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房地产,不同的土地,不同的抉择,呈现南辕北辙的AB面。
价格战风起云涌,跃层大有卷土重来之势,残酷竞争的A面水深火热。
也许是首次交付品质兑现带来的气场,又也许是贵阳夏日吸引力的人群赋能,这两个月时间,中海印龙泉的业绩迎来意想不到,甚至有点莫名其妙的爆发。略微一盘算:
外省客户占比居然超过35%。
偶然的背后,总藏着必然。
绝大多数项目交付,看一次就够了,可泉湖之畔,怎么都看不够。
当新交付的楼栋在新的视角中打开,眼前这汪清澈,又是前所未现的绰约风姿。
两个月前看到的一眼万年,和如今一眼轻灵呼应起来,才真正明白,过去三年,这块宝地上,原来写意出一部多元的湖居教科书:
现如今还在搞房地产的,甲乙丙丁,不管哪一方,或许都该具备点曾国藩心态: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专注做好眼前的事,比什么都重要。
大环境好的时候,雨露均沾,蒙眼下场,也能分一杯羹。恢弘市场遮蔽住很多城市和产品问题。等到潮水褪去才发现,好房子需要的不只是遮羞布。
十几年前,有一神盘大佬说过:
离开市场,遗忘市场,才能创造出自己的市场。
鸡汤都听过,但却鲜有人能一以贯之践行,以高度的自律和定力,保持专注,维护调性。而真正做到的,即使没有名垂青史,也算桀骜不驯。
市场越沉默,样本越珍贵。如果要在过去几年的贵阳楼市中,寻找一份难得的逆行样本,那必然有印龙泉和它背后中海的身影。
中海,何以一代宗师?
得益于映山湖、印龙泉绝版的城市资源赋予,更有不迎合市场,让好地配上好房的前瞻规划。
得益于两年来数次提前交付凝聚的品牌形象。
更得益于投入巨大成本,始终坚持不降价的实力和定力,塑造出了贵阳楼市弥足珍贵的另一种气质:
均价之王。
以数据论英雄的时代早已过去,现实无数次教育过,一个项目的销量和流速,并不与项目品质呈正相关,反倒有呈负相关的趋势。
而均价这个单维切片,反倒清晰透视着项目的底色。
中海映山湖与金融城
那白云泉湖之畔的印龙泉,则完全依托对绝版资源的理解和演化,仅靠打铁要看自身硬的产品逻辑,便走出傲娇的独立行情。
谁也想不到,在贵阳2024年度成交100套以上住宅项目均价排名中,印龙泉会领先观山湖、两城区一众高端改善项目,登顶TOP1,均价达到:
14691元/㎡。
从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到买房定居,永世交好,城市最华丽的故事莫过于此。
中海印龙泉也成为贵阳夏天的重要组成。
很多时候,在一座城市深居的人,买房逻辑会受到很多惯性思维的制约,教育、户口,乃至对板块的老套偏见。而能随手拿出大几百万在另外一座城市买房的游客群体,反倒简单,一两个视角就足以谋定:
产品,产品,还是产品。
一套170㎡的大平层,最贵单价站上20000加,总价超过350万。看一眼,再看一眼,全款,来了就当贵阳人,真应了陶喆那首歌:
爱,很简单。
六月底,中海印龙泉第一次交付,登高望远,湖在脚下,那一眼万年、一眼四季的极致视野已让人欲罢不能。
第一次,我们一起观湖御湖。
第二次,我们再次亲湖听湖。
但这些略显刻板的印象,正随着映山湖、印龙泉在数次提前交付时对氛围细节的精心营造逐渐打破:
为让接房业主感受到更多“亲湖”意念,中海的景观设计师们,利用不同的对位关系,居然打造出四个不同风格的露台展示区。
两层车库,做了一左一右两个入口,一层和二层车流动线互不侵扰,既节约归家时间,又让业主感受到真正的尊重。
搞项目跟写文章差不多,需要文风、词汇、意境,所有的工作,都需要能够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密切的匹配。
湖墅。
独栋建面169㎡,实得约363㎡,价格约1500万元。它最大的优势,是你与湖的距离,只有:
14米。
每次看见泉湖,看到印龙泉,都会遥远地关联起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勾勒过的那些奇妙场景。
他写道:
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简单,简单,再简单。
我看到那些岁月如何奔驰,挨过了冬季,便迎来了春天。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一句:
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这就是真正的知识。
只要生活无穷尽,产品就无穷尽,房地产永远无穷尽,关键你得知道自己在其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