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拍就备受关注的《云边有个小卖部》,将低迷了很久的电影院点燃了。
原著同名小说就凭借它温暖的故事和细腻的文笔让不少读者感动落泪,拍成电影之后,用视听语言还原的故事里的云边镇,又成了无数人的理想乡。
在这个时代,《云边有个小卖部》就像一股清流,划过观众的心头。
它放弃了宏大的叙事、炫目的特效,平淡得就像爷爷奶奶在大树下乘凉时闲扯的家长里短。
但正是这些仿佛来源于邻里之间、亲朋好友身上的故事,让本片提供了一个独属于小人物的视角,朴实而接地气,天然地让人感到放松治愈,有一种抚慰人心的魔力。
叙事主体在于一个个平凡的普通人,在亲友陪伴下完成各自的成长。
这种故事很容易产生共鸣,甚至能将这份情绪通过大银幕投射到观众身上,让人不自觉地回望生命历程,从而在眼前紧张焦虑中得到片刻喘息。
故事,从小镇青年刘十三开始说起。
和很多人一样,怀揣梦想的刘十三,告别了故乡,只身来到大城市打拼。
但现实却给了这个年轻人迎头痛击,工作不顺、得罪领导、被女友甩、唯一的室友也离开去流浪了。
刘十三大醉一场,迷茫不已。醒来发现自己竟神奇般地回到了老家云边镇,正躺在从小长大的外婆家床上。
重回云边镇,他发现这里的一切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治愈着困顿的自己。
不论是永远安宁祥和的小镇,还是飒爽利落的外婆王莺莺,就连早早转学的青梅竹马程霜,都又回来了。
这一切让他既陌生又熟悉,随着情节的发展以及小镇各种角色生活状态的铺陈,一个关于记忆、成长、亲人、朋友、陪伴与爱的故事,逐渐展开。
本片根据导演张嘉佳的同名小说《云边有个小卖部》改编,原著已经有了一定的粉丝基础。
这种由书籍改编的电影,虽然已经有着经过市场检验的成熟故事,算是解决了创作初期要面临的一大难题,但同时也意味着出现了新的挑战——选角。
读过原著的观众对于其中的角色已经非常熟悉,心中有了一个模糊的形象,如果能选到符合这个形象的演员,那么电影几乎就成功了一半。
而电影中的三位主演可以说非常成功,与角色的适配度很高。
彭昱畅饰演的刘十三,中二、有点小聪明,看着不靠谱,却是个善良温暖的人。
青梅竹马程霜由周也饰演,她热烈而富有活力,尽管从小就病魔缠身,被医生预言活不过一年。
对待刘十三的方式表面上是“野蛮女友”,实际却一直在给他鼓励与陪伴。
而艾丽娅饰演的外婆王莺莺,则精准地拿捏了这个七十多岁老太太的特质,精神矍铄,英姿飒爽,声如洪钟,痛快利落。
就连配角也都是人们熟悉的面孔,王珞丹与王大陆饰演婷婷姐弟,孔连顺成了牛大田,都贡献了精湛的演绎。
电影对于云边镇的刻画,也非常符合原著读者心中的样子。开场由艳丽的漫画引入刘十三对于童年云边镇的记忆,也几乎奠定了整体的基调。
云边镇有着青翠连绵的山脉,蜿蜒的乡间小路,环绕的麦田,狭窄幽深的巷子,灰瓦白墙的房子,种满果树的小院。
取景美到失真,也还原了书中那个栩栩如生而富有活力的小镇。
对于人文风情的刻画,导演也是有意地选择了一些美好事物,装满童年梦想的莺莺小卖部,在深夜也会亮起灯光的大排档,人满为患的面馆,古朴的戏院,邻里间的相爱相亲,互帮互助等等。
这些听上去就让人感到幸福的地点,构成了云边镇人们美好生活的图景,同时,也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中国式乡村画卷。
通过画面与美术上的设置,呈现了人与故乡的关系。这既是原著中一直在探讨的,也是电影里通过种种细节传递给观众的。
书中曾写道:在大多数人心中,故乡后来会成为一个点,如同亘古不变的孤岛。
这句话我理解为,故乡会成为一种脱离于现实世界,概念一般的存在,更像是一种情感寄托,或是身份认同。
可悲的是这种情感寄托的“故乡”,不是真实存在在世界的,而是一座不通航的孤岛,让我们永远也难以返航。
而在电影里,导演也选择用一种近乎于梦幻的,甚至是失真的色调和镜头,去勾勒一个美好到近乎于不在人间的云边镇。
就连镇上人与人之间那份简单纯粹的关系,也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加上了一层“去伪存真”的滤镜。
这种处理方式,与原著中在讨论的人与故乡的关系达成了统一。也将那个亘古不变的孤岛,又变成了一个美好到不真实的乌托邦。
所谓故乡,似乎已经不特质某个空间。它超越时空,成为一个遥远的存在,让人充满怀念,也被赋予了一去不再来的伤感。
它不只是关于故乡,其实是关于我们自身过去与现在,我们的情感寄托,以及个人成长的讨论。
我们都可能会像开场漫画那样,提到故乡总会不自觉地加上明媚的滤镜。
因为它不只是故乡,还是童年,是任何事都尚且纯粹,关于我们被迫成长为大人之前,永远有人撑腰的那些美好时光。
而这样的日子不管存在于哪,都天然让人感到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自然会超越现实。
这份强烈的情感共鸣,同时也激发了人们看完电影后的向内思考。
刘十三也通过回到云边镇,打开了一扇用过去来治愈现在的门。
刘十三的角色塑造真实而接地气,很多人能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他有很多缺陷,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失败的。
这样一个不完美的刘十三,却被近乎于完美的王莺莺和程霜所簇拥着。
王莺莺这个外婆,让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于,很多人身边可能都有这么一位隔代亲人,能够最大限度地包容我们,提供巨大的爱与支持。
陌生在于这个角色其实是理想化的,她不够饱满,只是刘十三站在个人角度,所看到的外婆。
她代表了刘十三的童年,与亲人、故乡的关联。
程霜也是如此,她代表了刘十三与青春之间的关联。从程霜身上,刘十三重新找回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善意与对生活的热情。
从童年,到青春,美好到不真实的王莺莺与程霜,把跌入谷底的刘十三,重新又“养”大了一遍,让他找回自我。
这两个角色所提供的百分之百的爱与包容,在现实中是很难存在的,只能说是我们理想中所期待的与亲人,与爱人之间的关系。
而云边镇其他人的遭遇,意外与灾难、亲人离世等残酷得过于真实的情节,巧妙地把握住了这个理想主义的故事与童话间的距离,为它增添一份现实的残酷。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知道现实有多残忍。
我们只是短暂的需要一些百分百的温暖,能让人从生活的夹缝中跳脱出来。
这也是本片有着其独特受众的原因,它勾勒了一个理想乡,像是避风港,让人们短暂停歇。
但时不时出现的那些悲剧,又像是不小心闯入岸边的巨浪,提醒我们不要过于沉溺,而忘了认清生活的真相。
理想与现实的交织,让它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深度。
看电影的过程,也是审视自身的过程,你会不自觉地去思考生活的真正意义,回望自己与故乡的联系,甚至能更好地处理与亲人、爱人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认清曾困扰你的东西都是那么不值一提,从而重新找回对生活的热情,重建信任以及和他人之间的感情。
它激起的是人们内心深处的勇气和力量,是人们对于自我,对于成长,对于过去与现在的真正的思考。
这种思考又是双向的,是本片与观众共创的结果。
能让人哭的电影没什么稀奇,但让人哭过后真正决心要长大,才是真的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