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管理必须懂人性

文摘   2024-11-20 20:00   浙江  
在开始阅读之前,请先思考:
  • 你如何理解华为的“熵减”理论?
  • 组织由人构成,如何激活人的激情?
  • 人性的善与负,该如何面对和利用?

华为是一家特别强调流程和体系的公司,是国内最早使用IPD、BLM等先进体系的大型公司,为什么任正非还是要强调在“战略方向大致正确”的前提下,激活“组织充满活力”?


为什么是大致的正确而不是绝对的正确?

为什么要把组织活力与战略方向相提并论?


一、组织驱动力是解决战略执行的唯一变量


组织由人构成,每个人的驱动力总和就是组织的驱动力总值,那么人为什么会被驱动?人在组织中的驱动由前期的价值导向决定方向,过程的价值创造决定结果,终端的价值评估和价值分配决定未来的意愿。


1.价值导向——在哪个市场、为什么客户、创造什么价值、价值的大小如何


客户是谁、在哪个市场

定位的第一步就是市场,就是该市场的细分客户群体。就是我们为谁创造价值,我们才能从谁那里赚到足够的钱。


② 创造了什么价值

很多企业一讲战略就是经济指标、KPI导向。其实一讲战略就应该说我们创造了什么价值,以什么样的客户为中心,客户有什么痛点、痒点、爽点,我帮助他们解决了哪一点?!不然他们为什么要付钱给我们呢?


价值的土壤是否肥沃

产品力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市场的可持续性。

现金流很重要,更重要的是长期的市场储备。


当年收入:目前的业绩直接反馈为当年的营收、毛利润、净利润。团队越能打单子,企业的利润就越高,员工就是能者多劳、多劳多得。

预期收入:说得难听一点,大多数的员工基本上只看1、2年,更有甚至中层干部也只看

1、2个季度,但是老板们不能这么短视。我对市场是培育还是收割的态度,过了今年来年还有没有收入?我能不能随着客户一起成长?客户能不能一直成长下去?

华为对于干部的要求是更关注预期收入,更关注市场的成长和扩张,不仅要关注当年收入,还要关注未来的持续发展。


2.价值评价——谁为什么客户创造了多少价值、如何创造价值、价值是否健康可持续

价值评价必须与过程的价值创造相结合,甚至依据过程对价值结果进行打分。

做过销售的人都知道,有时候我们没那么努力,结果却还相当不错,有时候我们拼尽全力,却依然拿不到应有的结果。

这个时候结合过程打分就很重要。很多企业都用KPI、OKR进行打分,但是唯结果论的结果就是“评价不公平”、“打分不客观”、“过程难兼顾”、“鼓励投机主义”


结合过程打分并不是在没有获得良好结果的情况下,给过程表现优秀的人额外加分,那样只会鼓励干部们争取各种表面功夫,罔顾真实的经济结果。

结合过程打分是指:

1)结果是否由过程导致?还是由其他的变量促成?

2)相同的过程是否必然得到良好的结果?如是,这个结果非常优质。

3)团队是否在过程中尽全力,是否还有挖潜的空间?未来是否还能承担更大的责任?

4)如果过程良好结果却不好?分析过程进行改进,帮助团队在下一次过程中获得良好的结果

也就是:“没有过程的结果是垃圾,没有结果的过程是放屁”。


3.价值分配——给谁什么样的激励、起到什么样的影响、对谁起到什么样的刺激

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样重要。激励手段要双管齐下、两头并进。

1)精神激励是长久、持续的作用,比一时的物质激励更重要。换句话说,不看重精神激励、只看重物质刺激的个人和团队,也不值得你长期投资。

2)先组织后个人。对于团队的评定和利益分配要大于、先于对个人的。

人都是自私的,如果某项事务的价值回报比另一项大,花同样的时间,前一个事务更受重视,那么大家就都去做前一件事,后面的事情就没人做了。

所以在团队层面先算清楚,比那种根据岗位贡献做清晰的价值计算要更重要。

3)先拿结果再算账。在过程中争吵不休,不如在结果上全力以赴。

价值分配的逻辑和规则要在事先讲清楚,给每个团队成员树立正确的规则观念,引导团队按照规则游戏,正确的价值观才有高效的团队。



二、自私的人性也有善的价值


自私并不是贬义词,自私是每个人都有的天性,正确地看到自私,会帮助我们在管理上提升效能,否认自私的存在,就是沙漠鸵鸟的自欺欺人。这不是管理的假设,这是基本的人性认知。

彼得德鲁克说,管理的任务是激发人的善意和潜能,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一)自私有善意吗?

1、争取更大更好的结果,为自己升职加薪。

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失非常大,很多人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瓶颈,关键在于无法创造更大更好的结果,自己升职加薪无望,选择跳槽去达到目的。

想通过给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自己收入的提升,这是自私的善意之一。

2、学到了做到了岗位的基本知识和价值,想要通过换岗轮岗学到更多知识

员工的自我认知往往有限制,只能看到自己看得到的事务,往往对自己有更多的的预期。

3、如果部门领导被提拔了,跟多人都希望继任者是自己,得到更好的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这也是善意,而不是办公室政治。

自私有充分的“善”的那一面,每个人都希望体现自己的价值,把能力和结果关联起来,把收入和结果关联起来,这其实符合组织的利益,这样的善需要被加以利用。


二)为什么这样的善意总是表现得有争议?

在善的自私的驱动下,人们的表现形式其实富有争议,看起来总是为了他自己,其实背后的价值我们没有充分挖掘:

1、我也想做管理者,那个位置我也想坐:启发他责权利的匹配,想坐高位没有错,有没有想好承担责任?

2、我还有很多的优势长处没有发挥,我希望能换个岗位:每个人都是这么想,但是团队的匹配是看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到最大化、最优化

3、未来升职加薪希望能有我一份:启发他结果是最有说服力的凭证


三)充分利用自私天性中的“善”的力量

简单说,就是不要内卷,要向外卷,扩张、增长、获利。

不要向内看,要引导员工向外看。

向内看,一个金字塔昂然矗立,每个组织都是越往上人越少,不可能是个倒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

只有向外看,才能获得自私天性被满足的机会。

例如华为、美的、小米。不断拓展企业的外部市场、不断扩张不断增长,给员工创造的机会就越多,因为给市场给客户创造了价值,市场回报的方式就是内部的机会,内部的资源进行分配,就是满足员工自私的善的机会。

企业和员工是利益一致的结合体,拿到市场的结果,企业不断增长、发展,员工就不断的有资源、满足自己的诉求。


所以,关键在于拿结果,拿到更多的商业结果


1、用员工听得懂的话告诉他们,要想升职加薪、要想学到更多的东西,就要不断增长、不断拿到优质的商业结果。

2、仅以结果论英雄。关注过程是为了拿到更好的结果,而不是凭过程给人打分。

3、结果充满不确定性,过程充满挑战性,用规则办事,用流程管理企业,每个人都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的答案。

4、规则不是用来约束人的,恰恰相反,规则是用来保护激情、保护员工的。没有规则的团队是丛林主义,我们不鼓励极端竞争,更不会被短期利益蒙蔽,我们提倡企业的伦理。

比如华为:

  • 2000年左右,华为在国内市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为了实现更大的发展,公司决定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当时,华为面临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和国际市场的巨大潜力,需要迅速扩大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这就是企业看到增长和扩张的机会
  • 华为在深圳体育广场举办的“万人大会”,目的是动员和鼓舞全体员工,特别是那些有意向或有能力参与海外市场的员工,积极投入到国际市场的开拓中去。任正非希望通过这次大会,传达公司的战略意图,激发员工的斗志和信心。——这就是价值的导向
  • 很多人第二天就拿上行李奔赴全球的战场。——这就是相信公司的价值分配机制
  • 为什么?因为华为对于海外市场的岗位加薪了,从50万加到100万,最艰苦的地方加到150万。
  • 不仅仅如此。华为后续宣布:“未来所有的干部都从去过海外的人里面提拔”。这就是个非常硬核的规则,一下子把员工的意愿激活了,因为善的那一面,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三、人性中负向的内容如何解决?


1.有哪些负能量爆棚的人性

好逸恶劳、拉帮结派、贪得无厌、躺平摆烂。

企业最怕的就是取得一些成功之后,干部身上人性中的负向因素被激发。


2.用灵活的机制和严格的执行解决负向的人性造成的问题

企业始终要摆脱“人治”的方式,谈话、处罚、洗脑,这些通过个人对个人的管理法则,最终要让位给制度、流程、规则、方法论。

人性中的负向因素不是靠几次谈话、耳提面命、指天发誓就能解决了的,因为这是天性中的因素,光靠个人的思想改变无法彻底根除、

1)充分的轮岗制度

如何解决腐败、山头问题?有个方式是轮岗机制

无论是华为还是阿里,都特别设定了制度,对一定层级以上的干部进行轮岗。既能防止出现拉帮结派的团队氛围,防止高级干部养私人军队,出现“听调不听宣”的情况,又能有效防止腐败、腐化。

有的公司认为,一个干部从低层级逐渐成长,最好不要离开业务条线,就是从销售,做到销售主管,再到销售总监,最终成为销售副总。但其实这样的干部限制性非常强,格局不大,ego还也别大,一定程度之后,会变成组织发展最大的障碍。

华为特别注重高级干部的格局培养。轮岗 就是开视野、学新知识的好机会。

轮岗的另一个机制就是能暴露原先被遮蔽的甚至从来看不到的问题。新的干部来到老的团队,如果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势必要挖掘原先没有被发现的问题,亲自解决这些问题,以体现自己的能力。


2)干部要能上能下

华为在末位淘汰机制上的优势是只针对干部,不针对一线员工。阿里是干部员工都面临绩效考核,理论上干部也会末位淘汰,但是执行得并不严格。

团队出现躺平、偷懒、 不思进取的现象,问题都在管理者这里,不在于员工。

华为的做法是,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并导致业绩停止增长,那么干部会被淘汰,不是解雇,而是降薪降职。

很多人对华为的“干部能上能下”有误会,这个“下”,不是解雇,解雇了不是送给竞争对手打自己吗?这个下是从目前的职务职级上下来,以后做好了,还能在上去。

有个华为出来的朋友告诉我,在一定层级以上,干部们几乎都有面临被“下来”的风险,甚至内部有人说没有别下来的干部不算真正的干部。

此言夸张了。但其制度已经演变成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可想而知在实际运用中的程度。

要想解决人性中的负向,要想利用人性中的善,企业最终会通过建设制度流程、规则管理,以及文化的体系,进而在人的深层假设中,通过建设集体无意识的内容,解决这些问题。



推荐阅读:
数字化转型难在人,不在技术
你一生能走多远,取决于认知
2025能活下去的公司,都必须有生存秘籍
END
商务合作
微信号/电话:19157839685


高竞-商业陪跑
让商业学习更快乐、更高效! ※1、阿里十年老兵、原阿里小贷公司董事、原天猫规则部总监 ※2、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企业导师、杭州师范大学商学院创业导师 ※3、阿里云全球培训中心铂金级讲师、新荣记企业大学导师、芯控智能高级顾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