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哈哈哈,很好笑吗?

体娱   2024-07-15 21:33   北京  


如果不出意外,《抓娃娃》将是暑期档票房最大赢家。

沈腾搭档马丽的王炸组合,开心麻花的合家欢喜剧,老少咸宜的笑点和题材,果然一来就炸了。

点映首日就票房破亿,预测票房超过30亿元。

目前这片豆瓣7.5分,我看完觉得,虽然不能说是最好的喜剧,但当下的环境非常需要这样的一部片子。

01

钱、钱、钱,还是钱

《抓娃娃》的成功之处,在于紧紧抓住了当下社会最引人注目的两个话题。

一个是钱,另一个是教育。

但教育话题,在中国语境下,仍然和钱有关。

因为在许多家长心中,教育的最大目的,是让孩子长大后具备赚钱的能力。

《抓娃娃》中,也非常聪明地将这两个话题进行整合,那就是如何让孩子,具备将来继承巨大财产和家族企业的能力。

沈腾饰演的马成钢,是西虹市首屈一指的富豪,和前妻生的大儿子,被他“养废了”,学啥啥不会,花钱第一名。

于是,他决定用心栽培和第二任妻子春兰(马丽 饰)生的二儿子马继业(肖帛辰 饰)。

培养的方式说起来挺损,那就是“穷养”。

马成钢和妻子搬进了自己小时候住过的破院子里,装出底层的生活方式,欺骗孩子,让他从小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

更损的是,为了提升对孩子的教育质量,还聘请了一个所谓的“教育家”,假扮马继业的奶奶,随时随地,对马继业言传身教。

为了培养马继业的“孝道”,四肢健全的她还要装作双腿不便,常年卧床,天天让马继业帮她买药、煎药。

别看是穷养,花的钱可一点也不少。

马家所有的邻居,都是他们家聘请的NPC,每天见到马继业,都要随时讲个知识点、出个考题:

比如吹头发时讲解一下吹风机的物理原理,买菜时植入一点英语对话,还有负责推荐课外阅读书目的书店老板,真正做到了全天候、沉浸式教学。

教学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孩子送进最好的大学的经济管理系。

从这个角度看,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所谓的教育观念,其实一样都是功利性的。

那就是上最好的大学,赚最多的钱。

为了让孩子沿着自己设定的道路成长,马继业24小时的生活都处于监控之中。

他上下学,虽然没车接送,却有十几个工作人员,全程盯梢,即使回到家中,厕所里都装了监控观察他的一举一动。

这么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楚门的世界》?

没错,结构上《抓娃娃》借鉴了《楚门的世界》的设定。

只不过监控楚门生活的,是所有的电视观众,而马继业的监控者,则是他的亲生父母和背后的教育团队。

电影最大的冲突和笑点来源,是马成钢一家,如何维持这个骗局,而儿子马继业又是如何被蒙在鼓中。

在装穷的斗智斗勇中,马家闹出了许多笑话,也让观众们可以用高高在上的视角,嘲笑富人养孩子,原来也这么不容易呀。

电影最后的高潮,马继业也和楚门一样,识破了骗局,勇敢地离开了虚假的生活,走向真实的世界。

02

真的好笑吗?

沈腾和马丽,以及众多我们熟悉面孔的表演,的确很有感觉,时不时能笑出声来。

但很可惜,《抓娃娃》更多还是停留在“语言艺术”上的小品式幽默。

比如说:“你是不是饭了,我去给你做饿”这种口误梗之类的。

但真正高级的喜剧应该不仅仅在语言上抖机灵,更要大胆的讽刺。

《抓娃娃》也有讽刺,但不多。

电影里最有力的讽刺,针对的是教育。

暴发户马成钢,教育方式只有两种,要不就是富养,把大儿子养成了一个目不识丁的废材

要么就是穷养,明明富得流油,却想尽办法装穷,但背后的理念却仍然是: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吃苦”不是重点,成为“人上人”才是最终目的。

这样的教育,往往还会包装上一层情感绑架,那就是:

“我都是为了你好。”

这两点,非常准确地抓住了广大中国家长的迷思:

那就是只要为了孩子好,一切教育方式都是值得的,而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成为人上人。

但孩子,是否真能理解家长的“苦心”呢?

电影中,马继业识破骗局之后,尽管父亲马成钢极力挽留,苦口婆心地灌输:

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沿着我设计的道路,你的人生即将走上巅峰。

但马继业依然选择了拒绝,走向真实的世界。

在父母和孩子,谁才应该掌握人生的选择权这一点上,《抓娃娃》的反思切中要害。

但遗憾的是它没有进一步反思,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不是出了问题?

是谁规定了,人生只能是一场又一场的考试和比赛,只能在不断和他人比较中,才能获得人生的意义?

电影的最后,马继业还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顶尖大学,只不过并非父母希望他上的大学,而是他自己喜欢的体育学校。

但问题是,现实中有多少人能真正能考上清华、北大、985、211这样的学校?

媒体曾粗略统计过,全国每年出生的人口大约是1900万。

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大约是920万。

也就是说,只有不到一半(48%)的学生能顺利读到参加高考。

而能考上一本的学生则只有约114万,不到6%;

考上211的只有46万左右,只占到了同年龄层的2.4%。


按照考上顶尖学校,教育才算成功,人生才有意义的标准,难道全国剩下97%的学生,他们的教育,全是失败的吗?他们之后的漫长人生,都是没有意义的吗?

目前教育最大的问题,正在于没有反思到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让所有家庭和孩子争破头,去抢那2.4%的名额。

而是如何让包括剩下97.6%的所有人,都能拥有独立的人格,按照个体的特长发展自我,更重要的是,都能拥有幸福度过一生的能力和好心态。

从这个角度看,《抓娃娃》也会变得不那么好笑。

因为它的很多笑点,都建立在对穷人生活的猎奇和想象上,只不过包裹上了“富人装穷”这样的不协调感,才显得好笑。

但有没有想过:有多少人是真的地在过着马成钢一家这样贫困的生活,只不过他们不是装出来的,而是毫无选择,只能过这样的苦日子。

而他们的孩子,可没有马继业幸运,有NPC老师常伴左右,辅导功课。

他们的孩子,可想而知,和马继业这样的孩子比,想成为那2.4%的幸运儿是多么的难,成为52%无法参加高考的学生,又会是多么大概率的事。

穷人之所以无法摆脱窘迫,不是因为他们不能吃苦。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抓娃娃》的好笑是建立在,对富人阶层的意淫,和对穷人生活冷漠的基础之上的。

当然,这样的要求,对一部以逗笑观众为目的的喜剧来说,或许有点高了。

但如果我们拿《楚门的世界》这样的经典来对比,《抓娃娃》又真的太浅了。

03

寒意满满的电影市场

尽管《抓娃娃》有缺陷,我还是不忍苛责。

因为我们的电影市场,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

我们太需要几部作品,将观众重新带回电影院。

有媒体统计,截至7月12日,今年暑期档累计票房是35.73亿,对比去年同期的75.33亿,缩少一半以上,彻底濒临冰点。

以前是没有好电影,现在干脆面临着直接没有电影的状况。

为什么差到这种地步呢?除了经济下行,观众渐渐远离电影之外,我还想罗列几条最近行业内的重磅新闻:

1.《抓娃娃》公映前,经历过三次改名,从最早的《资本接班人》,到《接班人计划》,再到现在的《抓娃娃》,才得顺利公映。

甚至在片中,我们还能看到“接班人”被改成了“接棒人”。

2.《***》早上刚刚提档,晚上又宣布撤档,理由竟然是“因为后期进度”,简直此地无银三百两。

但我们也知道,一切都非它自己所愿。

3.所有赴境外参加电影节的短片,也需要和有关单位提前备案。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4.一部大体量的历史题材电影《******》,因为讨论和争议,突然就在网络上消失,条目瞬间404。

是非对错,先“死”了再说。

5.已经举办18年,由杜琪峰担任主席,志在挖掘培养新人的鲜浪潮国际短片节,首次失去ZhengFu的资助。

而杜琪峰,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继续坚持下去。

...

写到这里,你们也该明白,很多内容,我是不方便多说了。

或许,也是没有必要再说了。


往期文章:烂烂烂烂烂烂!!!
微信&微博:局外人看电影
顺手点赞|在看,谢~

局外人看电影
提供个安静的地方看电影,想·享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