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们怎么熬下去?

文摘   2024-12-13 20:00   浙江  


一、在不确定的世界中,似乎只有emo的心情是确定的

1、2024年是一路emo过来的

去年开始流行到现在的“内卷”、“躺平”、“我不想努力了”。。。声犹在耳,新词又出现了:“小趴菜、情绪内耗、一身班味、精致穷人、摆烂的神”。

大多数人,被卷怕了。少数人已经放弃了抵抗和追求。

Source:36氪《超9成人感觉自己被“卷”住了》,《2024社交趋势洞察报告》MobTech研究院整理绘制

另外,也已经很久没有好消息了。

1)远处的坏消息:特朗普又当选了,美国政府也要降本增效了。琼瑶阿姨也走了,一代人的童年回忆也消失了。A股9月份还在喊保卫2300点,过个节就发现自己又踏空了。比特币的暴涨更让人看不懂,传说加杠杆的大佬没能撑到这一天。

2)近处的坏消息:新能源大厂暴雷,35岁是道坎,40岁TMD又是一道坎。大厂的被PUA还被毕业还被N+1,小厂的被PUA还没有N+1,有的人连N+1都求不到只能一直被PUA。。。

这个世界充满了变数,导致我们对最确定的欲望也开始摇摆:

结婚率下降、生育率下降、连谈恋爱的比例都在下降!

因为没钱,我们的欲望也开始“降本增效”:买东西一路从拼多多转到1688拼单,出门开始特种兵旅游只为省钱多打卡,能买瑞幸9块9绝不买星巴克,如果库迪还能8块8那瑞幸也不再考虑。


2、为什么坏消息那么多?

因为我们都在信息茧房里。这个词越来越普及而情况也越来越严重。

中国人原本是乐观、自信、热情、开朗的民族,可是算法一直在训练我们,把我们关在只能看到悲观信息的茧房里,而且越来越封闭。

只是曾经那一次,我们点赞了我们想看的,于是,我们就只能看到算法以为我们想看的内容了。于是,我们就永远只能看到算法以为的我们想看的内容了。

算法平台以为它在讨好我们,其实它在算计我们。

我们没有算法以为的那么戾气、八卦、民粹、键盘侠,但是算法不断地挑拨着我们的神经,让我们变成这样。

还记得天才少女姜萍吗?那是普通人可以判断真伪的吗?

还记得对农夫山泉和钟睒睒进行的网络暴力吗?那是已经脱离了基本事实的攻击。他可是首富啊。

为什么?因为信息茧房的坏消息最能产生流量。

3、为什么我们对坏消息更敏感?

因为进化,人类的进化。我没开玩笑。

要想活下去、把自己的基因传播下去、获得交配权和生存权,人类的大脑就要更关注负面的信息。

我们的祖先行走在草木茂密的平原,突然草丛中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他必须非常警觉,并且立即要判断是否草丛中藏着一条毒蛇。通常祖先们会落荒而逃保全性命,这才有今天的我们。如果他完全忽视草丛中的声音,而是仰天长啸,观赏美景,一路撩妹,那他可能会失去性命,更遑论交配的机会。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大脑有一种负面信息加工优势,在处理信息时,往往更倾向于关注和记忆负面信息,而不是正面信息。从进化的角度看,对负面信息的敏感有助于人类祖先在面临潜在威胁时迅速做出反应,从而提高生存机会。我们是物竞天择的结果,我们的祖先遗传给了我们这个功能,然而这个功能并不适应现代社会的环境,尤其会对生活心态和人际关系产生不利影响。进化选择了大脑负面加工信息优势的基因,但是现在的社会并不是遍地毒蛇。


4、坏消息更能获得关注、获得流量

你和一个身材曼妙、面容较好的妙龄女子相谈甚欢,你对她的印象非常好,正有意深入一步升华关系,突然她没憋住,放了一个脆脆的响屁。。。

无论事后你如何做心理建设,你都无法忘怀那个尴尬的场景。随着时间流逝,几年以后或许记忆中她的面容已模糊,但那一声清脆的屁响却难以忘怀。坏消息更容易传播,坏的印象更让人记忆深刻。

心理学中有一个专业词语:价值方程不对称。它是指在人们进行决策时,对于相同的收益和损失,人们的心理反应并不对称。人们对于损失的敏感度通常高于对于同等数额的收益的敏感度,也即,人们对坏消息的敏感度高于好消息。相比于获得同等价值的东西,失去同等价值的东西对人的心理影响更大。

这个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提出,同样数量的金钱如果失去了,对人的心理影响特别大,所以它的心理价值非常大。如果得到同样数量的钱,对人的心理影响反而要小,因此称为价值方程不对称。一个人一晚上赌博赢了10万,输了9万,他可能会长时间思考自己怎么会输掉那9万,而不太会考虑自己最终其实赢了1万。

结论:世界并没有变得更糟、我们的生活也没有多么不堪,只是我们的大脑擅长处理负面的消息,因此,乐观是可以培养、幸福是可以训练出来的。理性看待人类大脑的运作机制,认识到感性是大脑的特点,是对信息的偏差加工,我们就可以逐步摆脱emo的感觉。

莫泊桑说过,“生活可能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了自己的想象,有时候可能脆弱的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候你发现自己咬着牙已经走过了很长的路。”


二、用理性的乐观替代感性的悲观            

1、学会归因。

塞利格曼是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的习得性乐观理论认为,乐观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人们的解释风格(Explanatory Style)决定了他们是乐观还是悲观。解释风格是指个体对生活中积极和消极事件进行归因的方式,乐观的人倾向于将坏事归因于暂时的、特定的和外部的因素,而将好事归因于持久的、普遍的和内部的因素。

例如,一个乐观的学生在考试失利时,可能会认为是这次考试题目太难(外部因素)或者自己这次没有准备好(暂时的、特定的因素);而在考试成功时,会认为是自己有能力(内部因素)并且这种能力可以在其他科目和未来考试中发挥作用(持久的、普遍的因素)。这种解释风格是基于对事件的理性分析和认知重构,说明乐观主义可以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通过训练人们可以改变自己的解释风格,从而变得更加乐观。

哲学家梭罗说过:“重要的不是你看到什么,而是你怎么看。”

海明威说:  “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

2、建立亲密关系

从1938年开始,哈佛大学进行了一场长达85年的调研。旨在探讨影响人类健康和幸福的关键因素。该研究跟踪了724名男性的生活,其中包括哈佛大学的学生以及来自波士顿最贫困社区的年轻人,直到他们生命结束。

1)这项研究的主要成果与一般人设想的乐观幸福的公式不太一样:

良好的人际关系才是幸福和健康的关键:我们与配偶、家人、朋友和社交圈的紧密联系与个人的幸福感和健康状况有着强烈的关联。给别人带来快乐和被别人的快乐感染,是长期健康和幸福的最关键因素。

· 财富不决定健康、阶层不影响快乐:人际互动比金钱或出身更能让人们终生快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延缓精神和身体的衰退,并且比原生家庭、阶级出身、智商甚至基因更能预测长寿和生活的快乐程度。

· 社交影响寿命:那些在50岁时对人际关系最满意的人在80岁时是同龄人中最健康的。社会联结最少的人的死亡率是社会联结最多的人的2.3(男性)到2.8(女性)倍,社交关系对死亡的影响可以与吸烟或患癌对死亡的影响相提并论。

·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孤独的危害程度是肥胖的两倍,而那些保持温暖人际关系的人活得更长、更幸福,孤独者往往更早去世。

· 幸福感的传播:研究还发现,幸福感在社交网络中像情感传染一样传播,当一个人变得快乐时,这种快乐可以影响到他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甚至朋友的朋友的朋友,这种效应可以持续长达一年。

2)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幸福、乐观、快乐?

· 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亲密、支持性的关系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减少孤独感,“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亲密关系的价值在于我们能够完全展现自己,而无需担心被误解或判断。

· 放下对财富和名声的我执:人生如碗,什么都能承担,担得了山珍海味,也咽得了野菜粗粮;装得了千年美酒,也喝得了平淡凉水。人生如碗,适可为止,过多则溢。

· 走出舒适圈,适应外部环境:那些能够灵活调整自己心态、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人,在面对困难时往往表现得更好,也能维持更高的生活质量。晚年生活的质量取决于中年的投资:人在中年时期所做的选择和行为模式会对晚年的健康状况产生深远影响。例如,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规律锻炼、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的选择,都对延缓衰老过程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样重要的是,在职业生涯中期建立起来的社会网络和支持系统,也为老年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撑。

· 持续学习和自我反思的价值: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和个人成长,学会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这种持续的学习过程不仅增强了智慧,也让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青春活泼的心,决不作悲哀的停滞。”

· 的力量:研究最终得出的一个核心结论是,“爱”是最强大的力量之一。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真挚的情感交流都能够深刻地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生理健康。正如研究负责人罗伯特·瓦尔丁格教授所说:“温暖的关系是我们能拥有的最好药方。”

3)良好的社交关系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答案:是亲密,是信任,是靠谱。

信任=胜任力✖️可靠性✖️亲密性/自私度【友情提醒:这是个除号“/”

· 自私度的分值范围是1-100分,其他分值范围是1-10分。

· 理想状态下,人与人之间100%的信任可以得到的最高值是1000分(即胜任力10分✖️可靠10分✖️亲密性10分/自私度1分)

· 最低值是0.01分(即胜任力1分*可靠性1分*亲密性1分/自私度100分)。

相差何止万倍!


乔治·华盛顿曾经说:信任是一种生长缓慢的植物。

就现在,从拥抱身边的人开始吧。



推荐阅读:
企业降本增效,就是要剔除“优先躺平”的高管
好的管理必须懂人性
数字化转型难在人,不在技术


END
商务合作
微信号/电话:19157839685

高竞-商业陪跑
让商业学习更快乐、更高效! ※1、阿里十年老兵、原阿里小贷公司董事、原天猫规则部总监 ※2、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企业导师、杭州师范大学商学院创业导师 ※3、阿里云全球培训中心铂金级讲师、新荣记企业大学导师、芯控智能高级顾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