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瞧这蘑菇,真大!”这是每个第一次见到褐灵菇的人开口说的话。单株直径最大可达80CM,单株重达25.3公斤,不愧是菌类家族的“巨无霸”。2023年,河南省卫辉市顿坊店乡清水河村村民老陈抱着20多斤的褐灵菇笑着说,“俺投资5千元种了3分地,产量是4300斤,现在市场价是5块一斤,净利润16500元。”无独有偶,在贵州省铜仁市楠杆乡火石村褐灵菇种植基地,菇农曾庆碧吃力地抱着一大朵褐灵菇激动地说,“真是长见识了,没想到在我们这些地方,也能种出这么大的菌,大的有二三十多斤,小的也有十几斤。”褐灵菇又名灵芝菇、侧耳之王,属于食药同源,富含多种矿物质、18种氨基酸和能够防癌抗癌的食用菌多糖,具有降血脂、促进血流循环等多种功效,备受市场青睐。
据惠农网显示,褐灵菇鲜、干菇批发价在12元—140元/kg不等,市场前景较好。
而且褐灵菇是目前市场上唯一的一款“复合菌”,由牛肝菌、灵芝、松茸、杏鲍菇等远缘杂交而成,兼具松茸、牛肝菌、灵芝、杏鲍菇的营养和口感,适合刺身、煲汤、烧烤、油炸、爆炒等各种吃法,口感鲜美。和一般的菌类养殖模式不同,褐灵菇既可以用菌包种植,也可直接土壤栽植,菌棒在生长期间能够从土壤中自行吸收养分,只要控制好温湿度,就可以正常出菇,因此褐灵菇种植要求土壤中不能含有任何化学残留成分或重金属,并要求种植褐灵菇周边半径50公里内,年空气质量达到优等率至少80%以上。同时,褐灵菇属低温生长菌类,生长温度8—20度,可在2至4月份种两次,8至第二年1月初种植两次,每年5月至8月温度不适应生长,应停止种植。1.栽培原料广泛:所有用于栽培食用菌的栽培料,如稻草、棉籽壳、锯木屑等农副产品下脚料,都可用于栽培。2.抗逆性特强、适应性广:栽培场地要求不严,室内室外、房前屋后都可以生产,抗虫抗病,菌丝生长期污染率比一般菌类都低。3.生长周期短、产量高:一个菌棒从培育到成熟,生长周期在2个月之内,周期短,成熟快,一个大棚(一亩多)可种植3.5万株,全部地面产值预估不少于2万斤。成熟的褐灵菇在室温5度左右时,保质期为20—30天,但应防止储存运输期间的水分感染。楠杆乡基地负责人曾庆强说道,“我们种的褐灵菇比较独特,市面上的蘑菇基本都是菌包培养出来的,我们是种在地里从泥土中长出来的,它营养价值更高、口感更好、香味更浓郁,收益也更好,目前种了15亩,下步我们将扩大种植量到150亩。”直接在泥土里生长是什么情况呢?原来他们采用的是“覆土栽培”技术:菌丝长满袋后,再培养10天左右,将菌袋搬至预先准备好的菇棚里,即时脱袋,接种穴朝上,一袋紧靠一袋平卧于畦面,覆上一层1-1.5厘米厚土,要求的土质应疏松,不易板结,保温性好的泥炭土。菌袋畦边,用烂泥巴封严,防止底面出菇。除了此技术,褐灵菇还有其他的种植方式和要点吗?和小蔬一起来看看吧!褐灵菇种植技术要点
(1)采用工厂化使杏鲍菇出菇菌包;
(2)采用通电和通水的普通大棚对褐灵菇进行培育,并且大棚温度保持在8~25°C,湿度保持在70~90%;
(3)大棚内开菇床,宽0.8~1.2米,深0.2米,长度不限,菇床覆膜用灭菌剂熏蒸24小时,大棚内用石灰水喷洒消毒,备用;
(4)菇床用原料每亩按6吨使用,其中玉米芯44%、玉米秸秆30%、麸皮10%、米糠8%、豆饼粉4%、石灰粉2%、石膏1%、磷酸二氢钾0.3%、其他微量元素0.7%,原料用水泡湿,湿度为65%,拌匀建堆高0.8~1.2米,长度不限,按照每隔0.3×0.3米的规格垂直打直径0.1米的孔进行发酵,待温度上升到60°C后再翻堆、打孔,第二次待温度上升到65°C后翻堆、打孔,第三次待温度上升到65°C后保持12小时推翻待用;
(5)褐灵菇菌包拉到大棚附近,将塑料袋剥掉,清除菇脚,使用0.03%的石灰水浸泡30分钟,进入菇床竖立摆放,每平方米64袋,用细土填充菌包缝隙,压实后喷水使菇床水饱和,喷洒液体菌种,覆盖1~2㎝草肥土,大棚温度保持在8~25°C,湿度保持在70~90%,约一周可见蕾,15天长成;
(6)出菇管理中无需喷水,保持大棚温度在8~22°C之间,湿度保持在70~90%之间;
(7)采收褐灵菇时注意尽量避免损坏菌体,采收过后整朵保持完整,清理菇脚泥土,装箱后保存。
该褐灵菇的栽培方法是仿野生种植褐灵菇,种植过程中无任何农药使用,只有少量空气消毒剂,安全无公害。温馨提醒:农业种植有风险,请做好调研,摸清楚当地种植环境、技术要求、市场情况,再入行。11月29日-12月29日期间,凡购买2025全年《长江蔬菜》,均享受8折优惠,同时获赠《长江蔬菜》2022-2024年精选资料汇编。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依据证明材料确认版权,更正来源及作者或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