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上4000点(全本)(2万字)(中)
文摘
2024-12-03 22:16
广东
前面写10篇“能不能上4000点”的文章,大概3万字。将内容做了删减,将次序做了调整,以及结构做了细化。如下2万字。得承认,美元计价资产体系依然是当今世界的绝对金融主导。美元放水都放成了那个样子,而美元的地位依然是十分坚定的。当面对其他国家职责美元的“以邻为壑”,他们是怎么说的,“美元是我们的美元,问题是你们的问题。”霸道无理到时你无可奈何。如果这次股市动态只是国内资本的调整,再有国家资本的支持,也只是一次小牛。并且如果只是为了“小牛”,国家相应的政策与资金也不会太狠。个人判断,关键还是要引导外部游资的入场。疫情这几年,据一些还算严谨的及经济学者说,这几年一共有不少于3万亿美元离开。既包括外资,又包括内资。3万亿美金就是21万亿人民币,是占据了社会流动性很大的一部分。这几年为什么这么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流动性极剧减缓。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资金流出是一方面,更一方面是政府对“社会公平”的推动。资金外流的情况国家难道不知道吗?难道不能管控吗?肯定是知道的,肯定是可以管控的。为什么不呢?像印度那种“关门打狗”的方式,只能骗别人来自一次。你要允许它离开,之后它才可能还回来。中国政府办什么事,都是往可持续发展上考虑。有了离开不被阻挡,也就有了再次抵达的信任。为什么说境外游资的的态度很重要,这是涉及了股市定价的基本面探讨。股市价格有两个基本面,分别称呼为小基本面与大基本面。小基本面就是众多企业的经营盈亏情况。大基本面就是你的企业资产是放置在一个什么样的货币计价体系中核算。小基本面的情况没什么好议论的,这些年都是如此涨涨跌跌,已经被议论得很充分了。而大基本面之前被议论的比较少,主要是还不具备太多的进展空间。现在迎来了一次可能的市场境遇,可以在大基本面上挑战下。挑战任务分成两个方面,其一,在美元计价体系中,人民币资产获得更大的尊重。也就是,中概股在世界金融体系中整体上涨。其二,人民币计价资产体系获得国际性的扩大。也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无论哪一方面,都有获得国际流动资金的货币投票。据一些说法,国际流动资金的总量是20万亿。有人评估,这次最少有1万亿美金会回流中国,更乐观估计是5万亿。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其一,如何让预期规模的资金回流。注意,并不是回流资金越多越好。其二,如何让这些资金从热钱变成冷钱。热钱就是炒股中国,冷钱就是持股中国。两个问题都是艰巨的。上次某境外财团投资中国股市,他用自己的国际经验参与进来,最后发现,根本买不完。我是来炒股的,不是来买公司的。最后愤恨离场。按照一般金融逻辑,企业上市就是拓展企业融资通路,以期更好的发展。而中国企业上市,大部分是为了把公司卖给社会。不是来融资的再发展的,而是来趁着高位抛售股票的。今天股市中,已经出现了大量企业主清仓式减持。每逢高位,大股东就清仓式减持。东风甄选股票好不容易拉上来了,话事人之一的东方小孙就大幅减持。美国股市这几年为什么涨幅很大,如苹果等大企业们用了大笔资金进行股票回购。回购股票就是一个坚决经营的态度,我持有最多股票,只能靠经营更好享有收益。如果企业经营烂了股票就全砸在手里。如此让社会以及持有其股民的相信大股东是想将公司经营好的。中国股市被中国企业当成了卖公司圈钱的地方,已经几十年了。因为企业的这种意图过于迫切,为了保障股民的利益,就将上市的门槛设置得高高的。门槛甚至得高高的,反过来让“上市资格”变得非常稀缺。继而催生了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内部交易。中国股市为什么让人没信心,就是上市企业的掌舵人们,注意力不在经营好公司,而是择机出售手中的股票。这种状况的普遍发生,既是监管思路与机制出了巨大的问题,又是大股东们所在的企业缺乏真正的产业竞争力继而只想套现离场。中国的散户们,被如此的“玩弄了”20年。散户们的情绪很清楚,再大的伤透只是骂骂咧咧下,“牛市来了”又可以唤醒他们的热诚。像极了中国球迷与中国足球的关系。但是,国际游资可不是这么好糊弄的,他们对“用股市卖公司”的行为是直接判定作弊的。如果碰到了可以赚钱的机会,他们也会进来,但是会记住上次的吃亏,在你卖之前它先跑掉,就有成来哦热钱的洗刷刷了。与我们希望的冷钱期许又是背道而驰。认定“用股市卖公司”是一种严重的金融作弊,也是重建中国股市公信力的开始。热钱或许贪婪,但热钱不愚蠢。怎么说中国股市也有80万亿的市值总量,这些之所以表现得如此拉胯,就是很多股市的基本伦理与基本规范还没建立起来。我对欧美金融史没有专门的研究,基于人性相似的认定,他们应该也走过了很多类似中国股市这样的不成熟。不经让我想到了2012年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允许其独资,还给予土地与贷款等优惠。几年后,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从一个很多人以为的骗补产业,成为了高科技出海的产业。改开之初,我们采用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策略。四十年下来,我们确实是“换来”了很多技术。这个换来大部分不是从合资企业那里拿到的,而是借助于市场繁荣企业自行研发而获得的。起码有个技术的环境市场的环境,才有可以努力的方向。今次,股市或者金融市场,是否也要来一次“市场换技术”的操作呢。从2001年签订加入WTO开始,就有很多“国际金融”的合作方式。坦白来说,那个时候,我们的主要注意力还在制造业扩大上,以及对金融国际化有很多担忧。通过制造业把家搞殷实了,而在金融上被别人偷家了。一直是在力图构建一个独立的金融体系。过去20年的}“独立金融”应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完成了两个建设,其一,产能体系的建设。其二,以房地产为基本盘的金融体系的建设。中国的金融秩序与效能可能还有问题,但是金融的总值却已经是很客观的。弱时即关税,强时即自由贸易。我们现在有基础在金融领域开启一场“市场换技术”的举措。借助于冷酷贪婪但专业的国际资金,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客观上促使我们往更市场更健康的金融市场上去转。这一波的金融开放我们必定是让出大量的利益,只是,让出的额度,到底是存量切下来的,还是增量切出来。我希望是后者。这也是我写4000点文章希望厘清的逻辑。创建一个金融巨大增量的时代,让陷入房地产金融困境的群体拿出来,还为产业注入更多的流动性,以及从中国金融走向世界金融。“有为政府”与“五年计划”是很费钱的,之前二十年主要是靠土地财政与债务在推动。因为有土地财政的营收,才让债务行到通。城市化进程,让政府手上的土地价值不断走高,通过房地产入世,扩大了政府的资产规模,为债务扩大提供了锚定物。债务再投向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土地价值,扩大了资产。可以开始下一轮的债务扩大。土地财政的金融成本转嫁了普通老百姓身上,超过了一定幅度,就成了“盘剥”,这肯定是不行的。再者,土地财政属于一次性收入,土地是有限的。沿海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土地几乎都卖完了。只有一些红线储备土地。考量到地方政府收入的可持续性,有人就提出了“国际规则”,“房产税”。老百姓普遍对房产税还是不乐意接受的,因为大家买房的价格已经很高了。与房地产相关的税,已经在推行的是“经营税”。租房或者买房,产生了经营收益。很多人明显感觉到,这几年的税务稽查明显严格了很多,过去一些的灰色行为,现在直接成了红线。从财政角度看,可以部分补偿土地财政的缺口。除了税收,地方政府还有什么财政手段呢?国资委的思路被放大了。过去的国资委,大多属于管理型。确保国家资产的保值与增值。这些产业多属于传统产业与资源产业,已经触及了发展的天花板了。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很多新科技的产业机会也渐渐来临。而现阶段处于新科技产业的初级阶段,这个时候的进入,不仅资金量要大,风险还高。在之前的文章中,我表达了一个观点,中国的产业政策就是,“国家资本完成新产业初级阶段,社会资本完成新产业的继续阶段。”新能源,光伏,以及芯片,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具体产业太多,不能都让国字号来推动。况且很多推动,需要地方资源的配合。于是,我们看到了重庆,合肥,西安,等地方政府热切的推动新能源产发展,不仅给政策给土地,更是给百亿资金。这些是我们知道的一些明显领域的明星企业。在一般领域一般企业,这样的举措还有很多。地方政府为什么要“入股”科技企业呢?我的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中国科技已经到了第一梯队,前面已经没有可以追赶的对象。必须肩负起科技创新的责任。在这个阶段,资金量大风险大,只能国家资本扛得住。当仁不让。其二,科技企业一旦发展起来了,也是十倍百倍回报的,否则怎么会有硅谷的繁荣。已经出现了一些案例,某地方政府投资某科技企业,盈利已有百亿了。其三,地方政府介入的科技企业,都是产业中第一梯队的企业。在它存在需要相关的配套产业。地方政府投入的货币,大部分还会留在本地流转,以及带动其他区域的入场。经济账与责任账,是有可能算到平的。接下来就要思考,怎样让经济账能够扩大?一大手段就是股市。在社会投资领域,有些投资人会跟创始人签订对赌,最多的是这样的情况,“若不能如期上市就要股转债”。只有上市,投资者才能成功退出。那几年,中国的创业者都是奔着纳斯达克前进的。地方政府投下去的百亿资金,也不是为了做成大股东,也需要一个退出机制。最好的方式就是上市。在上一章节中阐述了,“美国阻止中概股企业进入到全球资本市场,以及打压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就美国金融市场拒绝中国企业这一点,他们成功的做到了。要去也行,得支出巨量的“转轨”代价,以及今后被对方拿捏的“把柄”。当初宇宙第一行上市,付出的过路费是天量的。至今还有人质疑上市行为的正确性。没得选择,一定要可以在中国境内上市。最少,当你在境内有了良好的上市条件,境外金融才能笑脸相对。很多人不清楚金融市场对经济发展有多重要。经济是有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产业体系,另一部分是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有什么用?可以简单理解成为产业发展注入流动性。再简单一点说,找钱进入产业,以及将产业出售变成钱。钱进来,钱出去,产业就能够可持续发展。说一点往事,苏联为什么解体,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财政崩溃了。那对面的美国为什么没有崩溃呢?原因就是苏联经济是一条腿走路,产业经济。美国是两条腿走路,产业经济加金融经济。苏联之所以不搞金融经济,一者是意识形态上拒绝,二者是真不知道怎么搞。美国这个国家的金融是烙印在骨血里的,内战期间北方就是靠在华尔街发行债权才获得了打败南方的经济能力。金融经济的缺乏,让苏联存续期间产业发展是严重不均衡的,有限的资金全部去了军事工业与重工业,没有发展轻工业,导致老百姓生活没有显著改善。以及,在苏联解体后,苏联资产被迫进入到美元计价的资产体系,结果可想而知,几乎是洗劫一空。改开四十年,跟在美国人后面认认真真学习了四十年。之前,跟苏联人学会了怎么搞产能。之后,跟美国人学会了怎么搞金融,既完成了各自系统版本的升级,又实现两个系统的结合,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经济可以如此短时间去到如此高的程度。美国人将中国赶下国际金融市场的决心是很大的,一如把我们赶下国际科技的市场。在近二十年,关于要不要建立独立的中国金融,以独立的中国科技,是存在广泛争议的。买不如造,可以加入干嘛起台子,经济账是严重的不划算。科技战让我们下定决心建立中国的科技体系。同样的,金融战也让我们下定决心建立中国的金融市场。苏联人告诫我们一定要有金融市场,美国人告诫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金融市场。有了独立的金融市场繁荣,才能给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流动性。从哪一块金融版块为抓手,以及在哪个时间段里开始,这些都是在等待中。关于“建立独立的科技体系”国人基本上有共识了,而关于“建立独立且繁荣的金融市场”,很多人还难以真正理解。最大的担心就是脱实入虚。前几年批判的“脱实入虚”,个人是持有保留意见的。从骨子里,大部分国人还是害怕金融的。过去一些买办性质的金融机构,大赚特赚,对产业帮助不大,对社会风气破坏极大,导致了金融为恶的重重实证。所以我们要创建的金融,绝不是那种围着美元转的买办金融,而是围着人民币转的产业金融。中美之间贸易战与科技战,基本已经定型了。唯有金融战还有很多变数。以及,中国将从战略相持逐渐转向战略进攻。多方因素综合在一起,得出了一个判断,“中国要在金融市场上搞大动作”。如果说股市是产业价值的金融显现,而产业中又以工业制造为主要组成部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也好,标准普尔 500 指数也好,都是以工业制造企业为主。无非是传统制造还是新制造。而中国的工业制造全球占比是30%。可以粗糙的理解,中国股市占据全球股市的30%。大概40万亿美金,也就是280万亿人民币,是目前的3倍多。这里还要补充两个因素,其一在美元计价体系中中国工业制造业比重是被低估的。其二,中国的工业制造将占据更多中高端领域。两个因素都是支持3倍+的扩大。还有一个利好因素,随着人民币计价的全球资产体系的扩大,又可以获得资产溢价评估。中国金融市场一旦如此巨大的拓展,可以对产业带来两个巨大的利好,其一,企业市值上涨增强了再投资的信心与势力。其二,可以让更多资产与企业上市。各地政府持有的大量基建资产,是否可以在某种金融创新下,纷纷入市。地方债的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了。基建的金融价值一旦被释放,不敢想象是有多么大的社会流动性。用今天跟一朋友聊天的一句话来做结吧,“社会主义一旦把金融玩明白了,政经模型就几乎完美了。”1,为什么是5000人?最初的微信好友规模是5000人。用一个专属微信号连接这5000人,起码在过程上确保可以直接对话。所以,这个社群的总规模限定在5000人内。2,这个事情的价值有四个方面,其一,微信好友关系。其二,社群。其三,内容。其四,学习计划。所谓“微信好友”,就是托大言之成为灰鸟的好友是一个重要价值。3,社群。前期先用微信群来做,沟通及时。后期会上线一个简易小程序,一者发布给成员发布观点。二者让5000人各自加为好友。4,内容。前期灰鸟来做一些作为引头,形式有两个,一者公众号长文,预期300篇。二者朋友圈短文。朋友圈短文称呼为“今日金融话题”,也是作为社群当天议论主题。另外,每月会将长文与短文集成删减成一个月度白皮书。目前已经整理了过往一些金融相关文章做成了一个白皮书,称呼为《金融有必要11月期2万字》。入群可以领取。5,学习计划。默认加入“5000人计划”的都是有学习意愿与准备的。设置一个梗概的学习计划,一年时间5本必读书+15本选读书。读书的两个基本点,其一,结构化。其二,要自律。有这些基础知识准备,对话起来有了理解。少了鸡同鸭讲。5本必读书分别为西方金融史,东方金融史。马克思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以及哈耶克经济学。具体哪本,后续补充说明。(学习计划不是强制计划仅限于倡导)。7,希望在未来的一年,我们可以在金融这个议题上确实涨一些水平。其次,就着这个议题的交流,可以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