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之后,你的可支配时间在哪儿?
乐活
育儿
2024-10-30 06:00
北京
点蓝字关注,和春楠一起学整理,拥有轻盈生活自在人生谁知一年过去,娃如今2岁半,正处在3岁前后的自我意识建立期。当“我”这个概念诞生之后,娃想当然的认为一切都属于他。开始抢玩具、抢食物,争夺全家人的关注力,每天无数次的“看我,妈妈看我,找姥姥”,听的耳朵都要磨出茧子了。42岁的我总感到时间、精力都不够用,显然,一年前的时间管理思路得调整了,得想对策:按说我家有3个老人和2个成年人,一起看着1个小孩,不是绰绰有余吗?实际上人越多、越热闹,反而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通常情况是,老公经常出去跑个2小时,想让他看娃得提前商量时间;老妈不是在整理衣橱、做饭,就是用洗衣机洗刷刷;婆婆下午能从2点睡到6点多,呼噜连天;听力有点退化的老爸拿着手机大声空放短视频,从晚7点半看到9点;孩子从7点之后经常要听劲爆音乐扭秧歌。想有连续3小时无人打扰、安静、独处的时间,又难又悬。比如,老公明天又要带着婆婆去医院住院检查了,老妈老爸为了给我们小家庭留一些空间,也要返回郊区生活3天。这意味着接下来几天,我要在娃的起居上投入更多。既然明天的可支配时间必然很少,就让今天过的“富裕一些”。我坚决要在傍晚时外出独处,让老公多看一会娃。
今天的这篇文章,就是在自习室完成的。有时候,可支配时间必须靠和家人“竞争”。家庭内卷有一部分就是这么来的。我想过早点起床,给一天挤出更多可支配时间。这个方法不太适合我。30岁出头时,我在早起上做的还是挺不错的。当时为了有更多时间写晨间日记和阅读,我连着几个月轻松做到每天5点起床,然后在阳台上欣赏1分钟日出,心里也揣着对未来的希望。近几年工作忙起来时,作息渐渐不再是重点,只要把阶段性目标实现就很满足了,对是不是早起不再关注。
40岁生了娃后,更是认为给予大脑足够的休息更重要,无论10点还是8点睡,我基本还是7点起。家里人多,睡眠质量并不高。每天一早我爸4点半起,老公5点起,婆婆不知道几点醒的,老妈6点起,我有时候即使醒了,也因为听着家里一阵又一阵折腾有点疲倦,习惯在床上再多躺一会儿。偶尔哪天起的早了些,撇了一眼还在睡呼呼的娃,刚喜出望外的在瑜伽垫上坐好,就听见一阵小碎步,然后碰的一声,娃把屋门一把推开,揉着眼睛就一屁股坐在我大腿上找抱抱了。
好几位妈妈都告诉我,母子连心,无论你几点起床,孩子好像都能感知,3岁之后就好了。好吧,那我再等等。既然时间不足、精力不够,就放下欲望少做事呗?嗯。。。目前还是有点不甘心,想和现况抗衡一下。2024以来,我采用了每月三段式计划、复盘法。即每月1-10日、11-20日、21-30日,分3次进行计划和总结。最近在回顾时,发现了一个小规律。有的10天中,我的创作力十足,体验丰富,令人满意。而有的10天中,整体状态低迷,挣扎的味道十足。最近的几份10天复盘中,收获眼瞅着充实起来,我发原来是受到了3个变化的影响!简单来说就是孩子上幼儿园了+小确幸日记+婆媳关系的释怀。
如果人人都能有更多可支配时间+情绪愉悦+免除人际内耗,相信幸福感和行动力至少是现在的一倍!作为自由职业者,我的可支配时间已经大大超过通勤族了。但是家里父母已经70岁+,婆婆得了AD,全家人力资源并不富裕。罗列一张表后,就会看到每个10天,孩子去上学的天数都有浮动。
满分为10分的话,之前在家全职看娃时,跟着孩子屁股后面团团转,真的累到不行,只能打0分。娃每10天能去4天幼儿园时,感觉能稍微喘口气了,打4分。去6天幼儿园时,打6分。去7-8天幼儿园时,打8分。最近10月21-31天这11天对家长来说最幸福,因为孩子有9天都去幼儿园,简直能打10分了!就像有钱才能购买物资、体验一样,有了可支配时间才能用来做事。
春楠把时间感走势用图表视觉化了一下,在2024年8月到2025年3月间,如果送娃去幼儿园后,不出意外的话,外在因素对大多数父母的可支配时间的影响,是有波峰和波谷的。浮动也代表着,父母在日程安排上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情绪愉悦很重要
中断小确幸日记很久了,我在2014年9月15日把这项好习惯又捡回来了。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呢?很简单,9月中旬时,孩子经历了一轮发烧,老公又带婆婆回老家了,我在从早到晚陪伴孩子战胜病毒后,自己光荣的又“阳”了起来。在能量最低迷时,我用小确幸日记自救。如今写到了第1203天,真是福祸相依呀。情绪愉悦、积极之后,人变得更有动力。大部分只需要独立完成的事,都能在列出计划后及时执行完毕。
开始写小确幸日记之后,我逐渐对家里婆婆的存在,有了些更正面的感悟,在书写的过程中,也对她有了些理解和改观。
虽然现在也没有找到最理想的相处模式,我至少在尝试。
每天的精力就那么多,虽然我并不愿意把精力投入到婆婆相关的事情上,她毕竟是一个每天在我剧本中出现的角色,就当是磨练和修行吧。
减少了在关系上的较劲,内心少了内耗之后,相当于能把精力用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了。
希望家长们能从生活中探寻到更多可支配时间,用小确幸日记滋养内在,解开人际关系上的种种枷锁。还是那句话,方法总比问题多,让我们成为力所能及,主动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