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间套作新模式,亩产值可突破21000元

文摘   三农   2025-01-16 06:30   湖北  
-广告-
南方屏南高山农业闻名省内外,常年粮菜播种面积1.75万h㎡,其中,粮食播种面积0.73万h㎡,蔬菜种植面积1.02万h㎡。为有效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保障粮食安全,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本课题组开展旱地粮经复合种植模式,通过示范年内玉米—花椰菜、玉米—丝瓜等多作物复合种植新模式,有效控制了南方高山区农作物土传性病害的发生,缓解了稻菜争地、农民增收与粮食保障等冲突,健全了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

玉米是粮食、饲料、鲜食果和工业原料兼用农作物,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丝瓜是葫芦科的一种攀缘性植物,以嫩幼果实供食用,属药食兼用、营养丰富的保健瓜菜,是夏秋市场两个时节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丝瓜络是消费者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前景广阔。近年来,多点发力促消费,推动市场持续回升向好,南方玉米供求关系由供过于求逐步转向产不足需,大力发展玉米生产对保障粮食安全、农民增收,以及促进农业稳步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快推广玉米—丝瓜复合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满足消费需求,总结和推广了南方高山露地玉米—丝瓜间套作复合高效栽培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每667 ㎡种植玉米1 800~2 000株,产出2 000棒(产量突破1 000 kg),产值突破 5 000元;667 ㎡种植丝瓜300~320株,产量突破4 000 kg,产值突破16 000元。现将该种植新模式介绍如下,为类似南方高山区发展粮经复合种植模式提供参考。

良种选择



1



结合属地自然生态条件、生产水平、用途和目的,进行品种选择。玉米选用颗粒饱满、排列整齐,口感清香,脆甜爽口,皮薄渣少,适应性广,抗病性强,高产稳产且发芽率和纯度都合格的经过审定或认定的品种,如雪甜7401玉米、金煌232玉米、闽双色8号甜玉米;丝瓜选用早熟、早中熟,瓜条匀直,表皮翠绿色,蜡粉厚,连续坐瓜能力特强,商品瓜粗细均匀的品种,如早帅肉丝瓜、农福805丝瓜、早秀肉丝瓜、阿里山丝瓜等。

茬口安排



2



根据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依据玉米、丝瓜对温度、光照、热量条件的要求,结合市场供给结构,科学安排播种时间,以培育壮苗。高山区间套作的玉米最佳播种期为3月20日至4月10日,4月中下旬移植大田,间套作的丝瓜播种期宜于3月上中旬在小拱棚或大棚保温育苗,5月上中旬移植大田 。

整地施肥



3



清园整地,清除田间、园地边杂草并深埋或闷烧(将园地所有秸秆、杂草、杂物堆集在一起,覆盖带土坨、土块的茎秆作物,从中央底层点燃,并封住点火口),杀灭园区环境中的病原体、虫卵、幼虫、成虫等,以降低病虫基数。深耕30 cm以上,耕深一致、翻垡均匀、耙细整平。施足底肥,每667 ㎡施腐熟农家肥或灰烬营养土1 500 kg、复合肥100 kg、硫酸锌2 kg,或每667 ㎡施腐熟商品有机肥900~1 000 kg、尿素18~20 kg、过磷酸钙40 kg、硫酸钾9~10 kg。科学配方施肥,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大量元素(氮、磷、钾)与中微量元素结合。切忌在玉米、丝瓜植株根部直接撒施尿素,以免灼伤幼苗,应全园撒施肥料后盖土覆膜。

间套作模式



4



南方高山统一实行规范化垄栽,栽培规格:垄畦带沟150 cm,间套作模式以玉米—丝瓜隔畦、隔行栽种,玉米双行种植,行株距40 cm×25 cm,每穴栽1株,每667 ㎡栽1 800~2 000株;丝瓜单行种植,株距75 cm,每667 ㎡栽280~300株。

田间管理



5



5.1   前期管理
及时查苗补种,确保玉米、丝瓜苗全苗齐。缓苗后及时中耕除草施肥,对没有覆盖地膜和施基肥的可开沟施肥,每667 ㎡施碳酸氢铵50 kg或尿素20 kg后覆土;对覆盖地膜的,应采用根外追肥方式,用0.3%~0.5%复合肥液喷雾。   
5.2   玉米
拔节期、穗期,结合浇水追施“攻秆肥”,每667 ㎡施尿素18~20 kg(或磷酸二铵18~20 kg)、硫酸钾9~10 kg;大喇叭口期追施“攻穗肥”,每667 ㎡施尿素27~30 kg或高氮高钾复合肥18~20 kg;抽穗扬花期,一般每667 ㎡浇水30~40 m³或沟灌“跑马水”,防止“卡脖旱”;花粒期是玉米需水需肥的关键时期,应根据土壤墒情、植株生长势确定浇水、追肥时间和用量。 
5.3   丝瓜
培育壮苗,促进营养集中供应,为保证结瓜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均衡,第1批丝瓜应结合早熟品种特性、高山气候条件及栽培管理水平,在植株长到13~15片叶时促花促瓜保瓜为佳;进入结瓜盛期,为确保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进行,应确保每3片叶后留1个瓜,这样可保证茎蔓得到充足的养分而避免出现提前衰弱的现象。若结瓜盛期内出现营养生长衰弱,植株生育迟缓的情况时,应及时疏除部分幼瓜,促蔓强健生长,再根据情况决定留瓜数量。
5.4   病虫害综合防治
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原则,确保玉米、丝瓜免受病菌、虫卵等为害,抓好农业、物理、生态和化学防治措施。
①玉米   a.地下害虫及杂草。覆膜前,每667 ㎡用30%苯唑草酮悬浮剂150 mL+25%硫氰(快杀灵2号)乳油45 mL对水60 kg均匀喷洒畦面进行防治,喷药后及时覆盖银色地膜,以提高灭虫和除草效果;玉米定植后,可使用同样的药液喷施沟内进行防除,注意不可将药液喷洒到幼苗上;缓苗后,用3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5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2 000倍液等喷施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防止缺苗。
b.玉米大、小斑病。抽穗期后发生较重,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共2次。
c.茎基腐病和锈病。可选用20%三唑酮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
d.玉米纹枯病。发病初期,每667 ㎡用5%井冈霉素水剂100~150 mL对水50~60 kg或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施茎叶,或在茎伤部涂刷或喷洒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防治。
e.玉米螟。玉米螟卵孵化期,用100亿个孢子/mLBt乳剂200倍液均匀喷雾;大喇叭口期、抽穗期,用90%敌百虫晶体1 500倍液或1.3%苦参碱水剂2 000~3 000倍液喷雾,或用1.5%辛硫磷颗粒剂1 kg掺拌干细沙10 kg灌心,或用20亿/g绿僵菌粉剂800倍液、100亿/g苏云金菌杆粉剂500倍液或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 000倍液等生物农药喷雾进行防治。
f.玉米蚜、蓟马、草地贪夜蛾。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25%阿克泰(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 000倍液加1.8%阿维菌乳油2 000倍液喷雾,或加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 mL、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 mL、3.2%甲维·氯氰微乳剂50~60 g、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40 mL等对水30 kg喷雾进行防治。
g.田鼠。将0.25%溴敌隆原液1 g与水5 g混合制成溴敌隆稀释液,配制成毒饵50 g,在播种期、乳熟期投放到田间若干处防控鼠害;也可采用机器猫诱捕。

②丝瓜   疫病、灰霉病、霜霉病是高山夏秋季节为害丝瓜生长的主要病害。疫病、灰霉病、霜霉病,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600倍液或40%嘧霉胺悬浮剂800倍液喷雾防治。同时,可补充营养液肥以增强叶片光合作用,如叶面喷施爱多收6 000倍液、磷酸二氢钾300倍液、氨基酸液肥500倍液等。高山区虫害为害较少,小部分基地发生黄守瓜、斑潜蝇,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00倍混合液喷雾,园地周围地面也应喷到,以杀灭周围土壤中的老熟幼虫和蛹。

适时采收



6



6.1   玉米
玉米做到“八黄十收”,以防霉烂。玉米成熟的特征是乳线消失,籽粒饱满,籽粒基部出现黑胚层,此时品质最佳,千粒质量最大,产量最高。一般从授粉结束至成熟需35~40天。为提早上市,可适当早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放在阴凉处避免被阳光灼晒而发热,还应及时将玉米秸秆清除到园外统一进行处理,可为丝瓜旺盛生产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6.2   丝瓜
适时采收是丝瓜获得高产的关键,当丝瓜果肉紧实不变软,果面有光泽,茸毛减少时为采收适期,一般在雌花开放授粉后7~10天采收,温度高时可提早1~2天采收。采收太迟,丝瓜果肉易纤维化,种子变硬,影响品质。生产上一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采收标准,如高山区近两年丝瓜采收标准以单瓜质量400~450 g,瓜长18~23 cm为宜。因此采收工作一定要做好,否则即使在很好的技术条件下进行贮运和加工,也不会产生较高的效益。
原标题:《南方高山露地玉米—丝瓜间套作新模式》 

作者介绍




基金项目:“5511”协同创新工程(XTCXGC2021016);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CARS-24-G-08);福建省现代农业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项目(2060302)


李关发,屏南县农业技术和农村产业发展中心/福建省现代农业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屏南综合试验推广站,E-mail:549892136@qq.com
刘敏,陆陈后,屏南县鹭怡家庭农场
张久玲,蓝晓玲,高杨,屏南县农业技术和农村产业发展中心
薛珠政,通讯作者,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E-mail:369654817@qq.com


扫一扫或点击下方二维码

购买《长江蔬菜》


信息来自《长江蔬菜》2025年1月上
-广告-



点亮【在看】

为辛苦的农业人点赞


点在看

点点赞

     

↓↓↓

长江蔬菜
中国百强期刊,荣获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长江蔬菜》于1984年创刊。其公众号“长江蔬菜”传播蔬菜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设施、新经验,每天更新蔬菜产业热点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