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社群每周一会随机出题,进行不少于15分钟的主题书写,工具和文体不限。每次的15分钟,都是一趟冒险。充满随机性和偶然性的创作,是一份令人享受的15分钟自由。
新一周的主题《记忆中的美食》。
…1…
作者:春楠
对于记忆中的美食,我并没有找到唯一的答案,在回顾手绘时选出了5年前画的这3张。似乎在用餐后能量提升到最佳值时,更容易产出如今看来依然很满意的作品。
连续26天没有集中书写了,再次证实了当外界环境每天都在切换时,甚至一天要跨越三个国家时,我能做的只有吸收和输入。
湖水与泥沙持续性的搅拌时,我几乎什么也写不出来,更别提深入的思考了。确实只有在稳定且无人干扰的情况下,才能一点点的做些事情。
回家后,开始补写前几周的书写话题,并时刻要追赶在孩子幼儿园放学之前。这时候,能想起的美食居然是8年前一个人生活期间用各类排骨,莲藕,胡萝卜,玉米,再加上台北迪化街购入的中药汤包。热气腾腾的煲出来,就是人间好滋味,好汤水。
说到这里,我或许在意的从不是东西有多好吃,而是在于从决定何时吃,吃什么,怎么做等环节上的自主性,是自由感,是现如今找不到的心境。
比如上一周,我还在大阪超市购买食材,带回酒店的厨房给自己煮一碗热汤面。喜欢放两块甜不辣,两个鸡蛋,一些洋白菜丝,再加上一份乌冬面,这样的一餐就会满足。
回到北京之后,要和很多人一起生活,就找不到这样的心情了。即将43岁了,各种好味道,差味道也多少尝过了一些。随着年龄越大,对吃更理智了,太油太甜太咸不安全等食物摆在眼前,再也不能毫无底线的全盘接受了。
结婚满8年,才晓得我更适合单身;好不容易生下孩子,才发现一个人待着更清幽;追求过各类异国他乡的吃食之后,才懂得一个人食的美好与随心所欲。无论吃什么,都在记忆中是美食。
…2…
作者:金花
断断续续用了几天完成了这张手帐,虽然画的慢悠悠,但完成之后非常开心。
…3…
…4…
…5…
吃什么都觉得香,算是一项极其稀缺的技能了。
…6…
…7…
图书推荐《脱胎换骨的人生整理术》
戳“阅读原文”加入圆梦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