发展采取分布式,即,第二个微信群由参与者自发创建,将群二维码扔给灰鸟,一起发展群。有意向成为群主的,申请与排队。(群二维码进不去,在公众号对话框中输入“必要”即弹出新群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