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蓟马防效超87%还安全不超标,用的就是它!

文摘   三农   2025-01-23 06:30   湖北  
-广告-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是全国人民的冬季“菜篮子”,是海南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与根本保障,也是海南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据海南统计年鉴,近10 a来,海南瓜菜年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30万h㎡,其中豇豆种植面积稳定在2万h㎡,年产量超50万t。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 Walp.]为豆科豇豆属一年生植物,海南地区主要集中在秋冬季种植,是海南人民喜欢种植的作物之一。其价格高,且相对稳定,农户种植积极性较高,但连年种植导致多种病虫害暴发严重。目前,豇豆受到多种病虫为害,其中蓟马为害尤为严重。

为害豇豆的蓟马有几种,但主要为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 (Bagnall)],豇豆被蓟马为害后易“黑头黑尾”,严重影响豇豆品质和商品价值,阻碍了豇豆产业的发展。目前,蓟马已成为严重制约豇豆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发展。如何更好地防控豇豆蓟马,提升豇豆品质已成为海南豇豆种植户重点关注问题。蓟马防治措施有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其中,物理防治主要为采用粘虫板与防虫网,生物防治主要为释放天敌六斑月瓢虫、捕食螨、小花蝽等,化学防治主要为喷施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啶虫脒等化学药剂。虽防治蓟马的方法很多,但目前海南种植户仍以化学防治为主,并辅助结合防虫网覆盖的IPM技术。为得到品质更好的豇豆,种植户往往通过增加农药使用量的方法提高对蓟马的防效。但不科学使用农药,常常引起豇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会导致蓟马抗药性增强。鉴于此,开展田间试验,评估当地种植户常用药剂对蓟马的防效及其对豇豆质量安全性的影响,以期为种植户科学用药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为海南省澄迈县永发镇永发基地豇豆田,种植面积1 333.33 ㎡,豇豆品种为农望218(江西农望高科技有限公司)。播种时间为2023年12月中旬,豇豆每穴播3~4粒,保苗2株,单垄双行种植,大行距80 cm,株间距25 cm,用竹竿搭“人”字架露天栽培。试验地肥力中等,灌溉排水条件良好。试验时间为豇豆采摘期,蓟马处于高发期,为害程度中等。
1.2   供试药剂
根据当地农户用药经验,以及登记用于防治豇豆蓟马的药剂信息,选用作用机理不一样的药剂。各药剂来源见表1。
1.3   试验设计与安排
供试药剂具体浓度见表2,每处理设置4次重复,每小区40 ㎡,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间设置隔离行。采用二次稀释法稀释至试验浓度,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对豇豆全株均匀喷雾,以全株湿润微滴为准,空白对照(CK)喷施等量清水。施药时间为2024年3月5日上午,整个试验期间施药1次,除喷施试验药外不再施用其他任何药剂,且不作其他防虫处理。
1.4   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

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2株豇豆,每株选择中上部共3朵花,调查花内的蓟马数量。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3、5 d调查活虫数,并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治效果。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活虫数×100;防效(%)=(药剂处理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虫口减退率)/(1-空白对照虫口减退率)×100。数据采用IBM SPSS 19.0软件处理,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药后3、5 d进行豇豆农残检测,检测标准与方法采用GB 23200.121-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331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中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根据GB 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判断豇豆农残是否超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对豇豆蓟马的防效

由表3可知药后3 d,不同药剂对豇豆蓟马的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溴虫氟苯双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啶虫脒、倍硫磷、联苯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其中,乙基多杀菌素与溴虫氟苯双酰胺的防效显著高于其他药剂,防效高于60%,说明这2种药剂对蓟马的速效性较好。而联苯菊酯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防效显著低于其他药剂,说明这2种药剂对蓟马的速效性较差。倍硫磷与啶虫脒的速效性属中等水平。药后5 d,不同药剂间的防效存在显著性差异,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乙基多杀菌素、啶虫脒、溴虫氟苯双酰胺、倍硫磷、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联苯菊酯,其中乙基多杀菌素对豇豆蓟马的防效最好,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啶虫脒的防效次之,显著低于乙基多杀菌素但显著高于其他药剂;联苯菊酯对豇豆蓟马的防效最低,显著低于其他药剂。说明,试验药剂对豇豆蓟马的防治效果良好,其中以乙基多杀菌素、啶虫脒、溴虫氟苯双酰胺这3种药剂对蓟马的防效佳,防效在80%以上;联苯菊酯、倍硫磷、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蓟马的防效相对较好,防效在70%以上。
2.2   不同药剂对豇豆的质量安全性评价
试验结果表明(表4),药后3 d,倍硫磷、啶虫脒、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超标,而溴虫氟苯双酰胺与联苯菊酯残留在国标中未明确规定最大限留量,故不作判别。联苯菊酯在食荚豌豆的农残限留量为参考值时,则联苯菊酯在豇豆上的残留未超标。乙基多杀菌素有异构体乙基多杀菌素J与乙基多杀菌素L,其中乙基多杀菌素J残留量超标,而乙基多杀菌素L未超标。按当地豇豆种植户农药施药量,药后3 d,豇豆农残超标,故在未来农业科技服务中需加强科学用药指导及科普。

结果表明(表5),药后5 d,倍硫磷与啶虫脒仍超标,乙基多杀菌素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农残已符合国家标准。说明药后5 d,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豇豆农产品质量没有影响,说明自然条件下该药在豇豆上降解相对较快。按当地豇豆种植户农药施药量,药后5 d,部分药剂在豇豆上农残超标,故在科学用药指导与科普培训过程中,应注重不超量使用农药,且在豇豆采摘期建议使用安全间隔小于3 d的农药。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乙基多杀菌素是一种新型多杀菌素类杀虫剂,其在防治小型昆虫蓟马上表现良好。本试验结果表明,药后5 d,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防治豇豆蓟马的效果最好。自乙基多杀菌素入市以来,其在防治蓟马方面表现优异,如郭小艳等研究表明,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在用量36 g/h㎡时,对甘蔗蓟马的防效优于其他药剂;郭灵杭等研究表明,8种药剂中乙基多杀菌素对豆大蓟马蛹的杀虫活性最高;叶娜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乙基多杀菌素对豇豆蓟马的防治效果较好;陈剑山等研究结果表明,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对豇豆蓟马的防效最高;以上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均表现为乙基多杀菌素防治蓟马的效果较好。
溴虫氟苯双酰胺属间苯甲酰胺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可用于防治多种农业害虫。本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 d溴虫氟苯双酰胺防效最好,说明其速效性较好。郇志博等研究表明,药后3 d,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在用量50 g/h㎡时,对豇豆蓟马的防效最好;赵帅等研究表明,100 g/L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3 000倍液在药后3 d对豇豆蓟马的防效较好,可达84.53%;以上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啶虫脒是硝基亚甲基杂环类化合物,是一种以触杀和胃毒作用的新型杀虫剂。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药后5 d,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豇豆蓟马的防效可达85.13%,在6种药剂中表现良好。但也有学者研究表明,2018-2021年海南豆大蓟马对啶虫脒的抗药性从低水平增加到中等水平以上;研究还表明,甲维盐与啶虫脒以1∶4的比例混配后的防效与乙基多杀菌素防效相当;结合以往相关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认为啶虫脒仍是可有效防治豆大蓟马的一种药剂,但已产生一定的抗药性,因此在使用啶虫脒防治豆大蓟马时,应更加科学、合理,如可与不同杀虫机制的药剂交替使用,以免抗药性持续增强。
不同药剂安全间隔期不同,不同类型的农产品间也有所不同,豆类农产品更易导致农残超标,因此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应根据作物种类、作物生育期选择合适的农药。研究表明,溴虫氟苯双酰胺在辣椒上的半衰期为2.8~7.7 d,在香蕉上的半衰期为8.1 d,对香蕉安全;研究还表明,该药剂属于易降解农药,且对公众健康影响较小。我国虽暂未规定溴虫氟苯双酰胺的农残限量,但根据其农残风险评估结果,可推断其对豇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小,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不超量使用该药,以保证豇豆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表明,乙基多杀菌素在推荐浓度下使用,药后2 d豇豆产品农药残留未超标,而本研究结果表明,药后3 d,乙基多杀菌素残留超标,药后5 d则符合最大限留量。因此按当地农户农药施用习惯,其安全间隔期应更长,以保证豇豆农产品质量安全。
3.2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按海南豇豆种植户用药习惯防治豇豆蓟马,溴虫氟苯双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啶虫脒、倍硫磷、联苯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豇豆蓟马均有较好防效,药后3 d,乙基多杀菌素与溴虫氟苯双酰胺的防效显著高于其他药剂;药后5 d,乙基多杀菌素对豇豆蓟马的防效最高,啶虫脒次之。豇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药后3 d,倍硫磷、啶虫脒、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限留量超标;药后5 d,倍硫磷、啶虫脒限留量超标,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限留量未超标,豇豆安全。综合防治效果与农药对豇豆的安全性,推荐在豇豆采摘期使用乙基多杀菌素防治豇豆蓟马。

原标题:《6种药剂对豇豆蓟马田间防效及其对豇豆质量安全性影响》 

作者介绍




基金项目: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ZDKJ2021007);海南省重点研发项目(ZDYF2024XDNY250);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省属科研院所技术创新项目——支撑学部基础性科研工作(FW20230002)


黄伟康(1991-),男,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保护研究工作
吉训聪(1974-),男,通讯作者,本科,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研究工作,E-mail:jixuncong1008@163.com


扫一扫或点击下方二维码

购买《长江蔬菜》


信息来自《长江蔬菜》2025年1月下
-广告-



点亮【在看】

为辛苦的农业人点赞


点在看

点点赞

     

↓↓↓

长江蔬菜
中国百强期刊,荣获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长江蔬菜》于1984年创刊。其公众号“长江蔬菜”传播蔬菜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设施、新经验,每天更新蔬菜产业热点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