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在我国蔬菜产业版图中
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是哪个省?
答案出乎意料
近日,有研究机构依据官方统计数据发布了《2024年中国蔬菜产业数据分析简报》。报告显示,受单产差异的影响,蔬菜种植面积与产量在全国排名略有差异,河南、山东持续霸榜,河南蔬菜种植面积常年居全国首位,山东蔬菜产量常年居全国首位。
图片来自:燕赵农村报
出乎意料的是,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省份既不是山东,也不是河南,而是河北。
“清甜的味道有过去小时候吃的番茄那种味道!这个在市场上肯定受欢迎!”“黑太郎简直是爆汁,吃完之后嘴里满满的清香!”……2024年11月4日,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召开的第七届京津冀蔬菜产业发展大会上,来自京津冀各地的采购商、种植企业代表围在高品质番茄大赛获奖精品展示区,经过现场品尝纷纷发出感叹。天津客商周先生兴奋地说:“我真的没想到,在咱们河北有这么多高品质的蔬菜,这些口感味道绝对上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河北省蔬菜播种面积已达1266万亩,单产水平4343.9公斤/亩,总产量5498万吨,分别位列全国第11位、第1位、第4位,成为供京津蔬菜第一大省。河北省已建成3个品种测评中心,每年引进测评新品种4000多个,编制应用省级标准250多项,推广绿色生态防控十大技术,实现了从种植到加工的全程质量管控。河北省还建成了27个蔬菜特色小镇、700多家百亩以上蔬菜采摘园以及2200多家蔬菜加工企业,培育了100家河北净菜生产示范基地,并与北京市共建环京周边基地158家,河北蔬菜在北京批发市场的占有率超过四成。走进位于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过加工处理的娃娃菜、土豆、西红柿等蔬菜被整齐地分装、放置,即将送到北京消费者手中。这些蔬菜,多数来自河北的田间地头。“‘河北净菜’新鲜,拿回家直接炒节省时间,而且比较卫生。”来自北京的消费者单女士说。净菜进京并受到消费者青睐,品质源头把控是关键。去杂、清洗、切分、包装……去年12月20日,在河北农速源冷链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农速源)净菜加工车间,沾着泥土的毛菜经过多道工序加工变成了鲜切净菜,即将被运往北京市场。河北农速源总经理赵卫冬介绍,“我们从种植源头到净菜加工,每个环节都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据悉,他们生产的净菜从采收到销售均处于冷链系统,最大程度上保留了蔬菜的新鲜口感,实现从菜地到餐桌全程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在河北农速源质量检测室,检测员王爱民将蔬菜样品放入量杯,添加农药残留速测试剂,仔细观察样品被催化水解后的显色反应,判断蔬菜中农药残留情况。不一会儿,一张检测单从仪器上缓缓打印出来,显示各项指标均在合格范围。净菜能否被市场接受,除了保证菜品质量达标外,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让消费者放心的货源基地。赵卫冬介绍,河北农速源与深州市多个加工农场形成联合体,拥有17000余亩的蔬菜种植基地,通过绿色无公害种植,为生产加工优质的净菜产品提供了原材料。俏销的背后,“优质绿色”“安全放心”已成为“河北净菜“最显眼的标签;同时,还得益于河北不断加快完善“河北净菜”品牌标准,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为解决传统净菜加工基本依赖人工操作,清洗不彻底、损耗大等问题,“河北净菜”用《河北净菜》《河北净菜加工规范》《河北净菜配送规范》等标准支撑质量,以质量造就品牌,并实现了京津冀三省市通用互认。“有了标准做参考,让我们感到从采收到加工的过程,要求比过去严了很多,但产品销路更好了。”廊坊市香河县五百户镇美鑫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海奎说,合作社已建设蔬菜种植大棚超过8500个,成为北京市丰台区、房山区的几十家超市的供货商,村民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
作为蔬菜产销大省、北方设施蔬菜重点省、供京津蔬菜第一大省,河北省的沧州、张家口、邯郸等地土地资源丰富,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特色突出,发展蔬菜产业及净菜、鲜切菜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走出了各具特色的道路。
青县位于河北省东部,地处京津一小时经济圈。近年来,青县蔬菜凭借优良的品质、丰富的品种,热销京津市场。作为京津市场的“菜篮子”,青县已经与北京新发地、天津王顶堤等20余家大型蔬菜批发市场的近100家客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023年,青县蔬菜产量158万吨,其中的120万吨销往了京津地区。青县曹寺镇有着“华北黄瓜第一乡”的美誉。在当地航天未来现代农业园区大棚里,黄瓜苗已有30多厘米高,长势喜人。园区负责人张树森介绍,在收获季节,园区一天最高时能销出31吨黄瓜。“很多采购商都是京津的老客户,不用我们去送,他们自己会安排车辆,直接开到我们的大棚边。”销路不愁,是因为有上佳的品质。“早在2013年,我们就按照净菜标准向京津销售蔬菜了。”张树森说,这些年,他们不断优化更新黄瓜品种,种植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标准,就是为了能让客户吃出“小时候的味道”。好品质,是最好的招牌。就拿羊角脆甜瓜为例,青县农业农村局一级主任科员赵汝迪说,每年5月,在天津的农贸市场上,如果哪天突然能闻到那股熟悉的清香味儿了,大家就知道青县的羊角脆上市了。“青县的羊角脆,香甜酥脆。别的地方种的这种瓜,大多没有脆的口感。”2018年,青县羊角脆甜瓜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河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2年,青县羊角脆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2023年年底,青县羊角脆的种植面积已达4万亩,年产量36万吨,产值12.9亿元。目前,青县是全国最大的羊角脆生产基地。1992年,在很多人都不知道“无公害”的准确含义时,青县就提出要种“无公害蔬菜”。赵汝迪回忆,当时县政府号召农民使用有机肥,杜绝农药污染,清除垃圾和药袋,不用污染水浇地。但由于蔬菜市场没有细分,优质不能优价,农民并不买账。让农民得利,是推行无公害生产的保证。1998年,青县制定了河北省第一个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实现了质量和收益的双赢。“按照标准生产,不但产量能提高,还能降低成本。”赵汝迪介绍,原来蔬菜一个生长期需要浇十七八次水,按标准种植可少浇4次水,一亩地节约成本400多元。收益这道坎一跨,农民种植热情高涨。2000年,青县蔬菜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产量超6亿公斤,一跃成为环京津菜篮子基地的“领头雁”。说到特色,青县清州镇的司马庄村不能不提。在该村的大司马现代农业园区。随意摘几根黄瓜,它们的外形不同,口感也不一样。园区总经理李志彬说:“我们常年种着1000多种特色蔬菜,仅种过的黄瓜就有上百种。”“独树一帜”是这里种菜的标准。牡丹甘蓝、抱子甘蓝、拇指黄瓜、绿宝石樱桃番茄、紫霞仙子萝卜、佛头花椰菜、黄金飞碟……光是这些菜名,就很“另类”。刘继成是大司马现代农业园区的董事长。当初带领村民创建蔬菜基地时,他到外地一些蔬菜种植基地考察,看到有点特别的蔬菜,就会把种子买下来。1998年,在北京小汤山特菜基地,刘继成买了一小袋彩椒种子,20粒,每粒2.95元。他算了一下,这种子按斤算,得上万元一斤。刘继成说,黄瓜白菜西红柿,谁都会种,他要种就种别人没有的。几十种特色蔬菜,就这样在司马庄村扎下了根。从2003年开始,司马庄村的特菜迎来快速发展期。如今,园区核心区占地面积达到1280亩,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蔬菜品种。
张家口市蔬菜产业最大的优势就是错季上市。“上市期集中在6—10月份,这一时段正值全国蔬菜供应淡季。”张家口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张家口是全国主要的夏秋淡季蔬菜生产供应基地之一,也被称为北京的“菜园子”。
彩椒、架豆、生菜、西兰花……张家口市蔬菜单品规模大、品质优,在国内外市场有较高的知名度,出口优势明显。例如沽源五花草甸食品公司的西兰花,其供应量占香港80%的市场份额。张家口市是国家马铃薯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马铃薯全产业链产值达40亿元以上,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20万亩左右,产量300万吨,是国内领先的马铃薯种植、加工和繁育基地。年生产原原种微型薯19亿粒,育种水平国内领先,年加工马铃薯70万吨。其中薯条产能占1/3多,产能达到25万吨,国内餐饮渠道市场占有率第一,常年出口总销量全国占比82%,亚洲第一,是众多餐饮连锁企业、超市、酒店优质薯条供应商,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是张家口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强劲发展的缩影。张家口市万全区的鲜食玉米,口感软糯香甜,一年网销1亿穗。据了解,万全区还探索出了一套玉米“锁鲜”秘诀,玉米从地头采摘后,会在5小时内完成剥皮、清洗、蒸煮、急速冷冻,确保玉米的好口感。目前,张家口市鲜食玉米发展成集种子研发、有机种植、仓储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产业,是全国五大生产区之一,育种水平全国第一;制种面积1.2万亩、位居全国前列;种植面积18.2万亩、产量6.3亿穗、位居全省第一位;年加工量6亿穗、加工能力全省第一位。邯郸市拥有永年大蒜、经开区叶菜等7个省级蔬菜特优区,鸡泽辣椒、馆陶黄瓜等6个蔬菜省级区域公用品牌,蔬菜绿色食品认证产品91个、中国有机认证蔬菜产品28个,以永年区、经开区为主建成全省最大叶菜生产基地,年产量290余万吨,早春叶菜占京津叶菜市场的三分之一。在邯郸市永年区西河庄乡长青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这种盛况屡见不鲜:油麦菜、生菜生长旺盛,来自北京、石家庄等地的货车不时驶入,装筐、贴码、过秤……
夏季“是叶菜销售淡季,我们这里的销售却很旺。”合作社经理王现海说,基地栽培的生菜选用优良品种,具有适应性强、抗病、生长速度快等特点,油麦菜、生菜等叶菜日销量有5000多公斤。该合作社蔬菜种植面积850余亩。在装菜现场,每筐蔬菜都有一个白色标签,标注着蔬菜品种、种植户姓名、采摘日期。“小标签大用途。一旦这筐菜出现农药残留超标、缺斤少两等问题,可以追溯到种植户。”王现海介绍,每筐蔬菜还有一份生产档案,由生产档案记录表、河北省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河北省承诺达标合格证二维码组成,记录表注明了蔬菜生产品种、生产过程和农药、肥料使用情况,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对蔬菜生产全过程追溯。“菜卖一张皮。新鲜是叶菜的主打特色,运输环节必须争分夺秒。”去年8月27日,在邯郸经开区南大堡蔬菜批发市场菜品分拣区,河北燕氏蔬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燕晓波指挥工人分拣蔬菜,装箱入车。该公司日均处理蔬菜9000多公斤,运往北京、浙江等地。“以前找临时货车,联络周期长、运输不稳定,经常需要菜等车。”燕晓波说,随着发往北京的蔬菜量越来越大,公司租赁第三方货车进行专项运输,夜间装车出发,凌晨时分鲜蔬到达北京新发地等蔬菜批发市场。为保持蔬菜新鲜,以前他们使用纸箱搭配冰块模式,运输距离在500公里左右。因冰块融化后菜品品质会明显下降,所以无法远距离售卖。2012年,南大堡蔬菜批发市场整体扩建,建设57座蔬菜预冷库,根据蔬菜品种进行预冷处置,蔬菜新鲜度可保持12至24小时。预冷设施的完善,让燕晓波的蔬菜越卖越远,到达长江以南。依托南大堡蔬菜批发市场、北京新发地魏县农副产品全链产业园等本地市场,邯郸市推行蔬菜产销分等定级、净菜包装上市等标准化生产,扩大美食林、阳光等超市配送销售规模,探索“互联网+蔬菜”社区直营店、社区直供车、网络配送到户等新销售模式,让更多“邯郸菜”走进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据悉,2024年邯郸市新建、改造设施蔬菜6万亩,新增育苗能力5000万株。通过提高设施蔬菜生产能力、提升良种研发繁育能力、推动净菜进京津等举措,吸引更多集约化育苗、高端智能设施建设、鲜切菜加工等领域头部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到邯郸投资兴业,叫响邯郸蔬菜品牌。【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依据证明材料确认版权,更正来源及作者或立即删除内容。信息来自人民网、燕赵农村报、河北日报、张家口日报、厚德万全、农小蜂等,长江蔬菜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