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员思想的一些前提认知(2)(3500字)
文摘
2024-12-31 23:49
广东
城市暴动遭遇了重大损失。意外的是被“李立三中央”驳斥为“农村割据”的农村根据地与红军反而在存续下了。共产国际重新确定中国革命的路径,将重心工作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城市里的主要革命手段是工人的武装暴动,而在农村的主要革命手段是土地革命。通过土地没收与重新分配,建立了农村根据地。以根据地的财力物力,支撑起了红军。党史上也把1927年到1936年这十年时间称呼为“土地革命时期”。这十年期间,大小决策都是出自共产国际,核心领导也是出自共产国际的选择与任命。在1931年博古成为临时中央总负责的时候,就往各个农村根据地派驻“中央干部”。这些人几乎都是年轻的留苏学生,理论功夫扎实,对中国革命不熟悉。根据地与红军的势力被过度夸大后,上报到共产国际,让共产国际做出了在根据地成立“苏维埃政府”的想法。苏维埃政府一个接一个成立了。留苏的干部人数少,但理论高度有,还有共产国际的支持。根据地的干部人数多,但理论水平处于弱势。关于革命路径与领导权之间的分歧不断的形成,不断的扩大。苏联之前已经经历过几轮的意识形态之争,斗争惨烈,损失巨大。这些留苏学生对苏式的意识形态斗争不陌生,甚至一些还是亲历者与幸存者。各种具体的矛盾,很快就转向了意识形态高度。也就是“肃反”。长征举世闻名。好好的苏区建设着为什么要开启长征呢,因为遭遇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敌人打进来了。那为什么会遭遇军事失败呢。一直到1945年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才给出了要给较为真切与全面的判断。用原话说,“左倾错误在政治军事组织思想等方面的表现与危害”。用教员的表述是,“白区力量损失百分之百,苏区力量损失百分之九十。”具体表现为,政治上阶级斗争扩大化,军事上的硬碰硬,思想上的教条主义与主观主义。肃反就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产物。换一句通俗的话表述,就是对中间力量的不信任与打击。这个中间力量,既有白区的蒋介石的反对者,又有苏区的农村干部与一般农民。下面将说的一段话,将会让很多人不舒服,同时也不一定正确。得承认,阶级斗争与肃反这些革命策略,在苏联革命形势飘摇的时候,确实发挥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的组织凝聚力与组织战斗力。关于什么革命,教员有个著名的论断,“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可见,革命的内核就是暴力。在这里点上,教员与斯大林的理解是一致的。这个暴力,既然针对外部的暴力,那就是武装斗争。也有针对内部的暴力,那就是意识形态斗争。很多国人对那段不好的历史记忆很深,所以一听到“意识形态斗争”就会生出不信任。试问下,无产阶级凭什么可以跟资产阶级争夺政权,不就要意识形体的纯粹性吗。可以说,没有意识形态的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团结。一些不理解马列主义理论的人,看到意识形态斗争的残酷性,喜欢用“权力斗争”来解释这一切。不否定,其中有权力斗争的成分,一切政治形式都少不了权力斗争。理性的权力斗争不是要消灭谁,而是要建立思想话语权,也就是意识形态。说句不怎么严密的话,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与无产的程度成正比。换言之,越是无产,越是需要意识形态。货币无国籍,平民有国籍。回到历史现场,你站在共产国际这边,你如何看待那个还需要定期打款才能正常运转的支部党呢。你肯定是相信他们未来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党,成为一个独立的党。但不是今天。今天还需要很多财力支持与理论支持。现在中国同志依靠革命热忱与创业精神,已经开辟了一个又一个农村根据地。在没有正确的纯粹的马列主义的指导下,极有可能变成中国式的农民起义。必须要派出政工干部去往中国,帮助中国同志提高理论水平。你再站在留苏学生这边,从全世界的革命中心回到星星之火的农村根据地,一定会有将中国革命快速引向高潮的责任感,也有自居革命圣地而来的不自觉强势与傲慢。你没有耐心研究中国的国情,也认为没有必要的去研究,照搬苏联就很好。目前最需要的是提升阶级觉悟与斗争精神,而不是占山为王与右倾机会主义。如果历史没有延续到遵义会议,没有延续到陕北,没有延续到西北坡,没有延续到北京城。历史评价可能完全不同。不以意识形态斗阵切入,农民军队怎么才能变成主义军队呢。孙中山二十年奔波依然是一盘散沙,后来以苏俄为师,筹建黄埔军事,建立党军,革命形势才确实向好的方向发展。可惜他没有看到北方成功。蒋介石为什么如此坚定的分党与清党呢,权力私欲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他很清楚主义在军队中的重要性。蒋介石曾经在1923年代表孙中山访问过苏联,他应该对红军如何形成战力会非常感兴趣。苏维埃时代的这几年,充满着理想主义者的热忱。从历史的发展看,它也也是很不成熟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党还太年轻。没有足够的理论基础,没有充分的战斗经验,更没有发展的主导权。长征是我党也是教员的转折点。通过长征,我党拿到了发展主导权。教员从一个革命实践者逐渐成为革命理论家。抵达陕北之后,教员加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在苏区吃过亏了。湘江一战的巨大失败,将李德与博古的领导权威倒翻在地。与共产国际也丢失了联系。最后在遵义会议上将军事指挥权交给了教员。在遵义会议后面的几次会议中,只是在否定苏区的军事问题,极少涉及苏区的路线问题。几次军事上的神来之笔后,出发时候的8万人仅剩1万人,与张国焘红四军的8万人会师懋功。关于中央红军的巨大失败,以及接下来红军往哪里去,张国焘认为原中央已经不合格了。中央红军8000人继续北上,而张国焘选择南下,并且自立为中央。共产国际派出了几波人寻找中央红军的,最后张浩在陕北的瓦窑堡见到了党中央。在共产国际的背书下,张国焘放弃了另立的中央。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此时,中央红军有3万人,国民党正规军有170万。在共产国际的主办下,国共开启了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阶级革命暂时搁置,先完成民主革命。斯大林已经迫切的感觉到欧洲战争已经到来,国际主义此刻要让位于民族主义。为了能够对抗住日本,拖住日本,让其不能夹击苏联,只能推动抗日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国民党政府是无疑的领导。并且提出,“抗日高于一切”。国民党的要求是“交出军队”,我党的要求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王明回国,履行斯大林的意图,意图加紧与国民党的合作。造成了我党关于抗日关于国共合作的内部分歧。以教员为核心的新领导班子,顶住共产国际的国际分析,以及国民党的军事压迫,坚定独立自主。列宁曾说:“要战胜更强大的敌人,只有尽最大力量,同时必须极仔细、留心、谨慎、巧妙地一方面利用敌人之间的一切裂痕,哪怕是最小的裂痕,利用各国资产阶级之间以及各个国家内资产阶级各集团或各派别之间的一切利益对立;另一方面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尽管这些同盟者是暂时的、动摇的、不稳定的、靠不住的、有条件的。谁不懂得这一点,谁就是丝毫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丝毫不懂得一般的现代科学社会主义”。这体现了要利用敌人的矛盾来发展自己力量的思想。在各方要求下,1940年发动百团大战。重创了敌人,自己也损失巨大。在战役初期是多以肯定表述的。后来在整风期间,认为过早暴露了八路军的力量,引来了日军的大扫荡,同时也增加了国民党的警觉。1941年1月4日“皖南事变”爆发。中央抵达陕北之后,教员就多次提及要对苏维埃时期进行全面讨论与反省。据说,在这个阶段,教员都不敢轻易去中央党校,那里蹲着太多的理论专家了。苏联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有整体预期,而这个预期与我党的发展又存在着结构性的冲突。两种思潮在党内不断的碰撞。直到1941年教员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做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整风开始。到底整的什么风?就是党内的教条主义与主观主义。不言而喻,去向是留苏派们。整风运动一开始的时候,是针对中高级干部。随着整风向全党推进,意外的出现了很多“小资产阶级的声音”。于是,整风又多了一个对象,小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思想。与之前的留苏派的教条主义,成为整风的两个阶段与两个对象。延安的整风也让共产国际很担忧,一者在统一战线期间是否会扩大内部矛盾减弱抗日的力量,二者是否会走向抛开老大哥的理念路线。欧洲战场正如火如荼。到了1943年我党共有军队50万。共产国际于1943年6月解散。以及,1943年7月《解放日报》上首次出现“毛泽东思想”。我党此时迎来了政治上的完全独立。下篇继续,《学习教员思想的一些前提认知(3):我党的形势与教员的发展》创建“教员思想与创业实践”学习社群,100元/年。已经完成文字稿10万字+。近期整理内部分享。感兴趣朋友加下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