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文献招人恨

文摘   科学   2023-07-26 12:18   北京  
对于一名医生、或者即将成为医生的医学生,医疗、教学、科研是迟早要面对的三个要素。
面对这三个永恒的主题,您是否也迷惑过、彷徨过,感觉无从下手?
今天,我结合个人的经历,谈谈阅读文献对医、教、研三者的协同促进作用。最后,结合个人多年下载文献的斗争经历,我简要介绍现阶段如何合理地下载文献。抛砖引玉……

我从阅读文献中得到了些什么?
多年前,在我刚接触神经内科的时候,遇到一个特发性面神经炎(又名Bell麻痹)的患者。
老师给我讲解完这个病例后,告诉我,应该使用激素、抗病毒和营养神经等药物来治疗这种疾病,听得我连连点头称是。
但是,后来我又跟随另外一位老师,遇到了同样的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这位老师给的治疗方案中却没有抗病毒药物。
于是,我迷惑了,对于特发性面神经炎,究竟什么才是正确的治疗方法呢?
阴差阳错中,我想到了生理课上老师提到的PubMed,可以查找文献。一番搜索之后,我无意间找到了下面这篇文献。
这是一篇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临床研究,共纳入了551例特发性面神经炎的患者。该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研究了早期使用激素和抗病毒药物的疗效。
研究结论是这样:早期使用强的松(方案:25mg bid,使用10天后直接停用)显著的提高了患者3个月和9个月时的治愈率;而无论是单独还是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均不能改善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预后。
于是我知道了,特发性面神经炎的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不改善预后,因此也就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离开了文献指导的临床工作是会犯错误的。
在上面的这篇文献中,我惊奇的发现,特发性面神经炎发病后9个月时,安慰剂组(不用任何药物)完全恢复率为85%,激素治疗组完全恢复率为95%……
原来,多数的特发性面神经炎都是可以自愈的,这和我既往的认知大不相同。这些确切的数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是,后来一个特发性面神经炎的患者找专家看完后,可能有不清楚的地方。恰好碰到了穿着白大衣的我,向我咨询。
我随口说:你这个疾病啊,治疗后大概7%的患者一周内就能完全康复,3个月后大概85%的患者能够完全康复,9个月后大概95%的患者能够完全康复。所以只要你正规地治疗,最后治不好的几率大概只有5%……
现在,我还依然记得当时那个患者听完我这番话后的眼神,那是一种充满信任的眼神,是一种绝望中突然发现救命稻草的眼神。
要知道,得病后的人最想知道的就是多大的几率可以治好,而这个问题刚才他反复询问专家也没有得到明确的回答。
可以理解,多数神经科医生可能一生也不会治疗500多例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更不可能对每个患者详细随访、统计分析。如果不读文献,临床经验是无法得到这些数字概率的。这或许就是文献对临床中医患沟通的促进作用吧。

同时我也明白了,江湖上所谓的祖传秘方治疗面瘫为什么一直很有市场。因为不管你是用祖传秘方还是用路边捡来的秘方治疗,这个病自愈率本来就高达85%啊。
后来,面对特发性面神经炎的患者,我把从这篇文献中的知识,用通俗的语言告诉他们。无一例外,他们依从性都非常的好。
对于特发性面神经炎,我的激素治疗方案也一直是:强的松25mg bid,10天后直接停用。虽然,激素的使用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经验,但是“强的松25mg bid,10天后直接停用”是经过循证医学验证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方案。
临床带教过程中,我经常把这个激素治疗方案,包括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介绍给我的同道和学生。
以这样类似的科学研究为例子,我经常在临床带教和查房中引导大家用循证医学来指导临床诊疗,让更多的患者能够从研究中获益,这或许就是文献对教学的促进吧。

后来的某天,一个怀孕6周的高龄孕妇患了特发性面神经炎,托熟人找我咨询。之前她已经找了几名医生,都告诉她,如果不用激素治疗后果很严重,很可能以后嘴歪就好不了。
而产科医生告诉她,孕早期使用激素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影响。
她好不容易怀孕,很是纠结到底该怎么办?
于是,我又搬出了NEJM上的那项研究。我告诉她,即使你不用任何药物治疗,9月后完全恢复的概率为85%,使用激素能够使疾病康复的概率增加10%,达到95%。
她满意的走了,为母则刚,她最终决定选择了不用任何药物治疗。
大概1年多后,在我几乎已经忘记了这件事的时候,她突然抱着一个胖小子出现在我面前,当面向我道谢,母子平安。我注意到她的笑容很灿烂,鼻唇沟也很对称……
似乎,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我给这名患者选择了最适合她的治疗方案。这或许就是阅读文献对临床工作的促进吧。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是世界最好的临床医学杂志
再说,从当初无意中读到上面的那篇文献后,后来通过上网、逛论坛,我才知道原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是世界上最好的临床医学杂志,还知道了所谓的四大期刊NEJM、The Lancet、BMJ、JAMA,这些都很牛。
我开始好奇地阅读这些顶级期刊上与神经内科相关的文章。我被这些研究的巧妙设计和临床意义惊呆了,原来这就是高大上的研究啊。这些文章帮助我解决了很多临床中遇到的难题。
于是,我开始在科室组织研究生们一起阅读NEJM上的文献。
那时候还没有微信,我建立了QQ群,每周在群里分享自己的读文献心得体会。我本想让大家轮流解读文献,但是到后来大家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再后来就成为我一个人的坚持了,就这样浑浑噩噩漫无目的的大概坚持了半年多。
经过这段时间,我发现最开始我当神一样看待的NEJM也没有那么神了,因为每一篇文章虽然内容不同,但是套路都一样啊。于是我开始看The Lancet上的文献,却发现还是一个套路啊,原来研究都是有套路的。
于是,某一天我忽然想到,都是这些套路,我自己为什么不能干一干呢?于是,模仿着NEJM上文章的套路,在导师和贵人的帮助和指导下,我研究了肉毒素对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果然,自古套路得人心,虽说中间历尽了千辛万苦,干了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最终文章发表在头痛专业领域的国际最高学术期刊《Cephalalgia》。
这篇文章是我们科室的第1篇SCI,也是我们系学生历史上的第一篇SCI。也正是靠着这篇文章的保驾护航,随后我在硕士毕业后就幸运地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这是后话。这或许就是阅读文献对科研的促进作用吧。

四大期刊的灌水之旅
依然记得,在第一篇SCI发表之前,我给很多人说过,在科研的道路上,我的人生理想就是发一篇SCI足矣,别无他求。
人果然是有贪欲的,在发表完这篇SCI后,我的思维慢慢的转变了,开始觉得SCI似乎好像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不可攀啊。
于是,步子迈地有点大,我就斗胆想开始冲击最高的临床医学期刊——NEJM。
我还是明白,发表original article暂时可能不太现实,于是我了解到NEJM上有个文章栏目类型是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我发现这货似乎是个软柿子,可以捏一捏。
在大量地阅读相关文献后,我开始不断地模仿,对这个栏目进行了多次的灌水。最好的记录是审稿45天后拒稿。
据说,NEJM这个栏目拒稿极快,投稿后审稿期越长被接受的可能性越大,大部分会在1周左右拒稿,能够坚持4周已经是凤毛麟角。然而,最顶级的期刊果然有着最厚的城墙守护,我始终没有把水灌进去。
于是乎,我开始转战The Lancet,然后是JAMA,再然后是BMJ。不到半年,四大期刊已经全部被我灌了个遍。虽然我在它们的投稿系统都留下了到此一游的足迹,四大期刊的城墙仍然滴水不进……
后来我曾想,如果四大期刊的主编当时一起撸串。会不会有人随口说到:最近啊,我怎么老是收到一个叫做Chuanjie Wu的人给我们灌水?而另一个人会不会随声附和道:对 对 对,这个Chuanjie Wu咋也经常给我们灌水啊,你们说这人是不是有病……

终于在10余年后,2022年10月,Chuanjie Wu这个名字首次出现在NEJM上,这也算是勉强打入了四大期刊的围墙。
人嘛,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哪天实现了呢?
继续阅读文献,就像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看风景一样,说不定有一天我会成为NEJM的主编呢……

如何下载文献的全文?
絮叨了这么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阅读文献从哪里下手?如何下载文献呢?
  1. 闻道有先后,如果觉得阅读外文文献有很大困难,可以先从《中华医学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等高水平中文杂志读起。系统的阅读这些杂志上的文章,可以了解撰写文章的结构套路,为后续的外文文献阅读打下基础。百度一下杂志名称就可进入这些杂志的官网,目前中华系列杂志的电子版一期的价格是20元,还算公道。如果20元的付出能够为阅读文献提供理由和动力,那甚好。
  2. 现在,很多医院和大学可能会购买一部分数据库,可以在特定的Ip地址或者通过账号远程下载论文。虽然这些数据库下载英文文献多数很差劲,但是对中国知网和万方等中文文献的支持都很不错。如果有这些资源,可以作为中文文献的下载首选。
  3. 与中文文献相对公道的价格不同,很多外文文献的价格都是每篇几十dollar。可以在PubMed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上通过查找关键词找到心仪的外文文献,PubMed中有10-20%的文献是免费的,如果恰好需要的文献是免费的,那直接下载就OK了。
  4. 如果心仪的文献在PubMed中不是免费。那么就需要进行下一步操作,PubMed中每一篇文献的下方都会有一个唯一的编号——PMID。PMID由位数不等的一列阿拉伯数字组成。将这列数字复制下来,打开https://www.geenmedical.com/,简单注册一下,将PMID粘贴进搜索框,点击搜索。就可以看到一个醒目的绿色“下载”,点击下载即可下载到全文。至此,近80%的文献都可以下载到了。
  5. 另外不少医院都有购买自己的中英文文献互助平台,操作方法各有不同,有些还是很好使用的。如果有资源可以尝试使用。
  6. 肯定有人会问,如果没有医院的公用资源,通过上面的方法还是下载不到怎么办?莫着急,还有终极大招……。打开万能的淘宝,可以花100-300元RMB买一个可以长期使用的专门下载文献的账号。热情的掌柜会详细告诉亲如何使用他们的账号下载中英文文献。至此,下载文献已经修炼无敌。江湖上可能已经没有你下载不到的文献了。
  7. 当然还有些更高级的方法,比如浏览器装插件等,可以简化下载流程,这些今天不多述,可以自行研究。

写在最后
其实,直到今天,我也不敢说我做出了什么成绩。但是我能够感觉到,阅读文献使我那曾经如浆糊般的脑子逐渐条理清晰起来;而如果一段时间不读文献,脑子又开始逐渐地浆糊化,在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就会感觉无理无据、索然无味。
在医、教、研中,我的每一点进步都与阅读文献密不可分。随着年龄增大,虽然精力不如当年,但是当初傻傻的苦读文献仍然让我获益至今。
朋友们,由衷地建议各位努力天天读文献。每天精读一篇文献,只需要坚持半年到一年,你就可以在科室查房时口吐莲花、滔滔不绝、妙语连珠、语惊四座、出口成章,做到让下级医生“崇拜”,让同级医生“嫉妒”,让上级医生“怨恨”。
就这么简单的每天精读一篇文献,坚持下去,你的临床、教学和科研水平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你会逐渐成为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奔放洋气有深度,简约时尚国际范,狂拽帅气吊炸天,冷艳高贵接地气的人。
熟读文献招人“恨”……

吴川杰说
谈天说地话人生,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医学。正如本公众号的名字,这里主要发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官方和集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