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惹草】再说栾树

文摘   2024-10-10 06:00   山西  


再说栾树
文图 | 郝妙海

一篇有感而发写栾树的小文,蒙“朋友圈笔谈”谈主马绍民先生于国庆日那天在其平台推出后,引起了一些朋友的关注,这令我有些意外,也十分高兴。

著名作家孙涛先生在见到此文后,就热情留言:“太原居民需要看看这篇美文。作者是晋源区的郝妙海先生。细微观察,留心这种给太原人带来绿色风景的美丽的街树,并且查到了它的学名叫‘栾’。我们生活中的知识和乐趣,这就是一种例证吧。”作家韩淑芳女士则触文生情,随即也写了一篇谈栾的美文。

其实,在此文推出之前,本人为栾树的美丽所吸引,已拍摄了不少照片并发在微信朋友圈与大家分享。其时,就有好几位朋友留言,想来南中环见识见识我这位树朋友。

正如我在文中所写,太原之前有没有栾树,我十几年前真没见过,甚至都没听说过。随着太原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近年来,这种美丽的树,在太原街头已几乎是随处可见了。韩淑芳女士的文章,就证实了这一点。

受朋友们热情关注的影响,于是近日出门时,我格外多操了一份心。

这一操心,便惊异地发现,就在我们常来常往的滨河路边,就在我自认为十分熟悉的冶峪河畔,甚至就在我常去散步的晋阳湖公园内,都能发现栾树的身影。也许,许多朋友与我一样,或行色匆匆,往往与这位朋友侧身而过;或熟视无睹,与这位朋友天天见而不识;更或是太原这些年变得越来越美丽,各种新奇的花草树木五彩缤纷,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而无意中就忽视了它的存在吧。

为了探寻这种美丽乔木的更多知识,有幸读到了史铁生先生在其《我与地坛》中关于栾树的一段描写:

那儿有几棵大栾树,春天开一簇簇细小而稠密的黄花。花落了便结出无数如同三片叶子合抱的小灯笼。小灯笼先是绿色,继而转白,再变黄,成熟了掉落的满地都是。小灯笼精巧的令人爱惜,成年人也不免捡了一个还要捡一个……

史铁生先生无疑近距离观察过栾树,但他在这段文字中写到了“小灯笼”,即栾树蒴果由绿转白再变黄,便成熟掉落,唯独未写到那一抹最亮丽、最耀眼的“红”。而栾树蒴果在成熟阶段,除了呈现给我们“白”与“黄”之外,更打眼的,还数那种稍显褐色的“红”。

这是人们将其描述为“小灯笼”的原因之一吧。

栾树之美,正因了那满树堆堆叠叠、簇簇拥拥的小红灯笼,才使整株栾树像一支巨大的火炬,让人远远便可注意到它的存在。

假如进一步观察,这些小火炬的聚结密度也十分令人咋舌。近日,本人在治峪河河岸边坡的一株栾树下,捡到一枝掉落在地上的蒴果,细数了一下,枝梢上竟缀着116个红红的小灯笼!不得不暗自惊叹:真是大自然的奇迹啊!

当然史铁生先生写栾树,是因为他注意到一个漂亮但却有点智障的小姑娘,“蹲在斋宫西边的小路上捡树上掉落的‘小灯笼’”,他由树及人,有更深的意味。

而我又一次提到这个“小灯笼”,是因为我近日也数次在多个地方拣拾到这种小灯笼。韩淑芳女士的栾树文写就后,曾第一时间发给我阅读。我发现她文中有一句提到“种子每室一颗”,因为与本人之前所接触到的事实有出入,故建议她将此句改为“种子每室多为一颗”,意思并非全部都是一颗。

后查百度,了解到韩女士的观点出自一篇介绍栾树的专文。然,句子虽改了,本人却仍想再确认一下。于是,抽国庆假日,在南中环的栾树树坑内、在治峪河岸的栾树浓荫下,拣拾并剥开众多的小灯笼观察了一番,还收集了一把种子。

结果发现,这些由三片叶状外皮包裹的小灯笼,内部均为中空。而三片叶子,并非平展展的三角形,而是从顶端至底部向内凸起一条棱。这样,似乎就将一个蒴果的“壳”,分隔成相通的三个区域,这三个区域,应该就是专家文中的“室”了。

栾的种子,就附着在这三条棱的下部。如果发育正常,则“每一颗”,壳内共有三颗;如果有的中途夭折,则一些“室”会空空如也,整个壳内就剩下一颗或两颗;而若有的孕育了双胞胎,则每“室”便会有两颗,壳内的种子便多至四颗或五颗了。

本人曾开一个蒴果,惊异地发现三室均各有两颗种子,壳腔内竟一共有六颗种子!

可见,专家文中所言的“每室一颗”,远不如本人建议修改为“每室多为一颗”更加严谨。

把玩这些种子,可见它们大多仅如绿豆般大小,稍大者,也仅与黑豆差不多。但栾树的种子圆润坚实并色泽黑亮,模样确实喜人,怪不得有资料介绍可加工手链、项链,甚至可做佛珠呢。

栾树,我这位美丽的树朋友,真不知它身上还有多少秘密需要去探寻。

2024年10月6日

作者郝妙海先生速写。马绍民画

朋友圈笔谈
朋友圈诗文书画集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