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病婆婆一起生活第3年

乐活   生活   2025-01-08 13:49   北京  




2024年,是围绕着婆婆的我们,被来回折腾的一年。今早5点多从家里跑出来,借由书写理清过去12个月的心情。

从没有写过与疾病被迫相处的大事记,列出真实的一面,或许对一部分人有借鉴作用。

大事记
2月,带着孩子回老家陪伴婆婆,给婆婆整理全屋。
3月,老公给婆婆在老家物色了一名保姆后,回了北京。
4月,两个女人在一起,矛盾必然出现。婆婆和保姆时常发生口角,老公每天光是用电话和监控器调节关系就🥱异常消耗。
5月,老公辞退保姆,回老家把婆婆又接回北京,由于每天要看着病人,放弃了手头的工作,目前待业。婆婆来之后,客厅和次卧卫生间等于被割走,家庭人均面积大减。
8月,娃2岁半,考虑到每天看着一老一小很累,把孩子送了幼儿园。
9月,5口人(我,我父母,老公,婆婆,孩子)过日子久了,关系越发紧张。两家人硬凑在一起,绝不是多一张嘴,多加一双筷子那么简单。
老公带婆婆回老家办理慢性病补助,处理手机套餐,以及其他只能回病人户口所在地办理的琐事。
10月,老公决定与婆婆的病情做最后的抗争,带她去北京一家医院接受了一种叫做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的手术,在医院陪护了2周。
原本带着病人在手术前不能XXX,手术后可以XXX的期待,以为手术后能看到转机。然而,手术结束至今,基本无效果,该退化还退化。只能说治疗方法的效果是因人而异的。
11月,老公带婆婆参与大脑康复训练,寻找了几处北京周边的疗养院,日托所等。
婆婆出现幻觉,认为我妈说了排挤和碾她走的话。以前老妈不忙家务的时候,会坐在客厅休息,现在做完饭马上躲进卧室。从此家庭环境更加紧张
12月,老公在小红薯上建了个账号,专门分享老年痴呆主题内容。我带老妈去旅行了一趟,暂时与负能量做分离。
1月初,婆婆再次连着几天出现针对我妈的幻觉,失智情况更加严重。

相处到第3年有什么体验?

2022年底,婆婆来北京正式确诊阿尔兹海默症时,我像过去一样主动和她交流,想尽量推动她多动脑多动手。

传输门我的婆婆得了阿尔兹海默症

2023年,发现除了她儿子,别人话根本不会听,我渐渐减少了说话频次。2024年从偶尔说几句她爱听的,到后期根本不想对话,不想看见,也不觉得这个人应该出现在我的生活里。

因为她挤进了家里,为了减少被负面影响,减少听见吃饭吧唧嘴和睡觉打呼噜的声音,我每天要想办法躲出去,或躲到其他房间去。出门之后到了傍晚,也一点都不想回去。

曾经隐忍着勉强共同一日三餐,后期我会拿碗盛了饭菜到其他房间去吃。

总之,居住空间被压缩,身心能量大幅下降,家庭语言系统十分贫瘠

老公为了婆婆的病情退出职场,为了带她复查,治病和办理各种手续,处理各种她前半生积攒的杂物。

好几年了,我才意识到老公从一开始就把婆婆得病这件事当成了一件工作,也间接让我跟着兼职了。我父母搬来一起生活后,他们俩也跟着一起无偿兼职。

所有人直接和间接的,被一个病人折腾的团团转


如何最大化解决这个问题?

说白了,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钱能解决许多问题。可以给婆婆安排单独住房,请保姆,请康复员,关键是没人掏这个钱。

很多人看到我发的文章,推荐来了各类养老院链接,不用看就知道是每周至少一万起的。可谁来出钱呢?

过了42岁,我只是混到了不需要上班,给老公缴清了房贷,给自己积攒了养老金和孩子的教育费。嗯,我只是一个穷中产,至于给婆婆额外支付疗养院费用,没有意愿。

老公也感叹过,许多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病人已经70岁以上,他们的子女也过了50岁即将退休。一方并没有阻碍另一方在年轻时段的发展。

而婆婆56岁刚一退休就得病了,老公又属于晚熟,目前依然在寻找有意义的职业方向。也就是作为子女,个人职业还没落停,就得开始做护理员了。

我如今已经接纳了老公在世俗层面,就是不赚钱的。他自己也承认了,抛开面子问题,现在有许多问题就是卡在钱上。


为什么不马上送去养老院?

AD病人确诊后,通常能维持10年左右。包括前3年轻度到中度,中间4年中度到重度,比如需要人喂食,最后3年彻底卧床。

婆婆和我们一起生活的3年,属于中度痴呆,现在有转向重度的苗头。

前期不直接送入养老院,一是病人自己不情愿;二是从血缘角度,老公不舍得让他妈太早去养老院;三是从道德角度,从最开始就放下病人不管,于心不忍。


为什么不能像对亲妈一样照顾婆婆?

首先,和老公婚后只回去探访过6次,每次10天左右。没有深入的接触,或者那些年婆婆已经处于疾病潜伏期,对话通常是车轱辘话来回说。与一个无法精神交流的人,我产生不了感情基础

其次,没有血缘关系。有网友留言说,自己的父亲刚确诊了阿尔兹海默症,一想到即将早逝的注定结局,就感觉自己的一部分好像也要随之消失一样。‍‍‍‍‍‍‍‍‍‍‍‍‍‍‍‍‍‍‍‍‍‍‍‍‍‍‍‍‍‍‍‍

没有感情基础,也没有血缘关系,很难感受到关系内在的牵连感。

每当老公对我说,虽然婆婆病情是向下走的,但依然保持着倒立的能力,能连续跳绳100多个不断,体能甚至比许多年轻人都强。他拍视频给大夫看后,也被当成是一种医学奇迹。

而我的内心声音是:倒立和跳绳,又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就像你已经被一个人剥削和抢劫了,你还要说虽然被掠夺了,但是很佩服那个加害人特别聪明?


与病人共同生活最大的痛苦?

隐忍

面对讲道理的正常人,你至少能跟对方交涉,谈不谈的明白再说。但是,面对病人,你除了忍耐,什么都做不了。

遇到难以忍受的情况时,你不能说出来,因为说了也改变不了,只能激发病人的情绪。

因此这些年,老公和我表达过许多次:“你再忍忍,你再忍一段时间。”这么忍着,对我的健康影响太大了。

从远古时代,人类遇到困境时,大脑会冒出两种战术。一是打过去,二是马上逃。

和AD病人一起生活的痛苦之一是,老公可以大声嚷嚷说话,也能呵斥婆婆,但我不能发泄情绪或呵斥。因为这会让你显得没礼貌,没有同情心,不孝顺和不尊重长辈,而且婆婆依然还把自己摆在长辈层面。

怎么说呢,多少有些道德绑架的味道。

同时,我也不能从家里退出去,因为是婆婆住进了我家,而不是我搬进了婆婆家。

不仅如此,老公这些年,一直把我当成了情绪抒发口,每当婆婆哪儿又退化了,马上揪着我讲起一大套故事。相当于我被动承接了许多老公消化不完的负能量。

我需要花费巨大心力,把精神污染一层层的处理掉,每次旧的没处理完,新的一层又啪唧一下糊了上来。

当你不能反击,又必须隐忍时,情绪就会积压在身体的淋巴系统中,成为一种自我攻击。积攒的多了,就会积淀成体内毒素。这和吃了一大堆含添加剂的垃圾食品没什么区别。

阿尔兹海默症家属的身心养护方案这篇中,我提到要避免因为生活在一起造成口业。实际情况是,硬塞在一起的生活,口业每天都在滋生,想活得不难受,就要随时消耗心力过滤。
12月,老公的小红薯上积累了1000+粉丝,他每天积极的和网友们交流老年痴呆话题,总算多了一个出口疏导情绪了。可即便这样,也避免不了他和我之间的话题局限性。每当话题开头是:“我和我妈。。。”我就已经想转头离开了。
2024年最后一天,我边琢磨着病婆婆给我带来的精神磨砺,边画了这样一张。我被点点滴滴夺走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即使将来终于不用生活在一起了,那些划痕仍然不会消失。除了亲历者,无人知晓,无人明白。


如果预知未来,还会结婚吗?
2024年期间,我重新考虑了婚姻的意义。
记得2014年之前,还对恋爱和婚姻有所期待。如今婚后8年了,老公似乎习惯性的和#老年痴呆#一起过日子,也为了满足他的心愿,我和父母一起在承接婆婆住进来的各种矛盾和压力。
我的婚姻里90%只剩下任务和付出,每天要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或许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问题,或许只是我的婚姻运很一般吧,或许如今的剧情只是为了指引我走向属于自己的中年之路。
如果8年前就预知男方母亲会生病,还会选择这段婚姻吗?我很可能不会选择结婚,真的不敢结。
已经结婚了,之后怎么办?
只能等婆婆接受养老院生活的那一天,由于病情的特殊性,进了养老院将来也未必省心。看过许多纪录片,家属们通常在病人彻底进入最后卧床期,才正式松了长长的一口气。
年轻人到底要不要结婚呢?
先去测算下婚姻运,运势不佳就放过自己吧。如果一个人能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那么在20-50岁之间,不结婚比结婚要轻松的多,地球缺了谁都能继续转。
另一半的作用,更多体现在退休后能给帮把手。比如婆婆前半生婚姻不顺,就让她在50岁遇到健康逆境时,马上尝到了单身的弊端。

还有10天,老公就要再次带着婆婆回老家了。希望这一次,他能推动自己一把,在孝顺,道德,经济几个衡量点上找到妥善安置婆婆的方法。
2025年,不想也不能再和病人以及老年痴呆话题一起过日子了。

我的婆婆得了阿尔兹海默症
婆婆延误确诊阿尔茨海默病的五大原因
哪9类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最大?
婆婆的老后整理,独居之家的7年变迁录
家有阿尔茨海默病人,7种生活方案帮到你
父母得了阿尔茨海默病,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阿尔茨海默病下的婆媳关系,从排斥到理解万岁

春楠整理
《脱胎换骨的人生整理术》作者,和春楠一起整理你的有形物品、无形人生,让我们在过程中安顿身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