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效益超3万元,这两个种瓜模式各有优劣势
文摘
三农
2024-12-25 06:30
湖北
![]()
-广告-江苏东台西瓜种植主要发源地在三仓镇官苴村,20世纪90年代初,该村村民在棉花行间套种露地西瓜,后来发展到单作露地生产;为了提早上市及增强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从小拱棚发展到大棚生产,从单层大棚发展到多层大棚生产,西瓜上市时间从5月下旬提早到4月中旬。近几年,大棚西瓜生产效益高峰时每667 ㎡为2万多元,种植模式从东台模式发展到传统江苏东台模式与浙江台州模式并存的栽培格局,大棚西瓜产业不仅成为东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还带动了周边省市发展大棚西瓜生产。江苏东台西瓜大棚多层覆盖搭建模式适宜春提早栽培,西瓜11月中下旬播种育苗,12月底移栽,翌年4月中下旬上市销售。6月下旬,江苏东台地区进入梅雨季节,降雨增多,气温升高。浙江台州西瓜大棚多层覆盖栽培模式,西瓜1月播种育苗,2月下旬移栽,5月中旬上市销售。浙江台州大棚东西棚向,夏季以东南风为主,棚两头通风量大,该类棚排水系统齐全,排水快,棚内湿度低,降温快,故浙江台州西瓜棚适宜夏秋多茬种植。
江苏东台西瓜规模种植已超过30年,瓜农一直习惯南北纵向搭建大棚,棚体长度在200 m左右,棚宽4.5 m左右,单体棚面积0.1 h㎡以上,棚间距40~50 cm。1.2 浙江台州“非”字形模式东西横向排列短棚平面及说明浙江台州西瓜大棚搭建方式是东西向“非”字形排列,主要特点是棚体短,棚体东西方向,棚长40~50 m,棚宽5.5~6.0 m,单棚面积267~333 ㎡。2.1 江苏东台西瓜大棚搭建与管理
12月中旬,即西瓜定植前20天左右,江苏东台西瓜大棚开始搭建,一般南北走向,规模种植的棚长200 m左右,小户可根据田块大小决定。总体为外面3层钢架大棚,内设2层塑钢小拱棚,畦面平铺白色地膜,形成3层大棚+2层小棚+地膜覆盖的6膜栽培。外面3层覆盖白色消雾膜,2层小拱棚覆盖白色普通膜,棚膜每年更新,以增强透光度,提高棚温,促进西瓜生长,地膜可使用上年换下的旧棚膜。3层大棚钢架均选用外径22 cm、壁厚1.2 cm的热镀锌钢管,每支钢管长4.5 m,每架两支钢管,中间用导管连接,大棚跨度6 m。最外层大棚架间距1.2 m左右,第2层和第3层大棚架间距均6 m,外大棚与内大棚间距均为15~20 cm。外层小拱棚选用2.5 m长的塑钢架,内层小拱棚选用1.8 m长的塑钢架,两层小拱棚间距10 cm左右。大棚膜是“三接头”,中间是顶膜,两侧是裙膜,顶膜每年换新,透光性好,升温快,利于西瓜生长;裙膜一般用上年的旧膜,裙膜宽1 m左右,上边沿穿绳覆盖于顶膜下方,和顶膜重叠约30 cm。下边沿覆土埋于地下。最外层大棚架根部用塑料绳横向连接,相邻大棚架间棚膜上用纵向绳和底部横向绳打结,形成一个倒“Y”字形,以固定大棚,防大风雨雪。大棚间距40~50 cm,开挖排水沟。西瓜定植前2周,在棚内作畦,铺设滴灌带。畦宽1.8 m,中间走道宽0.5 m。畦面平铺白色地膜,提升土温。随着气温升高及西瓜藤蔓长大,西瓜定植后1个月左右撤除小拱棚,以后随气温增加逐层撤去大棚膜,只留最外层大棚膜,日避雨夜保温,保障西瓜安全生长。2~3月,浙江台州瓜农开始搭建西瓜大棚,2月搭建的是2层大棚+1层小拱棚+地膜覆盖的4膜栽培模式;随着气温升高,3月搭建的是单层大棚。大棚一般东西走向,长度40~50 m。多层覆盖大棚结构为外面2层钢架大棚,内设1层塑钢小拱棚,畦面平铺白色地膜,形成2层大棚+1层小棚+地膜覆盖的4膜栽培模式。大棚钢架选用外径22 cm、壁厚1.2 cm的热镀锌钢管,每支钢管长4.5 m,每架两支钢管,由套管连接,大棚顶部利用长钢管固定棚架。最外层大棚架间距1.0~1.2 m,第2层大棚架间距6 m,外大棚与内大棚间距15~20 cm。小拱棚选用2.5 m长的塑钢架。大棚覆盖白色消雾膜,小拱棚覆盖白色普通膜,棚膜每年更新。浙江台州西瓜大棚膜是一个整体,大棚顶部由钢套杆固定棚架,无须使用压膜绳。薄膜下边沿覆土埋于地下,棚膜每年换新,大棚间距40~50 cm,开挖深度40 cm左右的排水沟。①江苏东台 江苏东台西瓜大棚棚膜包括中间大棚膜、两侧围裙膜,围裙膜宽度1 m左右,便于保温和通风。早春气温低时,江苏东台西瓜大棚通过按下大棚围裙膜进行通风。随着气温升高,由内往外撤除小拱棚和大棚,最后只留最外层大棚避雨防渍。西瓜坐果后,在通风口覆盖白色塑料网防鸟食瓜。②浙江台州 浙江台州西瓜大棚棚膜是一个整体,两侧边沿直接覆盖到地,覆泥压实。通过大棚两头通风,通风量大,降温快。①上市时间提早,种植效益显著 江苏东台西瓜大棚覆盖3层大棚膜+2层小拱棚膜+1层地膜,6膜覆盖种植,利用裙膜通风,大棚密闭性好,保温效果好,利于西瓜保温促长。1月移栽,4月中下旬即可上市销售。有时4月中旬上市的西瓜销售价格比5月下旬上市的高7~8元/kg。②节约生产资料成本 东台地区西瓜大棚长度在200 m左右,利于覆盖大棚膜和安装滴灌带,保证了棚膜和滴灌带的整体性,且便于操作。每667 ㎡可节约生产成本100多元。①西瓜大棚墒沟齐全,利于排涝降渍,提升西瓜品质 浙江台州西瓜大棚棚体短,棚膜一体化,通过棚体两头“穿堂风”调温降湿。这样的大棚结构,工人不需在棚与棚间行走,棚与棚间的墒沟作为专门排水沟,加上棚体短,遇到连续大雨天气,瓜田排水顺畅及时,可有效降低地下水位,不会造成涝渍灾害,西瓜的品质及商品率都可得到提升。
②适宜长季节多茬栽培,增加生产效益 台州西瓜大棚东西向,棚体短,两头通风,便于高温季节快速降温。沟系配套,梅雨季节大棚内不易积水,适宜长季节多茬种植,一年可生产3~4茬,西瓜上市供应期从5月中旬持续至10月底。一棚多茬生产,市场行情好时,每667 ㎡效益在3万~4万元。③大棚通风和运输方便,减少生产成本 台州西瓜大棚棚体短,两头通风,通风用工量比东台西瓜大棚少得多。大棚两组横向排列,中间为货车通道,运输西瓜的工具直接放在大棚头路边,货车可直接开至大棚头,缩短了田头运瓜距离,大大降低了瓜农的劳动强度,减少了田头运瓜成本,据测算,一季瓜每667 ㎡可节约田头运瓜成本300元左右。①大棚间竖长墒沟排水功能弱,高温强降雨天气,二茬西瓜易形成渍害 东台西瓜大棚棚间距为40~50 cm,这个间距本该用于挖深墒排水,但由于瓜农经常行走于棚间开关围裙膜通风,导致墒沟变成了弧形低洼槽走道,降低了排水功效。西瓜是喜旱怕渍作物,坐果期遇到连阴雨天气,如排水不畅,极易造成西瓜厚皮、倒瓤、水晶、空鼓、畸形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西瓜的品质和产量。如遇强降雨天气,田间排水不畅,更影响西瓜生长。东台地区早春西瓜每年收获两茬,上市期从4月中下旬至7月初,头茬瓜生长期,雨水往往偏少,西瓜品质高;二茬瓜如遇梅雨季连续强降雨天气,因墒沟浅,排水慢,大棚地下水位高,西瓜易发生渍害,品质会受到影响。②西瓜大棚通风、田间运瓜劳动强度大,劳动成本高 东台西瓜大棚棚体长,早春时节人工早揭晚盖围裙膜通风关风,以及运瓜时工人从棚间墒沟行走,尤其是下雨后,墒沟泥泞狭窄,不利于行走,增加了劳动强度和劳动成本,据测算,每667 ㎡大棚通风、运瓜成本比台州西瓜大棚多500元左右。浙江台州西瓜大棚一般是4膜栽培,保温性能不及东台6膜栽培;且大棚短,两头通风,通风量大,故早春西瓜不宜过早栽培,播种时间一般是12月至翌年1月,移栽时间为1~2月,头茬瓜上市时间一般在5月中下旬。江苏东台和浙江台州西瓜大棚在生产过程中各有优劣势,江苏东台单体双大棚多层覆盖模式保温性能好,适宜春提早西瓜栽培,西瓜于4月中下旬抢早上市,正常销售价格可观。浙江台州“非”字形单大棚多层覆盖模式西瓜上市时间为5月中下旬,正好弥补了市场空缺,该大棚最大优势是人工通风和运瓜环节用工量大大少于江苏东台西瓜大棚,节省了生产成本,此外,多茬栽培可增加种植效益。在此,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移栽早的西瓜可使用江苏东台西瓜大棚模式,通过早上市提高销售价格,增加种植效益。移栽晚的可选择浙江台州西瓜大棚模式,通过省工节本、长季节多茬栽培提高种植效益,增加收入。对江苏东台西瓜大棚模式而言,可借鉴浙江台州西瓜大棚模式的长处,变长棚为短棚,改全封闭棚头为开放式棚头封膜,做到纵棚前后串通,增强纵向前后棚通风散湿能力,以适应晚春连夏生产。就浙江台州西瓜大棚模式,建议在棚内适当增加2~3层中小棚覆盖,以满足早春保温促长生产的需要,同时注意增设压膜绳,以提升本地区春夏交替期间的抗风暴能力。原标题:《江苏东台和浙江台州2种西瓜大棚搭建模式比较》陈秀红,东台市三仓镇农业农村局
苏生平,东台市西瓜产销协会
袁飞,朱素芹,刘小燕,东台市三仓镇农业农村局
苏恒山,东台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西瓜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