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文摘
文化
2023-10-14 23:13
北京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宋·刘过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同一帮友人在安远楼聚会,酒席上一位姓黄的歌女请我作一首词,我便当场创作此篇。时为八月五日。芦苇的枯叶落满沙洲,浅浅的寒水在沙滩上无声无息地流过。二十年光阴似箭,如今我又重新登上这旧地南楼。柳树下的小舟尚未系稳,我就匆匆忙忙重回故地。因为过不了几日就是中秋。黄鹤矶头早已荒凉破败,老朋友如今还在吗?我眼前满目是苍凉的旧江山,又平添了无尽的绵绵新愁。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安远楼,在武昌黄鹄山上,一名南楼。建于1186年(淳熙十三年)。姜夔曾自度《翠楼吟》词纪之。刘过重访南楼,距上次登览几二十年。词人刘过以垂暮之身,逢此乱局,虽风景不殊,却触目有忧国伤时之恸。这种心境深深地反映到他的词中。
话说,在中国古诗词的介绍中,最不欠缺的是一个解读,或者文雅一点说是赏析,在传统意识和观念里,似乎很多人最热衷的也是对各种古诗词赏析和解读……我个人的理解是,对于古诗词我们最大的障碍其实是古汉语,有时候我们需要古汉语词典才能够了解作者的白话……
但是,在我们真正理解了作者表达的意境后,我们最不需要的就是所谓的各种各样的“赏析”。所有的赏析都是掺杂了杂念,而对于每一首流传至今的名篇,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赏析……
正如现代诗人徐志摩那个大家熟悉的《再别康桥》,语言很浅显易懂,但是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刻,都会有不同的回味和感受……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