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晶体元器件是利用石英晶体(二氧化硅)的压电效应制成的频率控制元器件,可以产生稳定的脉冲为电路提供基准频率信号,按属性可划分为石英晶体谐振器和石英晶体振荡器两类,是计时、频率控制等各类电子设备的关键基础元器件。
鸿星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星科技”)专业从事石英晶体谐振器、石英晶体振荡器等频率控制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应用于通讯电子、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数据中心、医疗电子、智能家居等领域。
全面注册制改革实施后,鸿星科技的上市申请于2023年3月3日平移至上交所主板重新受理,其后历经两轮问询与回复,目前因财务资料过期,IPO审核处于中止状态。
撰稿/朱之焱
编辑/杨墨含
业绩退回2019年水平,主要供应商疑为竞争对手
2019年到2021年,鸿星科技的业绩处于上升期,营业收入分别为5.30亿元、6.59亿元、8.3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85亿元、1.53亿元、2.07亿元,增长迅猛。
然而令市场诧异的是,2021年竟已是鸿星科技的巅峰时刻,此后迅速迎来了业绩变脸。
2022年、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51亿元、5.42亿元,降幅达22.00%、16.87%,净利润分别为1.94亿元、1.33亿元,同比下降6.27%、31.60%。
鸿星科技近些年“过山车”般的业绩表现,尤其是2023年几乎退回至2019年业绩水平,显然与主板“大盘蓝筹”“经营业绩稳定”的板块定位相悖,也与其在招股书中描述的“下游网络通信、消费电子、智能家居等行业或高速增长、或稳中有升”的市场情况并不相符。
根据 QYR Research 公布的数据,2021 年全球前十大石英晶体元器件厂商合计市场份额 64.00%,鸿星科技以2.60%占有率排名第十,虽然不到64.00%的十分之一,但是能上榜还是值得肯定的。然而,该榜单统计的是2021年各企业经营情况,鸿星科技近两年业绩持续下滑,其目前的行业地位恐怕早已名落孙山。
虽然下游行业一派欣欣向荣,但面对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鸿星科技已然落入下风甚至是窘境。
全球市场中,日本厂商因进入较早,基于生产自动化程度、规模和技术等优势,Epson(精工爱普生)、NDK(日本电波) 等龙头企业占领全球中高端市场,尤其是在汽车电子领域,NDK占据了全球50%以上的市场份额。
国内市场中,中国台湾地区厂商更具备规模优势,代表性企业台湾晶技以11.70%的市占率位列2021年全球市场份额第一,高出鸿星科技(2.60%)好几番。大陆厂商,因为起步相对较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还需要从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采购原材料或机器设备。
招股说明书显示,鸿星科技所生产的石英晶体元器件以基座、上盖、石英晶片和芯片为主要原材料。2021年、2022年、2023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占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 62.34%、67.14%和 65.61%,供应商集中度较高。
其中,芯片材料进口比例约六到八成,基座、上盖的进口比例在三成左右(下图),只有石英晶片的进口比例较低。
图片来源:公司对审核问询的回复
令人担忧的是,鸿星科技基座和上盖主要采购自日本,甚至包括竞争对手的母公司。
报告期内,鸿星科技基座和上盖的主要供应商为京瓷集团、日本特殊陶业(时尚科技为其代理商)和三环集团,这三家日本企业,一直名列鸿星科技的前五大供应商(下图)。
图片来源:公司对审核问询的回复
具体来看,2021年起,三环集团便稳坐公司第一大供应商宝座,鸿星科技每年直接以及通过HTD(鸿星科技曾经的关联方)向三环集团采购基座的比例持续保持在 60%以上。
第二大供应商是京瓷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日本京瓷晶振位居2021 年全球前十大石英晶体元器件厂商排名中的第四席,8.45%的市占率远在鸿星科技之上。
这种情况下,日本京瓷集团等日系供货商想要掐断鸿星科技基座、上盖采购,岂不是易如反掌?同时,鸿星科技供应商集中度较高也进一步加剧了前五大供应商依赖风险。一旦国际形势、原材料供应政策或市场竞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鸿星科技生产活动都将面临巨大不确定性,更别提业绩稳定了。
实控人名下其他企业既是客户也是供应商,业绩真实性惹质疑
本文所有内容、数据均来自交易所公开披露的招股说明书和问询回复,文章仅供参考,不作投资建议。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我司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提供线索、转载或合作可联系《华财信息》助理,微信ID:huacai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