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杰新材IPO:毛利率仅9%低于同行均值,应收账款大幅走高疑通过赊销增厚业绩

文摘   财经   2024-12-31 09:42   江苏  

永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杰新材”)专业从事铝板带箔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主要包括铝板带和铝箔两大类,应用于锂电池、车辆轻量化、新型建材和电子电器等领域。

 

11月21日证监会公开披露了《关于同意永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标志着公司上市之路已接近成功。

 

《华财》研究相关资料后发现,永杰新材仍潜存一些让人难以忽视的问题和风险。2023年,公司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且降幅显著,结合此前就曾因业绩下滑撤回IPO申请的经历,不免令人忧心其上市后业绩稳定性。

 

此外,永杰新材主营业务毛利率低于同行、存货周转率却异高于同行业其他公司的情况,暗示其可能存在赊销的问题。而且,因为公司的营业收入无法及时以现金方式兑现,导致应收款项规模持续扩大,这不仅让其难以应对相对沉重的债务负担,还对公司的利润产生了负面影响。


撰稿/朱之焱

编辑/刘予鹿



业绩下滑有“前科”,经营稳定性存疑



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1-6月(以下简称“报告期”),永杰新材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3.03亿元、71.50亿元、65.04亿元和 37.3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39亿元、3.54亿元、2.38亿元和 1.64亿元。
 
2023年作为报告期的最近一个完整年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却双双下滑,降幅分别为9.04%和32.73%。

但这一幕对永杰新材来说可能并不陌生,交易所曾在审核问询函中鲜明地指出,“公司曾申报A股IPO,并因业绩下滑影响而主动撤回,公司2019年末存在大额未弥补亏损,且当年实现盈利为1429.79万元,盈利规模不高

是的,这并非永杰新材首次开展A股资本之旅。

早在2012年3月永杰新材就曾申报过上市,但因业绩下滑,于2014年6月撤回申请。大额未弥补亏损的形成主要是2014年和2015年亏损所致,虽然公司2016-2018年恢复到盈亏平衡,但2019年初未弥补亏损仍高达1.94亿元,直至2021年才完全抹平。

虽然主板并未强制要求拟上市公司业绩不能出现波动或下降,但主板在定位上主要突出“大盘蓝筹”特色,重点支持的是业务模式成熟、经营业绩稳定、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如果一家公司业绩波动尤其是降幅较大,其实是很难符合主板要求的。

更令监管层和投资者们担忧的是,作为拟上市公司,永杰新材在上市前的考察期都不能维持业绩稳定,那期后业绩“跳水”的风险会不会大幅增加。

招股说明书显示,锂电池、车辆轻量化、新型建材、电子电器这些下游应用领域中,锂电池领域已成为永杰新材毛利贡献度最高的类别,报告期内分别达到主营业务毛利总额的29.27%、55.55%、49.61%和43.79%,该领域市场需求变化对公司经营业绩具有重大影响。

但这部分收入并非十分稳定。2021年至2023年,公司锂电池领域销售收入分别为13.49亿元、31.58亿元和26.12亿元,2022年同比增长134.01%,2023年同比下降17.28%,起伏较大。

永杰新材近几年业绩之所以快速攀升,也是受锂电池领域销售收入大幅提高影响。尤其是2022年,公司总收入相较2021年增长了8.47亿元,但锂电池领域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18.08亿元,充分揭示了公司业绩增长对锂电池领域市场需求的强依赖性。

根据GGII和《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数据,2021年和2022年,我国锂电池出货量分别为340GWh和655GW,2022年同比增长92.65%。永杰新材也正是乘着这股“东风”,才迅速将业绩推向了新的高峰,但公司对锂电池市场的强依赖性极易为未来经营业绩埋下隐患,一旦锂电池市场出现不利变动,永杰新材的业绩就会受到重大影响。

2023年的业绩变脸就是一个明显的警示。

根据申报材料披露,2023年锂电池行业内的大部分企业收入有所下降,业内出现了复杂变化,具体表现为以下4点:①锂电池行业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去库存现象,致使部分环节的需求增长缓慢;②锂电池主材碳酸锂价格的波动下跌,带来部分企业存货跌价损失和投资损失的增加;③2023年随着新能源车“以价换量”的策略实施,锂电池产品进入了价格战环境;④部分环节产能扩张较快,进而出现产能“错配”的现象,致使总体产能利用率为20%左右,市场竞争压力使其价格、盈利能力较低。

下游新能源市场需求减少,永杰新材锂电池领域产品出货量也相应的有所下降,2023年该领域的销售收入相较2022年减少5.46亿元,是公司总营收同比下滑6.46亿元的“罪魁祸首”。

此外,招股说明书中,永杰新材选取了明泰铝业、鼎胜新材、华峰铝业、常铝股份作为同行业可比公司。2023年,永杰新材营业收入为65.04亿元,对比明泰铝业248.53亿元、鼎胜新材176.66亿元的收入规模,不免相形见绌。而且,以永杰新材2023年1.72%的行业总产量占比,在国内铝加工企业的排名中也十分靠后。

不仅整体收入规模、产量与同行业竞争对手存在巨大差距,盈利能力方面,永杰新材也未显出优势。

2021年至2023年,永杰新材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9.39%、9.68%、8.85%,保持在9%左右,而同行中盈利能力最高者——华峰铝业,各年分别为17.59%、13.80%、15.84%,其余三家可比公司毛利率基本也在10%左右或以上

永杰新材毛利率之所以保持在9%左右,上下浮动极小,与其采用“铝锭价格+加工费”确定产品销售价格直接相关。通常,采用这种定价方式意味着产品核心技术壁垒低、生产工艺难度小。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中直接材料占比接近9成,人工和制造费用合计也就一成,也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据悉,铝板带箔是众多下游应用领域继续深加工的基础材料,市场需求较大,但是铝板带箔的生产加工门槛较低,行业内存在大量小型企业,这导致当前中低端产品走向同质化竞争激烈,高端产品供不应求


永杰新材只有通过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才能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增强业绩的稳定性。可是,其似乎并未十分重视研发创新,近几年的研发费用率也一直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报告期内,永杰新材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31%、2.68%、3.36%、3.70%,而同行可比企业研发费用率均值分别为3.77%、4.04%、4.04%、4.12%。


对比专利数量,较同行可比公司而言,永杰新材也显得有些相形见绌(下图)。

图片来源:招股说明书


永杰新材2023年业绩的再度下滑,究其根本,恐怕还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足。加之业内竞争较为激烈,以公司目前的体量,不管是面对作为大宗商品的原材料铝行业,还是较为强势的新能源车及锂电池行业,不仅拿不到议价的话语权,甚至自身业绩也深受新能源市场需求裹挟,堪称夹缝中生存。



疑通过赊销扩大业绩规模,债务压力大IPO募资来还



上市审核过程中,监管层较为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永杰新材的存货、存货周转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比较情况及合理性,甚至在上市委审议会议现场,审核委员还在追问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存货周转率指标反映的是企业产品的变现效率,存货周转率高,意味着产品卖得快、卖得好。报告期内,永杰新材存货周转率分别为7.81次/年、7.72次/年、7.52次/年、7.78次/年,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分别为4.93次/年、4.93次/年、4.31次/年、4.33次/年(下图)。

图片来源:招股说明书

奇怪的是,从招股说明书披露的与竞争对手的比较情况来看,永杰新材的规模体量和专利等研发实力都逊色于同行,尤其是2023年市场需求降低,业内普遍消化库存,也就是市面大量抛货之时,其产品凭什么能比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卖得更快、更好呢?

《华财》还注意到,永杰新材保持高存货周转率的同时,应收账款周转率数据却急转直下,分别为21.84次/年、16.76次/年、12.62次/年、6.37次/年,降幅惊人。

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回款速度越快、收入质量越高,反之代表公司的赊账变多或回款周期变长,收入质量变差。

虽然,永杰新材并未直言其存货周转率为何异高于同行,但从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应收款项数据也可推测出,或许与赊销分不开关系。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款项(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款项融资)账面价值之和分别为6.07亿元、 7.40亿元、9.35亿元和8.40亿元,规模较大且持续上涨。

以其中的应收账款余额为例,2020年至2023年分别为2.21亿元、3.91亿元、 5.11亿元、5.76亿元,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增长率分别为77.07%、30.54%、12.65%(下图),但与之对应的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仅为64.48%、13.44%、-9.04%,应收账款各年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了营收的增长速度,意味着永杰新材在对客户的信用账期上有所松动。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并且,2021年至2023年,应收账款余额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也从6.21%上浮至8.85%(上图),也能看出,永杰新材赊账销售情况不断加剧。


通过赊销来刺激销售,固然能帮助公司加快出清存货,但收不到足够的现金,就会造成公司应收款项占流动资产比重过大,在此基础上,还要应对原材料和人工等各项支出,很容易导致企业资金紧张周转不灵,经营风险高企。

以报告期这样的收入质量,永杰新材恐怕无力负担期末仍高达14.85亿元的庞大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长期借款及一年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毕竟,公司收不到现金,债务却需要真金白银来偿还。

实际上,大量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以及应收款项融资,已经对永杰新材财务健康状态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其一,公司各期发生的利息支出较多,且在业务结算过程中,大量客户使用了票据结算方式,报告期各期均达到营业收入的50%以上,使得公司为经营业务发展需利用部分应收款项融资,而对应产生一定的贴现损失,对各期净利润都有较大影响。

报告期内,永杰新材利息支出分别为6256.23万元、4613.36万元、2893.77万元、1113.39万元,应收款项融资贴现损失分别为466.87万元、943.34万元、1646.57万元、1111.76万元,二者合计占净利润比率分别为28.09%、15.71%、19.08%、13.61%。

其二,公司目前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并不出色。报告期内,公司的流动比率分别为1.09倍、1.39倍、1.32倍和1.42 倍,速动比率分别为0.63倍、0.80倍、0.86倍和0.82倍,均低于分别为2、1的标准值。

其三,是公司面临着大笔债务即将到期的压力,甚至意图用此次IPO募集资金缓解债务压力。

据披露,永杰新材拟使用5亿元募集资金偿还永杰铝业《流动资金银团贷款合同》下的借款。该笔贷款形成于2012-2014 年期间,是公司为前次IPO募投项目先行投入而借入,公司撤回申报后,通过自筹资金方式完成了项目投资,因此形成了较高的银行借款。

综上所述,永杰新材核心技术壁垒仍然较低,并且以赚取微薄加工费为主的业务模式,注定了盈利能力难有提升空间。

此外,公司应收款项规模越发庞大,产品售出后确认了收入却无法及时收到现金。当务之急应是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降低企业资金占用成本,进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有效改善和解决,即便是成功发行上市,也只能解资金的一时之急,而无法彻底解决公司的经营弊病。






本文所有内容、数据均来自交易所公开披露的招股说明书和问询回复,文章仅供参考,不作投资建议。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我司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提供线索、转载或合作可联系《华财信息》助理,微信ID:huacai1518

毓恬冠佳IPO:毛利率先降后升营造获利能力提升假象,天幕产品尚未量产未来成长性堪忧
汉朔科技IPO:汇率变动亏损近亿元,业绩增长持续性遭监管质疑
天和磁材IPO:毛利率一跌再跌主营业务颓势难改,靠废料“增肥”业绩靠借款缓解资金短缺
锡华科技IPO:大客户锁死利润大股东“清仓式分红”,“前堵后截”业绩想象空间还有多少
黄山谷捷IPO:大客户采购突降八成,废料回收“舍近求远”或存猫腻

华财信息
头部华财,专注IPO / 辨伪求真,挖掘价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