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置地,一个企业与一座城的羁绊

文摘   房产   2025-01-05 18:27   重庆  


岁末年初,或许没有比久别重逢更有纪念意义的了。


四年后,合肥朋友“胖子”又来重庆了。我把他带到长嘉汇,四年前同一家火锅店里。


烫毛肚的技法已经炉火纯青,再也不会一整盘往火锅里扔。对岸灯光全点亮的时候,也不像当年没见过世面“哎哟!跟照片里一样”的大呼小叫,只时不时淡定瞄一眼,闷头继续。


四年变化,可能是二十郎当岁一跃到了三十而立必须要有点成熟稳重,也可能这次来重庆的目的全然不同。


“胖子”供职的一家新能源企业,在重庆布局搞了几个小目标的项目,就这么“莫名其妙”被外派过来,未来可能要呆上几个月,或者几年。


对一座城市,当一个人从游客身份,不得不切换到生活状态,心气意识完全不同。你必须更深入地去了解它,而不会再对那些定格景点,有太多执念。


接下来几天,“胖子”每天都要走两万多步,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地爬坡上坎,却极少发朋友圈。只在路过观音桥那个著名打卡点的时候,忍不住定格一张:


我在重庆。


四年,从“我来重庆”到“我在重庆”,谁也没法“预见”。


这两天,我也每天两万多步,观音桥到长嘉汇,长嘉汇又回到观音桥。


启元二期三期,观宸一期,长嘉汇新组团,迎来密集交付。


当那些熟悉的湛蓝、温润、圆弧、花瓣、浮岛、树影……再次在视野中徐徐铺开,并裹挟着岁末年初的意念,生活起点的野望,你能感受到的,并只不是房地产语境下的交付,而分明是一种同频城市、预见城市、超越城市的意志传递:


独属于香港置地的意志。


城市发展,企业生长,乃至个体在时光岁月中笃定前行,终究只是一个哲学命题:


因为相信而看见,还是因为看见而相信?


城市灯塔——启元

比城市更快一点


四年,随着二期三期迎接业主归家,意味着启元完成全盘交付。这个足以载入重庆地产史的符号,在行业层面,里程碑式地完结。


三年,观宸(与华润置地合作开发)首期交付,开始进入生活叙事阶段。而同时,观宸二期、中環万象城(与华润置地合作开发),仍在紧锣密鼓地塑造着更宏大的极核信心。


十五年长嘉汇(与招商蛇口合作开发),“朗峯”组团大平层交付,就像曾经掷地有声的“两江峯”一样,涓滴细流持续更新着重庆封面,让更多人看见两江四岸的汹涌,也被看见生活的奔涌。


这些新序章凝练起来,既包裹着定力的浓度,也透视着改变的速度。


重庆封面——长嘉汇

回溯全世界城市发展历程,或许都遵循相同的逻辑,一路南北东西,一路声名鹊起。政府规划描摹远见宏图,企业一拥而上参与其中,但又总似后知觉醒。


随波逐流者众多,前瞻预见者凤毛麟角。


四年前,行业黄金时代的尾声,很多人以为新的奔腾年代即将拂晓,城市新区还能吃上很多年城镇化红利。“极核”两个字,仍只是生物学教科书中的概念。


而更早的十五年前,长嘉汇还只是弹子石一片荒芜与陈旧交织的坡地,与江对岸的灯火辉煌格格不入。没多少人在意,当500亩土地被拿下后,那场发布会上作为伴手礼的一个精美沙漏所表达的隐喻:


时间是最好的作者。


现在,这些时代切片,都成了香港置地同频和预见城市发展最有力的注脚。

观音桥未来——观宸

尽管观音桥在2014年就提出“西进扩容”计划,但直到6年后的2020年底,才拍出第一块地。又在八个月后,承载重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使命,作为首选区的观音桥,开启更宏大的想象。


启元,就像一种启示,破壳而出。人们这才发现,相伴而生的城市“极核”概念,会与观音桥的今生将来,匹配得如此恰当。


紧跟着,观宸来了,它通过更宏大的链接和指引,又把“极核”演绎得更为生动磅礴。


十五年,“预见”早已“遇见”。


一个长嘉汇,装进了一座重庆城最精华的历史、人文、活力……也装进了一部分城市预见者们厚重与轻盈兼具的生活。


四年,“预见”终于“遇见”。


启元全盘交付,湛蓝耀眼的玻璃幕墙鳞次栉比,连同观宸已经呈现出的花束般温润界面,不仅引领着“极核”新的天际线,更似清晰具象的精神图腾,吸引着下一波随波逐流者们纷至沓来。


或许一个新重庆人更能感受到时间深刻,当“胖子”走进今天的观音桥,直截了当又略显老套地感叹:


哎哟,变化真的太大了……


启元的建筑美学

比土地更深一点


楼市产品是一种符号,跟写文章一样,虽然每篇都有不同主题观点,但我们又总能从同一位作者的文章中,感受到它高度统一的文风技法。


产品千变万化,意志不离其宗。


仍记得2023年盛夏,顶着38℃高温,走过同样的两万多步。


在那场“去启风”的产品运动中,感受到三个项目最新的产品意念。当时用了“六个一眼”来总结:


启元,一眼高贵,一眼仰望。


观宸,一眼城市,一眼奢华。


长嘉汇,一眼波澜,一眼壮阔。


今天这两万多步,当曾经的细枝末节、管中窥豹,在交付节点被更完整地全景展现,凝练出的,又是聚焦于企业身上的文风技法。

十五年恢弘长嘉汇

从启元到观宸,触步之遥,短时间交付场景的切换,让“对比”又“统一”的意念更为强烈。


启元二期三期把“浮岛”意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地形抬高做法,得以实现大面积平缓园区质感,内部视野更为阔卓和具有视觉张力。


观宸一期则似“天空”,从声名显赫的“传送门”上到会所,再接入归家园区,直至走进楼栋大堂……整体动线颇有“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垂直纵深感。


水景树影婉转迂回,却通过电梯和缓步台阶消解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疲惫。

启元园林实景
观宸园林实景

它们最大的主题区别,在于配色,启元强调极致的隐逸与区隔,所以外立面采用冷峻的湛蓝,而观宸又被赋予更多与城市衔接融汇的职能,所有才有更温润舒缓的配色表达。


两者的统一性,藏在会所、架空层,以及户型空间所传递的心理感受上,事无巨细的功能空间,舒缓优雅的弧形,纯粹的艺术质感,全维的生活照料,制造出共同的意识抽离。


我们曾以为的城市核心豪宅,多聚焦于建筑界面和外部视野的单调叙事上,但“极核豪宅”呈现出的底色,让人窥见另一种可能:


身在极核,心又在远离极核。

启元园林实景


传统房子重在物理资源堆砌,空间功能体验,通通人性即可。而对豪宅而言,土地天赋或许只是微不足道的部分,土地之上的界面、空间、园林,乃至意境,都必须通通神性。


文风技法的“统一性”,还呈现在长嘉汇最新交付的组团中。


迂回的园区意念,舒缓的弧形元素,精分的社交空间,又给长嘉汇略显老派的豪宅底色,增加了一抹“极核豪宅”的素养跳脱。


豪宅逻辑不断在变,从传统的自然景观,到城市的极致视野,再到“极核豪宅”新物种。或许,只有真正细致入微的生活洞见者,才敢于放弃迎合,超越时代,超越眼界,用超越的产品去扩充市场和需求的边界。


长嘉汇架空层实景

比生活更高一点


2023年底,启元一期正式交付,观音桥迎来首批288户极核生活体验者。一年过去了,随着启元全盘和观宸一期交付,这一数字迎来大幅增长。


越来越多当年离开观音桥的人,越来越多有“先见之明”的人,回到这片土地上。


2003年,观音桥在大拆大建中,开启商业腾飞之路,城市意识上,从此与生活无关。


二十年白骥过隙,观音桥从生活走向商业,现在又回到生活中,这是有趣的城市迁徙闭环。


当然,回来的,不只是细碎温柔的生活,还有更多可以“预见”的商业活力、繁华涌动,构筑起观音桥全新的极核生活方式。

夜幕下的观音桥

个体的生活意志无法被左右,但群体的生活方式,却能通过远见的规划制造出来。


这样的案例在世界一线城市数不胜数,远如纽约中央公园周边,北京温榆河畔中央别墅区,近如成都金融城,都形成“富人区”聚集效应。


重庆组团式发展,两江四岸特殊的地形地貌,会阻滞板块人群的衔接流动。“富人区”也有,但总归显得笼统不纯粹,并未真正形成高度统一的表征。


15年长嘉汇,算是一个微缩版“富人区”样本。产品格调,商业活力,生活资源……从各位维度,已是重庆顶流,慢慢形成了“噢哟,不得了,住长嘉汇”的心理共识。


这来自15年长期主义沉淀,也源于拿地之初就深入构思的谋定。


夜幕下的长嘉汇

这种被制造出的“生活方式”,核心内容是用项目来吸引人群,又用人群来吸引资源,最终让片区内所有节点形成呼应共促的状态。

现在及未来的观音桥,已有清晰丰富的生活方式场景闭环。


当越来越多高端人群,住进启元、观宸,在观音桥高度聚焦,围绕这群人生活习惯的高端优质资源自会在潜移默化中高度聚集。


周边饮食、商业不断翻新重塑,不断有更新潮、更国际的资源补充进来,片区气质随之改变,极核生活方式悄然形成:


启元和观宸的隐逸生活轻盈抽离,楼下的繁华涌动又触步游离。

启元,远观繁华,近享隐逸

12月31日,伴随项目全盘交付,启元光里商业街区正式开街,这个集绿色、开放、度假多重元素为一体的潮流栖息地,让观音桥也迎来自己的“光环”,更填补了重庆非标商业的空白。


不久之后,随着重奢中環万象城开业,这场书写多年的生活方式大戏或许才算真正完结,也才算真正开始。


像所有伟大城市一样,我们不仅需要物理地标,更需要精神锚点。它代表着一座城和生活在这座城里的人,在时光岁月里共同走过的跌宕、奋进与骄傲。


长嘉汇大平层的极致视野

比时间更久一点


岁末年初,三子同期交付,掷地有声,更“置地有声”。


如同一场声势浩大的城市宣言,对过去总结陈词,对未来赋予深远。


四年极核双星,十五年城市封面,二十年江与城,乃至约克郡,天湖岛,光环……一个个名字,清晰佐证着一个企业与一座城的羁绊。


有人问,除了这些经典项目,香港置地究竟还给重庆带来了什么?


或许是一种精神。


没有逐路跟风,以专注定力,亦步亦趋,向山行的精神。


或许是一种链接。


提起重庆,自然关联起香港置地,或者提起香港置地,自然关联起重庆的链接。


或许是一种呼应。


做行业里“先见”的极少数,又呼应着城市里“先见”的极少数。


每个人都想成为生活的极少数,孤独又勇敢,自信又坚毅。比如这天下午,我带着“胖子”在观音桥逛了一圈,指着启元的湛蓝冷峻对他说,“这差不多就是重庆最好的项目了,以后买一套。”


他连忙摆摆手,眼里却好像放着光,“先留下来,以后再说。”我很想问他,“朋友,这些年你是挣了多少钱啊?”


不管怎么样,一个人与一座城的故事,开始启元了……从此再不完结。





商务合作加微信
部图源网·如侵联删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拆房
搞搞房地产,写写中国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