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至2024年4月。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在洱源县右所镇梅和村委会开展,该地海拔1 980 m,年降雨量744 mm,年平均气温15℃,坝区土壤为冲积土,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水稻,属于水旱轮作种植模式。
1.3 试验材料
供试贡菜品种为一米青,由永丰种业有限公司提供。供试肥料为洱海牌商品有机肥(N≥1.2%、P2O5≥0.6%、K2O≥2.2%),大理洱海生物肥业有限公司生产;尿素(N≥46.0%),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普钙(P2O5≥16.0%)、硫酸钾(K2O≥52.0%),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4 试验设计
设3次重复,5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1 ㎡,为防止小区间水肥串流影响试验结果,试验田与保护行间、各小区间均以塑料膜包埂,实行单排单灌。每小区2畦,畦间开设小灌沟,移栽时覆膜。2023年11月9日定植移栽,各小区先灌水,后移栽;7 d后查苗、补苗。种植密度8 385株/667 ㎡,每小区移栽264株,按株行距25 cm×25 cm单株移栽。所有处理中,N、P、K肥用量均为纯量。每667 ㎡用量,处理A(CK),施商品有机肥500 kg;处理B,施商品有机肥500 kg+N 16.7 kg+P2O5 7.5 kg+K2O 7.5 kg;处理C,施商品有机肥500 kg+N 15 kg+P2O5 3.75 kg+K2O 9 kg;处理D,施商品有机肥500 kg+N 20 kg+P2O5 5 kg+K2O 12 kg;处理E,施商品有机肥500 kg+N25 kg+P2O5 6.25 kg+K2O 15 kg。
1.5 试验方法
底肥为100%商品有机肥+100% P肥+40% N肥+30% K肥,2023年11月8日按小区折算施入,处理A(有机肥15.74 kg);处理B(有机肥15.74 kg、尿素0.46 kg、普钙1.48 kg、硫酸钾0.14 kg);处理C(有机肥15.74 kg、尿素0.41 kg、普钙0.74 kg、硫酸钾0.16 kg);处理D(有机肥15.74 kg、尿素0.55 kg、普钙0.98 kg、硫酸钾0.22 kg);处理E(有机肥15.74 kg、尿素0.68 kg、普钙1.23 kg、硫酸钾0.27 kg)。
提苗肥为20% N肥,约贡菜苗定植成活后7 d施用。2023年11月28日结合浇水进行第1次追肥,处理A(不施肥),处理B(尿素0.23 kg),处理C(尿素0.21 kg),处理D(尿素0.27 kg),处理E(尿素0.34 kg)。
莲座期追肥为40% N肥+30% K肥,在贡菜进入莲座期,定植后25 d左右施用。2023年12月13日结合浇水进行第2次追肥,处理A(不施肥);处理B(尿素0.46 kg、硫酸钾0.14 kg);处理C(尿素0.41 kg、硫酸钾0.16 kg);处理D(尿素0.55 kg、硫酸钾0.22 kg);处理E(尿素0.68 kg、硫酸钾0.27 kg)。
肉质茎膨大肥为40% K肥,贡菜进入肉质茎膨大期施用。2024年1月11日,结合浇水进行第3次追肥,处理A(不施肥);处理B(硫酸钾0.18 kg);处理C(硫酸钾0.22 kg);处理D(硫酸钾0.29 kg);处理E(硫酸钾0.36 kg)。
中耕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按常规管理。
1.6 指标测定时间和方法
观察并记录贡菜生育期,分别于2024年3月7日、3月19日进行株高、横纵径、单株生物量、单株商品质量、单株薹干质量的测定。株高指植株地上部分茎基处至顶端的长度;横径指茎基部直径与距嫩茎顶端5 cm处直径的平均值;纵径指茎基部至嫩茎顶端的长度;单株生物量指单株含叶片的质量;单株商品质量指单株剔除叶片后的质量;单株薹干质量指单株鲜品切条晒干后的质量。每小区随机取5株,2次共取10株进行测定,取平均值。分别于2024年3月7日、3月19日、3月22日分3次完成采收,采收标准是贡菜开始现蕾,在嫩茎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叶尖平齐时采收。产量按实收计算。
1.7 数据处理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统计分析自动运算表进行统计分析,方差分析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
由表1可知,贡菜苗期47 d,从播种到采收,贡菜全生育期169~182 d。除处理A(CK)的幼苗期和莲座期分别较其他处理推后10 d和7 d,其他处理的生育期基本一致。
2.2 不同处理贡菜主要经济性状比较
由表2可知,株高以处理C的最高,为104.80 cm,以处理A(CK)最低,为95.27 cm;横径以处理B最高,为32.87 cm,以处理A(CK)最低为23.63 cm;纵径处理D最高为89.33 cm,处理A(CK)最低为63.70 cm;单株商品质量以处理B最高,为765.67 g,以处理A(CK)最低,为438.51 g;单株薹干质量以处理B最高,为36.18 g,以处理A(CK)最低,为17.5 g。由此可见,施肥水平与贡菜经济性状和农艺性状明显相关,不施用N、P、K肥的处理,所有经济性状和单株商品质量、单株薹干质量均最低。
2.3 不同处理贡菜产量、产值和效益比较
由表3可知,小区产量表现为处理B>处理D>处理E>处理C>处理A(CK)。每667 ㎡产量,处理B、处理D、处理E、处理C分别比处理A(CK)增产1 944.6、1 416.71、1 287.44、1 190.57 kg,增幅分别为59.77%、43.55%、39.57%、36.60%;且处理B与处理E、处理C存在显著性差异;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E与处理A(CK)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由表4可知,每667 ㎡成本投入表现为处理E>处理D>处理B>处理C>处理A(CK);处理A(CK)商品质量比其他处理稍差,单价稍低,为1.2元/kg,其他处理商品质量相差不多,均价为1.4元/kg。每667 ㎡纯收益表现为处理B>处理D>处理C>处理E>处理A (CK)。综上,以处理B的产量最高,产值最高,纯收益也最高。
根据贡菜种植区域土壤、气候及贡菜各生育期需肥特征,开展精准施肥,有助于在实现化肥减量的同时,增加生产效益。综合考虑种植成本、生产效益和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洱源县洱海流域右所片区最适宜贡菜种植的肥料施用模式是处理B(每667 ㎡施商品有机肥500 kg+N 16.7 kg+P2O5 7.5 kg+K2O 7.5 kg)。使用方法:商品有机肥和P肥全部作底肥施用;N肥中40%作底肥、20%作提苗肥追施、40%于莲座期追施;K肥中30%作底肥、30%于莲座期追施、40%于肉质茎膨大期追施。
作者介绍
郭津荔(1977-),女,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园艺作物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E-mail:1141211301@qq.com
扫一扫或点击下方二维码
购买《长江蔬菜》
点亮【在看】
为辛苦的农业人点赞
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