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医院吴川杰:什么是双上肢远隔缺血适应治疗?

文摘   科学   2023-09-14 12:05   江苏  

“适应”是自然界生物的本能,就像新买的鞋子,常常会感觉不舒服,而穿几天就会逐渐适应。

古人云: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入幽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也是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一种表现。

 

巴瑶族的秘密

您可以屏住呼吸一分钟吗?这个可能不少人能够做到,但是您可以屏住呼吸2分钟吗?5分钟呢? 

巴瑶族是海上的一支游牧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海岛水域的巴瑶族人,为了寻找食物每天都要潜入水中,经常会深入几十米深的水下,一口气能在水中待10分钟左右。

有些巴瑶人甚至一天有60%的时间都在潜水捕鱼,而且只用很简单的潜水工具,甚至只有一副木制的潜水镜。

巴瑶族的例子更是充分地说明了经过训练后,人类对缺氧的耐受可达到不可思议的程度……

 

揭开“预适应”的神秘面纱 

1964年,首都医科大学吕国蔚教授将小鼠放入上图所示的广口瓶中,当小鼠出现明显缺氧症状时,将其转至下一个广口瓶中,再次逐渐缺氧。与没有经过这一缺氧训练的小鼠相比,经过4-5次的这样反复缺氧训练小鼠的抗缺血时间增加10倍。

吕国蔚教授将这一实验总结为“以缺氧抗缺氧”,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缺氧预适应”理论,认为人体也可通过类似的训练,从而达到抗缺血缺氧的作用。

我们知道,脑梗死的本质就是脑血管堵塞后,脑组织的缺血缺氧。这就为预适应用于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随后,吕国蔚教授又对这一现象和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机制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写入我国的首部病理生理学专著《病理生理学进展》,1963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1978年,“急性缺氧预适应研”获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

1986年美国学者Murry研究发现,在犬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心肌梗死模型中,在动脉结扎前对前降支进行4次阻断和再灌注(各持续5分钟)训练,之后将前降支持续结扎40分钟制备心肌梗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最终心肌梗死面积减少75% 以上。这一现象被称为“缺血预适应”。

但是,“适应”的理论如何用于临床治疗?正常情况下,让人脑组织模拟缺血似乎不太现实。

 

1993年美国学者Przyklenk等提出“远隔缺血适应”的概念,即对机体其他器官进行缺血训练,模拟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对心脑等重要器官产生保护作用。

通过几十年的认识和进步,目前临床中,我们已经可以通过对双上肢加压,造成上肢缺血缺氧,反复训练。从而对大脑产生保护作用。这就是今天我们重点介绍的一种治疗方法——双上肢远隔缺血适应。

 

双上肢远隔缺血适应治疗的机制

那么,为什么通过双上肢模拟缺血,能够对远隔的大脑产生保护作用呢?

体液调节机制:组织缺血时可产生具有抗缺血损伤作用的体液分子或可溶性物质,如一氧化氮、腺苷、缓激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这些物质在血流再灌注后可循环至全身,在内源性保护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持续性缺血导致损伤不同,缺血适应治疗严格控制缺血时间,每次缺血的程度尚不足以引起不可逆性损伤。

神经传导调节机制:应用六烃季铵等神经节阻滞剂、切断动物的肢体神经、以及通过基因手段抑制脑干迷走神经节神经元等方式阻断神经信号传导,能够显著减弱肢体远隔缺血适应的保护作用。这说明了神经传导在肢体远隔缺血适应的内源性保护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免疫炎症调节机制: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肢体远隔缺血适应可抑制前炎性反应、促进抗炎性基因和抗凋亡基因的转录,减轻免疫炎症反应。对全身多个器官产生保护作用。

 

远隔缺血适应治疗适用人群

双上肢远隔缺血适应治疗是一种无创性治疗技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临床中被用于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等疾病的治疗。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领域,探索了双上肢远隔缺血适应治疗对不同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致的慢性脑血管病患者:有研究纳入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结果显示远隔缺血适应治疗对该类患者安全可行;在该研究基础上,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缺血适应治疗可预防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脑卒中复发;另一项研究显示高龄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慢性脑血管病患者(>80岁),应用远隔缺血适应治疗安全有效,并可降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减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复发。也有研究表明,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远隔缺血适应治疗还可减轻和延缓缺血性脑白质损伤,进而改善认知功能。

  • 未接受静脉溶栓或机械取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远隔缺血适应治疗安全、可行,并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血管再通前和再通后应用远隔缺血适应治疗安全、可行,进一步有效性研究正在进行。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院前转运或溶栓后应用远隔缺血适应治疗安全可行,不增加颅内出血风险,且可能有利于延缓缺血脑细胞死亡、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改善临床预后。

  • 伴或不伴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小血管病患者,长期应用远隔缺血适应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有助于延缓认知功能下降。

  • 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围手术期应远隔缺血适应治疗安全可行,且可减轻手术相关脑损伤。

  • 对卒中复发风险高的轻型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远隔缺血适应治疗可降低此类患者复发风险。

  • 对于烟雾病患者长期应用远隔缺血适应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可改善脑血流灌注,防治由此导致的缺血性卒中。

 

如何进行远隔缺血适应治疗?

水银血压计法:准备2个血压计,如下图所示,将两个血压计的袖带分别敷于双侧上肢的上臂,对袖带快速充气加压至200mmHg,阻断肢体动脉血液供应,从而使肢体处于短暂缺血状态。

5分钟后,随后释放袖袋内压力使肢体恢复血液灌注。

休息5分钟后,再次重复上述过程。

缺血5分钟→休息5分钟→缺血5分钟→休息5分钟→缺血5分钟→休息5分钟→缺血5分钟→休息5分钟→缺血5分钟

如上所示,一共进行5个循环,每天按照上面的流程训练1-2次。

如果刚开始做很难耐受,可以先尝试缺血3分钟,休息5分钟。等逐渐适应后再尝试缺血5分钟,休息5分钟。

 

双上肢远隔缺血适应治疗仪

上述采用水银血压计进行远隔缺血适应治疗,容易获取,但是存在操作相对繁琐,需要专人协助完成才能保证治疗方案的精准实施,对院前急救、行动不便以及身体孱弱的患者来说操作相对困难。

随着远隔缺血适应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应用及推广,国内外学者均研发了不同类型的双上肢远隔缺血适应自动化治疗设备,保证了治疗的标准化、一致性和便捷性,进一步扩宽了缺血适应治疗的应用领域和场景。

宣医通牌缺血适应治疗仪设置有不同的档位,可一键开始缺血适应训练治疗,自动计时和调整,非常方便。

宣医通的使用十分简单,下面是它的使用教程。宣医通同时配有完整的售后服务团队,使用上有问题可随时咨询。


下面是宣医通的研究历程:

吴川杰说
谈天说地话人生,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医学。正如本公众号的名字,这里主要发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官方和集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