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钱分对了,很多事儿就成了!

文摘   2024-12-19 15:00   浙江  

4449字/12分钟阅读


企业怎么把钱分好,关系到明年的战斗力、心气、员工积极程度,还关系到股东利益、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成本,是个非常让人困扰的事情。

有些老办法不适应新形势,有些新情况需要新的制度设计。

 一、已经习惯的分钱方式滋生了很多问题 

1员工没有斗志是因为收入预期被固定了

很多企业采取固定的薪资、定额的奖金,多年以来都是这个套路,虽然调薪也有,奖金额度也有微调,但是员工收入基本没惊喜,也就基本没有了期望、没有了斗志。
这里不是指的大锅饭、不是干多干少一个样;
而是干好干坏差不多,做好了不多分钱、做得不那么糟糕也不少分钱。
弹性奖金制度应该怎么设计?
1)用奖金系数来评估业绩的“成色”,业绩的价值高,比如利润增加了,奖金系数就涨起来。
2)企业希望员工专项做的事情,用额外奖金激励。比如降本增效,无论是减员导致的降本、还是生产交付导致的增效,做到了,就给一笔奖金。
很多人不知道降本增效也能发奖金,因为有了成本的下降,额外分发的奖金也变得合理起来。
真正激励人心的分钱法应该是弹性的、有一定预期的、灵活依据业绩分配的。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让员工从被安排工作转变为主动请缨,点燃他们内心的小宇宙。

员工既是为自己努力、也是为公司挣钱,这才是分配奖金的高明手法。

2、“提成一刀切”就会养懒汉

很多老板默认业绩提成是天经地义的,甚至员工也都是这么想。多干多得嘛。
有多少曾经的销冠、潜力员工就在一刀切的制度下慢慢消沉。。。
1)提成系数进退两难
极少数业绩好的员工提成自然就多,而且老客户不断复购他几乎不用努力提成还是那么多,事先又预估不到这样的局面。
调整提成系数吧,怕打击员工积极性、失去信用;不调整吧,眼看他躺着数钱也不够努力,其他人嗷嗷叫也没用还是挣不到钱。
2)新客户越来越少
因为提成的制度决定了开发老客户比新客户赚钱,做老市场、老产品比新市场新客户的难度小,于是员工主打老客户不断升单、加购、复购,新客户开拓就很慢,陷入恶性循环。
3)为了拿订单不惜牺牲公司利益
比如想方法调低价格获取订单、给到超额账期维护关系等等。长此以往公司的利润率会下降,劣质客户会挤出优质客户。

销售的提成设计需要结构化思考,根据公司在不同阶段、不同产品类目和竞争态势的前提下动态调整

1)毛利润锚定

毛利高的产品可能销售难度略大,但是提成奖金系数高,员工的积极性也就高,卖得越多提成越多,公司利润也越多。

2)战略目标锚定

某个新产品打新市场,提成的系数可以提高;某个战略性客户很重要,系数不调整,但是销售费用可以增加,或者付款条件可以优化,便于拿下客户。

3)净利润锚定

允许采取打折等方法,但是提成的系数就要降低,如果按照原价销售,系数就依旧。

3千万不要迷信阿米巴:要问老板是不是有托付心态?

我知道这是一句杀人诛心的问话。

阿米巴不能用在中国做分钱的依据、也不能做经营的策略,凡是寄希望于阿米巴的老板,可能内心都想着自己先当甩手掌柜。

你一甩手,掌柜的就不是你了。既然要柜,手就不能松开。

根据我的观察和调研,阿米巴在中国被盲目应用的恶果有:

1)部门裹挟总部,尾大不掉。

2)中后台资源浪费,重复建设。

3)短期主义盛行,赚一票走人,老板最终擦屁股。

4)内斗不断、宫斗严重,争抢资源势同水火、部门之间彼此憎恶。

4阶梯型提成机制:制度没有错,但是方法在哪里?

完成80%,提成x

完成90%,提成1.2x

完成100%,提成1.5x元。

这个制度是没错的,但是会造成2个问题:

1)员工和公司反复拉锯,压低目标设定;

2)员工直接放弃高提成目标,力求保底。

首先是从人心上解决对目标讨价还价的心态:合理的目标是考验、不合理的目标是磨炼。

合理不合理,没有标准参考。

想要成功,就要磨炼,只要舒适,就是停滞。

其次是帮助团队找到实现目标方法、策略、路径、打法等,帮助团队建立信心,也许不能做到百分百,但也要八九不离十。

员工的心态不再是纠结合理不合理,而是充满对目标的追求感。

极端的做法是:

确保能完成的那部分量,提成和奖金系数下调——既然确保,何须激励

需要尽力完成的高绩效目标,提成和奖金系数上调——如果超高,必然奖励

 二、把钱分好有哪些原则和制度?

1、公司没赚到钱还要分钱吗?

2024年,很多企业很困难,老板自己都没有赚到什么钱,有些企业主就问我应该怎么给员工分钱,还要不要分钱。

其实,有一个方法叫做以时间换空间,以空间来兑换时间

1)企业未来会增长发展,那么我现在就给你这部分“钱”。

A、比如股权,一万股现在值n元,未来3、5年可能值3N元。现在给你,我们一起成长。巧妙地用股权的时间价值换来了现在的分钱余地。

B、比如送员工出去培训帮助其成长,这是一笔长效的投资,体现的是员工自身能力的增值。

2)对头部的员工分更多的钱,对末位的员工不妨请他走人。

这个空间就是“编制”,俗称HC、人头。可能暂时缺人做事,但是省下来的钱可以分一部分给胜任的员工,你还可以利用编制再招合适的人。

3)就算2024年也有一些利润,也得把这些钱留到将来。

也许明年我们赚到的钱比今年还少。

今年省下来的钱就可以留给那些愿意跟着你一起渡过难关的员工。

总之,不要被所谓的年终奖的节点所困扰,当你放下线性的思维,就变成了立体的空间可以多元化地分配。
鼓励老板们做长期主义的企业,激励员工做长期主义企业的员工。

2、要不要加薪,要不要调薪?

年底所有人的期望都是能够加薪。

员工会忍不住在外部进行对比。如果人心浮动,企业明年的仗就难打了。

那怎么给员工定薪呢?

1)有些员工他要走你就让他走吧,空出来的编制可以招到更好的人。
2)根据员工实际的胜任力来进行定薪,这就要求我们对于不同职务、不同层级的不同岗位都要有胜任力模型,通过胜任力来衡量员工能不能加薪。
年终奖可能跟业绩挂钩,但是调薪是要结合业绩看他的胜任力。
3)我们企业需要建立序列制度,有专家序列(P序列),普通员工和服务岗位的S序列,也要有职业经理人的M序列。
序列位置代表着胜任力要求的高低,既要结合业绩,也要结合胜任力,这个标准相对就会客观,员工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

3、加薪要结合基层员工的成长性

有很多企业调薪都会给绩效最好的员工,这是没问题的。

但是时间长了之后,你就会发现,拿到高涨薪幅度的似乎永远都是那几个人。年轻的员工,绩效一般的员工往往都调不了薪,他们很容易流失。

但是,如果你换一个想法,薪资高的员工,他本来就应该表现优秀。拿那么多钱就应该干那么多活。

而绩效一般的员工,虽然他的绩效相对比不上最优秀的员工,但是他的能力和贡献的涨幅清晰可见,你也应该给他做一定程度的加薪。

头部的员工永远头部,下面的人永远涨不上来,不光薪资涨不上来,能力也涨不上来

这些具有高成长性的员工,可能会在一个不太恰当的时间跳槽去别的公司,那你的团队成长性就会丢失。

4年终奖怎么发?

1)前后台不分家。

用业务部门的成长性、增量和存量相结合,给中后台部门进行业绩绑定。业务部门做得越好,中后台的奖金基数就要越高

2)区分业务与业务之间的战略诉求和战略地位。

1️⃣老的盘子是存量奖金的方案,奖金系数可以低一点。
新的业务是第二曲线是增量业务,奖金的系数不妨高一点。
就看不同的业务部门在战略目标中的地位和权重。
2️⃣结合新老业务在这一年面临的竞争激烈程度和难度去进行调整。
同样是老盘子的业务,今年的难度说不定比去年低,奖金系数不妨往下调。
新增量的业务的难度可能是前所未有的高,公司上上下下或许都很难打赢这场仗。
就算今年打的不漂亮,为了激励人心,也要给他们调高奖金的基数。
3️⃣人都是自私自利的。
大家都会选择更加容易做的事去做,你就很难调动老的团队去做新的业务。
如果把新的业务只交给新的人去做,很有可能遇到点困难,他就会打退堂鼓。

3)奖金权重倾向于增量。

1️⃣如果规模一直不增加就很容易坐吃山空。
而如果业务一直有增长,就算费用在上升,毛利润率在下降,规模的增长也会带来净利润的增长。
所以分钱的时候就应该奖励增长,鼓吹增长,向增长看齐
2️⃣谁能够跟公司带来利润额度/利润值/效率的增长,就需要给予额外奖励
有一个增长就是人效的增长。当然人效的增长如果并没有带来直接业务量的增长,奖金系数还不能调的太高,很有可能会鼓励业务团队砍成本。
而在今天的这个时代,砍掉的成本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砍掉了增长性。

 三、除了分钱,员工还需要什么激励?

有些企业长期依赖于分钱,好像除了分钱,员工不在乎任何激励。

其实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因为最早老板们不知道该怎么激励员工,就用现金去进行激励,从年终奖到半年奖到季度奖,甚至到了月度奖金。

只用这种激励方式养出来的团队不是有狼性,而是非常短期主义

在今天这个时代里,除了要给员工分钱,还要给他们其他的激励形式:

1、期权和股权。

期权的分配方式分这样的两种:

1)用未来的收益做激励。

2)对历史的贡献做出补偿激励。(特别容易被忽视)

很多创新型的企业对技术的投资是长期的,创新技术带来的正面反馈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验证。

做出这样优秀贡献的员工,在当时可能得不到现金的奖励,现在就应该对他们用期权进行补偿激励。

员工的投入到了产出期,公司的投资也到了收获期,一起成长,未来可期。

2、在股权的激励中,还要通过设定股权生效年份

每年依据业绩生效一部分,需要员工持续的奋斗,否则这部分股权可以不授予,不然的话,有些员工奋斗1年就没有斗志,成为一个躺赢的员工。

3、除了股权,期权,还能激励员工的东西可能就是真正的

老板们要学会授权,把工作的主动性给员工,让他获得工作的意义,进而产生一种被信任的感觉。

一个人,当他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权力做出工作方案的选择的时候,他往往感觉到自己被授权了。

企业中有很多的权力不见得都非得由老板、由高管来行使。

比如说晋升的决策权。

一个公司规模足够大,难道基层员工的晋升也需要老板们来决定吗?

完全可以把它给到更高层级的基层员工,或者是基层的管理者来进行决策。

他们拥有了决定别人是否晋升的权利,同时他们就获得了安全感和成就感。

4名誉也很重要,不是所有的人都只被金钱激励,很多人会被荣誉感所激励。

这里最重要的是设计的思路:

1)对产线交付系列的员工,可以通过流程再造的奖励。

2)技术难点攻克的奖励进行技术荣誉上的激励。

3)对于职能部门的员工,专家的身份会让他们觉得很骄傲。

4)对于优秀的个体贡献者,可能让他带团队就是一个巨大的认可。


 写在最后:

现在公司里的员工年龄差距很大,代际差别非常大。

这就导致似乎70后的已经躺平、80后的亚历山大、90后的不在乎钱、00后的开始整顿职场

这其实是一个自媒体时代的错觉

人的本性是相通的,无非是社会生存压力的现实性有区别。

嘴上说着一切无所谓的人,可能会因为现金奖励而产生被再次认可的激动。

心里想着往管理者身份进的年轻人,表现得却愤世嫉俗。

想通人性,充分利用激励的杠杆,科学地分钱、长期主义地投资,最终反馈的必然是良性的增长,持续的基业。



推荐阅读:
数字化转型难在人,不在技术
2025能活下去的公司,都必须有生存秘籍
职场晋升背后的规律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点赞、在看、分享,我们共同进步

高竞-商业陪跑
让商业学习更快乐、更高效! ※1、阿里十年老兵、原阿里小贷公司董事、原天猫规则部总监 ※2、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企业导师、杭州师范大学商学院创业导师 ※3、阿里云全球培训中心铂金级讲师、新荣记企业大学导师、芯控智能高级顾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