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在有机农业领域遭受滑铁卢的人中,比较典型的是早期的孙京亮和崔大有。孙京亮投身种植前是公务员,且曾主管地方乡镇的农业工作。韭菜农残超标的现象有几年让不少人谈“韭”色变,2011年,孙京亮开始想尝试农业,看看自己能不能种出一些健康的韭菜。从那时起,孙京亮种了近9年的韭菜,但是搭上了自己二百多平米的房子不说,还欠下三四百万的债务,迫使孙京亮不得不放弃“放心韭菜梦”。2009年,崔大有与人合伙流转了位于邹平城郊西董镇的1000亩山坡地,成立了山东君晖绿色有机循环农牧业有限公司。不久合伙人退出,崔大有正式成为一名农场主。2011年12月,园区生产的33种蔬菜、瓜果、作物和猪、羊两种禽畜产品获得国家有机认证,葡萄、香椿进入有机认证转换期间;2011年入围第一批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名单……起初,君晖农场规模不断扩大,并且有了盈利,但不幸的事时有发生。2012年,农场年销售额从四五百万元一下降到几十万元。为维持园区的正常运营,崔大有先后将北京、上海、济南的多处房产卖掉。然而,在有机农场领域里,也有一骑红尘,那就是小毛驴市民农园。这是中国第一个“社区支持农业”的农场,比孙京亮、崔大有稍早创办起来的有机生态农场。如今,孙京亮、崔大有的农场已经籍籍无名,而小毛驴市民农园却早已成为有机农场的榜样。小毛驴市民农园创建于2008年4月,占地230亩,位于北京西郊著名自然风景区凤凰岭山脚下、京密引水渠旁,是北京市海淀区政府、中国人民大学共建的产学研基地。这是一个市民参与式的共享田园生活的生态农场。十六年来,近千户北京市民家庭在小毛驴农场学习农技、生产食物,享受城五农二的农耕生活。他们用实际行动保护这片无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生态土地,支持农场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出产的丰富食物,也滋养着都市农夫的身心健康。“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每个都市农夫都在书写“土地上的学问”,也是农场的共建者。“岭前渠后半分闲,瓜左豆右亦桃源”,大家在田间忙碌,等到了收获季节,望着一片绿满园,30平米的家庭菜园成了食物森林,心里也乐开了花。一个城市里长大,从未种过地的高学历姑娘,博士毕业后,本可以选择到高校当一名教师,过安安稳稳的日子,潜心科研,却铁了心要当农民!现在的她——小麦色的面孔、和农民打成一片的热乎劲儿,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把她和高学历知识女性联系在一起。她就是石嫣——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不仅是小毛驴的经营者,也是分享收获农场的创办者。石嫣其实是个妥妥的城市姑娘,直到大学误打误撞选择了农业相关专业,才和农业有了一点关系,然后便一路以优异的成绩,保送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硕博连读,师从中国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作为清华的博士后,在学生时期,别人的留学都是去名校、去大城市,她却申请去美国务农,到当地农场当了半年地地道道的农民。通过跟农场主一起生活工作,了解美国的社区支持农业(CSA)的模式。那里近千亩土地,应季自然生产,满足周围33个家庭会员对农产品的需求。农场和会员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信任、互相依存的稳定关系。社区支持农业核心的理念,如果总结一句话就是:消费者要保护生产者的生计,生产者要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图片来自:寻史奇谈
这半年“洋插队”经历像一颗种子一样,在她心里扎了根:她开始想回国后我该做什么了,怎么能让中国的农民采用生态耕作方式,同时也能有稳定的市场。2008年,石嫣回国后,再也坐不住了。正好导师温铁军,在北京西郊的凤凰岭脚下申请了一块试验田。没多想,石嫣2009年2月就申请去了基地,和另外几个一起做乡村建设的小伙伴们,开始打造小毛驴市民农园。她们的第一步是招募市民成为会员,提前缴纳一年的订金,农园则负责为会员生产并配送有机蔬菜和肉类,也可以由会员在农园自己租一块菜地,带领全家一起种植有机蔬菜。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事情——缺乏信任的基础——谁能在还没有种出来的菜时候来订菜。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她和她的小伙伴每个周末都要跑到城里的社区去宣传、去推广。绝大部分的社区起初是不愿接受的,坚持还是有收获的,慢慢地有了第一批会员。图片来自:小毛驴市民农园
第一年,没什么设施和经验,应季的蔬菜品种很少,连续一个月收到绿叶菜之后,他们配送到会员家的菜箱子被扔了出来,消费者抱怨说“脸都快吃绿了”。无论多少困难,石嫣的热情一点也没减。每到给各家配送的日子,凌晨四点就起来收菜,有人说他们干的就是现实版的开心农场,但背后真正要付出的,比定个闹钟按时起来“偷菜”,多得多!仅仅三年多,小毛驴就成了“北京市民的都市菜园”,供应800多个家庭吃上了安全新鲜的蔬菜,最紧俏的时候还有200多个家庭,在排队等会员位置中。2012年起,石嫣进一步革新,与愿意改变、放弃“有污染””有毒”种植的农民合作创办“分享收获农场”。与“小毛驴”雇佣农民的方式不同,“分享收获”项目最初采用的是和当地农户直接合作的方式,与农户协商制订生产计划和生产规范,在农户自己的土地上种植,在保证生态种植方式和基本运营成本的前提下,把更多利益留给农民和消费者。她说,当年的大环境下,很多农民并不懂怎么种好地,他们坚信不用化学品解决不了虫害,到最后会颗粒无收。石嫣做的,就是说服和坚持,她和农民分享自己种生态菜的经验,帮助他们找到愿意支持购买的消费者。第一户答应和他们合作的朗叔夫妇,一下子签了五年的合同,但没想到,第一年就出现了问题。团队就住在村子里,在每天早晨下地查看的过程中,石嫣和同事发现,茄子地里叶片看上去不大对,原来朗叔虽是村子里有名的种菜能手,但遇上了红蜘蛛,大概心里没底,还是撒了药。“分享收获”的小伙伴们争论出两种处理办法,要么把现在挂了果的茄子全部摘掉,再长出来的再卖,要么连秧苗都拔光,当年农场就不配送茄子了。在共同理念下,最后大家坚决一致地,拔掉了被撒了药的所有茄子,一棵苗都没有留下,按照当时的价格,损失了3-5万元。但这个行为却坚定了信念,从此以后,农场再没出过类似问题。现在可以全年每周专业化供应超过50个品种的蔬菜,全年品种超过100个。农场自己也像种子发芽一样,健康地生长。石嫣不仅是创业者,更是传道者。石嫣要探索的,不仅是生态农业的产量与销路,也是“让农民成为一个令人骄傲的职业”之路。小毛驴和分享收获农场,已经拥有六十多名员工,其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了一半,很多都是大学毕业自愿选择来农场工作的。但正如最初的石嫣一样,投身农业并不容易。传统知识分子心理“作祟”,石嫣想帮帮更多这样的年轻人。由此,为了更广泛地传播CSA理念,石嫣团队从2016年开始组织了针对农场经理人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课程,研发了新农人CSA实训课程,通过“半耕半学”的方式进行田间训练。每年培训的新农人超过200人次,迎来短期参观学习群体达几千人次。现在这种农场已经有1500多个,涉及到了几十万个消费者家庭,还有十几万的生产者。谈及这些年轻人,石嫣显得很骄傲。“乡村振兴”其实最重要的是人,年轻人愿意回来,这代表很多东西。如今,石嫣创办和经营的农场,一个个的都成了国内休闲农业产业的样板间、有机农场的示范者。对于今后的发展,石嫣团队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推出社区支持农业的省级合作社,各省之间的合作社联合起来后,再组成一个全国总公司。把这些年搭建起来的社会网络转型成一个非常有效地去推动有机农业商业化运作的企业。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依据证明材料确认版权,更正来源及作者或立即删除内容。
信息来自于农业行业观察、中国三农发布、环球网、小毛驴市民农园、分享收获等,长江蔬菜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