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元生物IPO:多项海外专利官司悬而不决,市场需求缩减亏损不断扩大
文摘
财经
2025-01-24 09:03
江苏
水稻能用来造血吗?大众印象中,水稻多数是跟食物挂钩,很难将其与身体中流淌的血液联系起来。但实际上,国内有一批科研人员自本世纪初便开始研究植物源替代血浆来源的医药蛋白,这一“天方夜谭”或于不久将来得以实现。
2006年,杨代常成立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元生物”),主要从事植物分子医药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在研产品包括HY1001(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HY1002(重组人乳铁蛋白溶菌酶口服液)及HY1003(植物源重组人α-1抗胰蛋白酶)等。
截至2024年11月30日,包括禾元生物的HY1001在内,全球共有4款进入临床阶段和1款已获批上市(俄罗斯)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药品。
图片来源:招股说明书
虽然禾元生物的研发技术路线非常先进,但公司上市进程却是十分缓慢,交易所受理公司IPO申请已是2年前的2022年12月29日。自2023年9月6日上交所公开披露其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回复文件后,更是逾16个月未有审核推进,后续新披露的资料也只是对相关数据的更新。
究其原因,主要是禾元生物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且公司尚未有任何药品获批上市。据其签署于2024年12月30日的招股说明书披露,进展最快的HY1001药品,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提交的新药上市申请于2024年9月获得受理,而 HY1002 和 HY1003 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然而,最有希望2025年获批上市的HY1001药品,其适应症仅为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伴随我国肝硬化腹水发病例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交易所对HY1001药品市场需求规模有所疑虑。
此外,财务数据显示,禾元生物申报IPO后进一步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致使公司亏损金额不断扩大。并且,海外的多项专利官司仍未宣判结果,主营药品的境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地区,存在不能进入和销售的风险。
在科创板上市的5项市值及财务指标当中,前4项都对企业的营业收入或者净利润有所要求,唯独第5项是开放给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未对经营业绩做出限制(下图)。
图片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4月修订)》禾元生物2022年申报IPO时选择的便是第5项指标。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6月(以下简称“报告期”),禾元生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551.81万元、1339.97万元、2426.41万元、953.36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4亿元、-1.44亿元、-1.87亿元、-0.79亿元。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累计未弥补亏损高达 7.79亿元。据悉,禾元生物少量的营业收入来源于销售药用辅料、科研试剂等,大额亏损主要是较高的研发费用(0.75亿元、1.10亿元、1.59亿元、0.62亿元)及管理费用(6935.37万元、5657.41万元、5398.09万元、2868.59万元)支出。招股说明书显示,禾元生物共有8个在研药品管线,其中6个产品已处于临床研究阶段,2个产品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其中,HY1001最为核心,是利用水稻胚乳细胞表达,经提取、纯化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品。
图片来源:招股说明书
最新信息显示,2024年8月, 禾元生物HY1001用于“低白蛋白血症”适应症的药品注册申请正式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2024年9月,公司向 CDE 提交的HY1001 用于“低白蛋白血症”适应症的新药上市申请(NDA)获得了受理。
目前,我国尚未有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上市药品在售,市场上只有通过血浆提取得到的人血清白蛋白药品。
交易所也对禾元生物HY1001药品的市场规模给予了高度关注,要求公司“说明HY1001同两个在研竞品在安全性、疗效等方面的对比情况,HY1001是否存在优势,说明HY1001市场占有率的预测情况及依据。”
在首轮审核问询回复中,禾元生物预测在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获批上市初期(2026年),HY1001与安睿特产品各占据50%的市场份额,随着深圳普罗吉及健通生物等的产品上市,到2030年HY1001市占率逐步下降至39%。
即便公司声称市场占有率数据是经过交叉验证得出的,交易所仍有其他顾虑,在二轮审核问询函中,要求公司“进一步分析说明HY1001预计获批上市、实现商业化的时间和市场前景,渗透率、市场占有率等的测算是否客观合理。”
据了解,人血清白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用蛋白质,在临床上的应用其实十分广泛,例如用于治疗因失血、烧伤、烫伤、外科手术引起的循环衰竭、脑损伤等引起的脑水肿、以及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导致的低白蛋白血症等等。
然而,禾元生物HY1001药品的目标适应症仅为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并且,资料显示,我国肝硬化腹水发病例数呈现下降的趋势,中国肝硬化腹水发病例数预计将由2017年的71.3万例降低至2030年的49.2万例。
虽然市场空间巨大,但是禾元生物HY1001药品适应症较为有限,并且潜在市场需求存在缩减趋势。HY1001药品能否以及何时成功获批上市,未来商业化表现如何是个未知数。
从技术研发来看,禾元生物称得上是具备强竞争力的“硬科技”企业。公司上市审核一直停留在审核问询阶段未被安排上市委审议,除了以上事项,或许还与来自于美国的Ventria Bioscience公司的知识产权诉讼有关。Ventria Bioscience主要从事医药科技研究、生物制品的技术开发、创新药物开发,技术咨询业务。其研发的 ExpressTec 是一项基于水稻的专利技术,用于生产重组蛋白、开发新的生物疗法、新型疫苗、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和疫苗应用的细胞培养基成分以及酶。从研究方向来说,禾元生物与Ventria Bioscience走在相似的道路上,而两家企业也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99年3月至2005年4月,禾元生物的实控人杨代常在Ventria Bioscience公司分别任项目负责人、实验室主任/科学家/高级科学家。2006年11月,杨代常发起设立禾元有限(禾元生物前身)。2020年12月,Ventria Bioscience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根据《1930年关税法案》的第 337 节立案调查的申请,主张禾元生物对美国出口、在美国进口和在美国销售的部分产品侵犯了其专利权,请求 ITC 发布普遍排除令、有限排除令、禁止令。次年,Ventria Bioscience在堪萨斯州联邦地区法院提起诉讼(目前审理处于中止状态)。2022年9月,ITC作出337调查的终裁,对禾元生物未经授权的侵权产品发出有限排除令,并终结该案调查。337终裁结果发布后,禾元生物对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品进行了技术标准优化,确认其产品的聚合体含量不低于2%,高于有限排除令的要求。2022年11月,Ventria Bioscience向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提起上诉并提交复审请求书,显然是想与禾元生物死磕到底。2022年12月,禾元生物应诉。当然,禾元生物也并未坐以待毙,于2023年1月,就以上ITC的终裁结果也向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提起上诉。同年3月,Ventria Bioscience撤回上诉。两个月后的2023年5月,禾元生物就337调查终裁结果向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提交了上诉状。6月份,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批准了ITC延期至2023年7月31日提交上诉答辩状的申请。截至2024年12月30日,该案件仍处于审理阶段。最新消息显示,2024年3月,禾元生物向美国特拉华州联邦地区法院提起诉讼,指控Ventria Bioscience开发、生产、销售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品的行为侵犯公司多项专利,并要求其赔付损失等。5月份,Ventria Bioscience应诉并提起反诉。同月,禾元生物提交反诉答复,特拉华州法院正式签发案件排期令。截至2024年12月30日,法院尚未作出判决。总结来说,目前337调查及堪萨斯州诉讼事项无实质性进展,特拉华州诉讼也在进行当中。禾元生物表示,该等事项对公司相关产品HY1001的药学研究和临床试验进展无新增影响,HY1001的药学研究和临床试验进展顺利。从2020年12月到如今2024年12月已过去整整4年时间,禾元生物与Ventria Bioscience之间的专利“拉锯战”仍未有一个明显的定论。虽然公司表示以上诉讼对产品的研究和试验并无新增影响,但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中坦承,鉴于上诉结果可能存在不确定性,未来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相关产品存在不能进入美国市场销售的风险。而在去年,一则更加不利的消息传来。当地时间2024年9月9日,美国众议院高票通过了《生物安全法案》,该法案旨在禁止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在美国开展业务。虽然该法案中点名的应“关注”企业不包含禾元生物,但有“实体清单”的先例在,不难想象未来美国会继续扩大禁入名单。若该法案正式敲定落实,恐将对上述各案件的裁定产生不利影响。自2023年9月后,交易所未有新的审核进展或许也是在等待这些官司的结案。毕竟一旦成为上市公司,不论其拥有的技术多么先进,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业绩表现上。而海外市场能否顺利拓展,对公司未来的营收状况有着不小的影响,并且实控人若是败诉给老东家,不仅是侵权行为被实锤,前员工的身份更是意味着存在技术“剽窃”。招股说明书中,禾元生物称HY1001为“全球第一梯队和唯一的植物源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在研药品”,作为该领域的国内首家上市企业若被贴“剽窃”标签,也对公司声誉和未来发展十分不利。本文所有内容、数据均来自交易所公开披露的招股说明书和问询回复,文章仅供参考,不作投资建议。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我司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提供线索、转载或合作可联系《华财信息》助理,微信ID:huacai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