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切看似无望:逆转命运,高能量修行的秘诀

文摘   2024-12-27 18:14   浙江  

本文5376字/18分钟阅读

如果说2023年的关键词是“卷”,2024年的关键词就是“熬”。

熬着卷、卷着熬。

那么2025年的关键词是什么?

我们还能想出什么比卷、比熬更让人感到痛苦的词吗?

经济形势烈火烹油,是一群人的狂欢;经济下行需求萎靡的时候,每个人都非常孤单。

无论是熬还是卷,都解决不了内心焦虑的问题。

在当前的形势下,活出积极的态度,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


01认知决定心态、心态影响人生

大卫·斯诺登是明尼苏达大学的教授,他领导了一项著名的长期研究——“修女研究,始于1986年,持续了30多年,对象是美国明尼苏达州郊外圣母修道院的 678 名年龄在 75 岁至 105 岁的修女。

他深度研究了修女们在 20 岁入会时的申请材料,那是一种自传性文章,这些文章描述了她们的童年、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和个人信仰等。通过分析其中所使用的词汇,判断其当时的心态。

这个长达30 多年的研究得出了对我们非常有启发的结论:

1乐观才能长寿通过对自传中情感基调进行编码分析发现,表达更多积极情绪的修女比表达较少积极情绪的修女寿命长多达 10 年。

那些在年轻时表现出更为积极、乐观态度的修女,寿命比那些情感表达较为消极的修女平均长7-10年。

情感表达最为积极的修女中,有 85% 活到了85岁以上,而情感表达最为消极的修女中,只有 59% 活到了这个年龄。


2拯救你的是年轻时的语言表达能力、词汇量和思想复杂性。 

有一个特别的案例,修女玛丽,她出生于1892年,在101岁时去世,生前一直保持着清晰的意识和敏锐的思维

去世后的大脑解剖却发现,她的大脑中布满了淀粉样蛋白斑块与神经纤维缠结,符合中等程度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诊断标准。

这意味着玛丽的大脑虽然受到了毒性蛋白的攻击,却保持了完好的脑功能,她成为了首例被发现的无症状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这说明思想和积极表达对人脑的保护作用有多么强大,即使在大脑出现阿尔茨海默病典型病理变化的情况下,个体的认知功能仍可能保持正常。这表明痴呆不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必然结果,心理韧性、生活方式等对认知健康有持续的保护作用

02真正的阴影是你心里的创伤
如果消极的心理暗示、负面的心理活动笼罩着你,让你活在阴影里,见不到阳光,看不到正确的方向,找不到长远的道路,会让你瞻前顾后、畏手畏脚,带偏你的决策,最终影响你的结果。

1自我实现预言

当我们接受消极的心理暗示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按照这些暗示去行动,最终导致这些预期成真。

这种现象被称为自我实现预言。例如,如果一个人不断告诉自己我做不到我不够好,他可能会逐渐失去信心,避免尝试新事物,最终真的无法取得成功。

1968年,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和伦纳德·雅各布森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称为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他们在一所小学中随机挑选了一些学生,并告诉老师这些学生是有潜力的天才,尽管实际上这些学生并没有任何特殊的智力优势。

结果显示,被老师认为有潜力的学生在随后的学业表现上确实有了显著的进步。

教师的期望(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会通过微妙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进而影响他们的表现。

这个实验验证了自我实现预言的力量,即当人们相信某件事情会发生时,他们往往会采取行动使它成为现实。


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是自我实现预言的经典例子。传说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和王后伊俄卡斯特得知一个神谕,预言他们的儿子将会杀死父亲并娶母亲为妻。

为了避免这一命运,他们将新生的婴儿(俄狄浦斯)遗弃在山中。

然而,俄狄浦斯被牧羊人救起,并被科林斯国王收养。

成年后,俄狄浦斯从神谕中得知自己会弑父娶母(又是神谕),但他并不知道自己是被收养的,于是离开养父科林斯以避免伤害养父母。

最终,他在无意中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国王拉伊俄斯),并与母亲结婚,反而实现了神谕的预言。

即使人们试图逃避命运,他们的行为反而可能无意中促成了预言的实现俄狄浦斯的行为正是因为他相信神谕,才最终导致了预言的成真。


2、认知偏差:

消极的心理暗示会导致认知偏差,即我们倾向于过度关注负面信息,而忽视积极的信息。这种选择性注意会使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变得更加悲观,进一步强化了消极的思维模式

例如,一个总是认为别人都不喜欢我的人,可能会忽略那些对他友好的行为,只记住那些冷淡的互动。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Richard Nixon)卷入了著名的水门事件,随着调查的深入,尼克松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他逐渐陷入了严重的焦虑和偏执状态。

尼克松开始相信整个国家都在反对他,认为媒体、国会和司法系统都在密谋推翻他。

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使他变得更加孤立和防御性,导致他做出了许多不明智的决定,包括试图掩盖真相。

最终,尼克松因滥用权力和妨碍司法而被迫辞职。

消极的心理暗示是如何通过认知偏差影响领导者决策的呢?

当尼克松过度关注负面信息,就忽视了外界的合理建议,陷入严重的自我封闭。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直到他在噩梦中毁灭。


晋朝名士乐广的一位朋友到他家做客,饮酒时看到酒杯中有条小蛇在蠕动,但碍于情面还是喝了酒。

回家后,他总觉得肚子不舒服,认为是喝了蛇酒中了蛇毒,并逐渐地坚信自己中了蛇毒,消极的心理暗示越来越强,忽视了其他可能的原因,导致认知偏差,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产生了过度悲观的看法。

结果一病数月不起。几乎就要呜呼哀哉。

乐广得知后,回家苦思良久,发现原来是墙上挂的蛇形弓映在酒杯中的影子。

乐广再次邀请朋友上门,重现当时场景并告知真相,朋友豁然开朗,病也不治而愈。


在工作中更常见的是墨菲定律。 “如果有可能出错,就一定会出错在工程学和项目管理中,墨菲定律常常被用来提醒人们要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然而,有时过度关注可能出现的问题反而会导致问题的发生。

在一个工程项目中,团队成员反复讨论某个环节可能会出错,结果每个人都变得非常紧张和焦虑。最终,由于过度担心,团队在执行该环节时果然出现了错误。原本只是可能发生的事件,因为团队的过度关注和消极预期,变成了现实。

消极的心理暗示如何通过认知偏差影响行为?

就是当人们过于关注潜在的失败时,他们可能会无意中制造出那些他们最害怕的结果。 


3为变形:

消极的心理暗示还可能导致行为上的退缩,如回避社交活动、减少努力或放弃目标。

当人们相信自己无法成功时,他们往往会降低对自己的期望,不再主动采取行动,从而错失了许多机会。

更有甚者:消极的心理暗示和环境可以迅速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尤其是在没有外部约束的情况下。

1971年,津巴多教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曾担任美国心理协会(APA)主席)进行了一项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实验。

他们模拟了一个监狱环境,将志愿者随机分配为狱警囚犯。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权力和社会角色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实验结果令人震惊。

仅仅几天后,扮演狱警的志愿者开始表现出虐待和控制欲,而扮演囚犯的志愿者则出现了极度的焦虑、抑郁和无助感。

尽管实验因伦理问题提前终止,但它揭示了消极的社会角色和环境如何迅速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

当我们处于不利的环境中,或者接受了消极的角色定位时,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表现出与这些角色相符的行为,进而加剧负面的情感和认知。



03积极心态靠训练,破局重生犹可期


1、幸福感是可以“训练“出来的

小艾是一个 34 岁的年轻女性,长期感到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她觉得自己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但似乎总是无法找到生活的意义和快乐。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她决定尝试一种积极心理学的练习——感恩日记

小艾每天晚上都会花几分钟时间,写下当天发生的三件让她感到感激的事情,无论这些事情多么微小。

起初,她觉得这有些困难,因为她习惯了关注生活中的不如意。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发现,自己开始更加留意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比如,有一天她感激的是早上带娃去幼儿园,路上遇到的微笑的邻居,另一次是同事在工作中给予的帮助,还有一次是她在公园里看到的一朵盛开的花。

几个月后,小艾发现自己不仅变得更加乐观,还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她不再轻易被负面情绪所左右,而是能够更快地调整心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更重要的是,她发现自己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因为她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与他们相处的时刻。

积极心理学原理: “感恩练习对提升幸福感的有明显的作用。

定期记录感恩(或者是幸福)的事情可以显著提高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抑郁和焦虑


2、识别你的优势就能带来激情

大成是一名 85 后,也是一家外企的资深IT工程师,写代码很多年,他逐渐感到工作失去了激情。他意识到自己并不真正热爱编程,而是更喜欢与人沟通。然而,他一直犹豫是否应该放弃现有的稳定工作,转行去做其他事情。

大成被HR 安排参加了一次积极心理学培训,其中有一个环节是优势识别

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和反思,他发现自己最擅长的并不是编写代码,而是沟通、团队协作和解决复杂问题。

这一发现让他大为震惊,因为他从未认真思考过自己的优势所在。

HR建议他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寻找一个既能发挥长处又能带来满足感的职业方向。

受到启发后,大成开始探索新的职业机会。

最终,他决定转行成为一名项目管理顾问,帮助科技公司优化团队协作和项目流程。

虽然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但是他有自己的优势,还重新找回了工作的热情。

他发现自己比以前更有动力去面对挑战,并且在工作中获得了更多的成就感。

“优势识别在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天赋和优势,而识别并利用这些优势可以帮助人们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路径。

当我们从事与自己优势相匹配的工作时,工作满意度和生活幸福感都会显著提升。


3、知行合一才是最终的胜局

1)龙场顿悟

王阳明因上疏触犯太监刘瑾,遭受去衣行杖,后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在龙场这个万山丛棘、蛇虺魍魉、蛊毒瘴疠的艰苦环境中,他结合自身遭遇日夜反省。

一天半夜,王阳明忽然顿悟格物致知的道理,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从此他的思想由程朱理学转向陆象山心学,进而创建了完整的王学,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等重要理论。

王阳明的故事告诉我们:

  • 自我实现的可能性: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是有可能的。王阳明通过精神修炼工夫,达到了内心世界的完满圆融和圣人君子的理想达成。通过持续的自我修炼和实践,每个人都能实现自我超越和成长

  • 心流体验的重要性:

龙场悟道可以被视为王阳明进入心流状态的过程,这是一种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意识和谐有序的状态

这种状态能大幅提升个体的创造力和专注力,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实现自我发展。

  • 独立思考的能动性:

在龙场,王阳明摆脱了世间凡俗,跳出了以经解经为经作注的窠臼,发挥了独立思考,探索到人生解脱之路。

独立思考是实现自我成长和创新的关键,我们应该勇于质疑,勇于探索,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

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系彭凯平教授认为,积极心理学就是21世纪的阳明心学。

通过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实现更加充实和美好的人生。


2)智服北军

宁王之乱发生后,宦官张忠、朱泰等人纵容北军不守军纪并肆意谩骂,甚至故意离间,想引发北军谋叛。

王阳明面对这种情况,不但不为他们的言行所恼怒,反而更加以礼相待。

他先命巡捕官晓谕城中百姓搬迁到乡下暂住,只派老弱体衰的仆人看守屋舍,继而重重犒赏前来的北军。

但朱泰等人事先已训令北军,不得接受王阳明的犒赏。

于是王阳明便传示百姓:北军离乡甚远,内心苦楚,百姓应克尽地主之礼,厚待北军。

百姓凡外出遇北军有丧,一律停车致意并奉奠仪,长声叹息后才离去。

经过一段日子,北军都被当地百姓的盛情所感动,冬至节将至时,王阳明又命百姓在城中举行祭典,超渡亡魂,勾起北军思乡情怀,使其纷纷流着泪要求返乡。

王阳明认识到,面对北军的挑衅,简单的愤怒和对抗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加剧矛盾。他深知以礼相待、犒赏士兵的心理战术能够更好地安抚北军,这是他的, 这体现了他在 “” 上对人性和局势的深刻洞察。

随后,他通过实际行动——犒赏北军、引导百姓尊重北军等措施,将这一认知转化为具体的,体现了知与行的统一。

王阳明的行动不是简单的策略运用,而是他内在良知的体现

他知道,真正的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人心的胜利

他相信每个人都有善的一面,只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关怀,即使是在逆境中的人也能被感化。

他通过自己的行为,展现了对北军的尊重和理解,这种深层次的人文关怀和智慧,是他知行合一哲学的具体实践。


写在最后的话 :

过去几年的环境打垮了很多人,也打怕了很多人。

曾经的相信不再信了,曾经的激情变成萎靡。

我们都有太多的消极心理、负面情绪,对未来也不再憧憬。
这些心理都是我们头上笼罩的阴影,潜移默化我们的行为,间接导致更坏的结果。

乌云不移,我们却可以走出阴影。
对自己有积极的心理暗示,关注正面的消息,做到知行合一。

结果一定会好的,它在前方等着你。


附录:

1、《优雅地老去——678位修女揭开阿尔茨海默病之谜》[美]大卫斯诺登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4-5-1 豆瓣评分:8.1 

2、《路西法效应: 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 []菲利普·津巴多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03 豆瓣评分:8.1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推荐阅读:
数字化转型难在人,不在技术
2025能活下去的公司,都必须有生存秘籍
职场晋升背后的规律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点赞、在看、分享,我们共同进步

高竞-商业陪跑
让商业学习更快乐、更高效! ※1、阿里十年老兵、原阿里小贷公司董事、原天猫规则部总监 ※2、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企业导师、杭州师范大学商学院创业导师 ※3、阿里云全球培训中心铂金级讲师、新荣记企业大学导师、芯控智能高级顾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