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到仲宫别有天(4)——鼎踞其胜黑水湾

文摘   2024-12-09 06:07   山东  

鼎踞其胜黑水湾

卧虎山水库,距离市区不远,就在南部山区仲宫西域。节假日期间,许多济南人都会到这里来游览观光。水库本身建于1958年,历史并不长。可为什么要选择在这里修建一座水库?水库的原址是什么地方?

其实,追根溯源,这里的历史非常悠久。最起码早在北宋年间,这里就是南山诸水汇集而成的一片水域,而且被写入了史册。那时,这片水域的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名字——黑水湾。说它大名鼎鼎一点也不为过,因为黑水湾和趵突泉三个字一样,都是首先由北宋齐州太守曾巩1019—1083)记录在案的。当年,为弄清济南泉水的源头,曾巩在担任太守期间多次亲赴南部山区考察。他经过反复试验,“以尽太守之事”,最后终于摸清了济南泉水的来路:“泰山之北,与齐之东南诸谷之水,西北汇于黑水之湾,又西北汇于柏崖(今柏崖山处)之湾,而至于渴马之崖(在今市中区党家庄街道办事处西渴马村一带)。盖水之来也众,其北折而西也,悍疾尤甚,及至于崖下,则泊然而止。而自崖以北,至于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曾巩《齐州二堂记》)这里第一次出现了“黑水湾”的名字,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了。

黑水湾之水由何而来?其主流共有三条。其一,叫锦绣川。锦绣川“一名北川,延袤六十余里”;其二为锦阳川,“在中宫(今仲宫,下同)东南,延袤六十余里”;其三称锦云川,“在中宫南,一名南川,延袤六十余里”。三川汇集在卧虎山下,“鼎踞其胜”,形成了古时的黑水湾。那时,水畔的卧虎山一带沟壑幽深,林木苍翠;山脚的黑水湾,水碧森森,风光秀丽,道光《济南府志》称之为:“论形胜者以此为‘三川锁钥’。”(见道光《济南府志·舆地志》)

锦绣川,亦称北川、中宫河。源头在今章丘玲珑泉,全长36公里。锦绣川“两岸之上,峭壁云峰,俨若画屏;松柏掩映,生于石罅(xià,缝隙);禽鸟飞鸣,如在镜中;春涧野花,秋林红叶,望之如锦。”清代诗人任弘远有歌咏锦绣川春景诗,云:“十里泻平川,春风绘锦绣。属玉一双飞,翦得烟波皱。”(《锦绣川》)

锦阳川,除称南川外,古名还称作“玉水”,因玉符山而得名,玉水的名字最早见于《水经注》(今卧虎山水库以下河段称为玉符河)。锦阳川沿岸,可谓是“云林竞秀,山水呈奇,天开画图”。清代诗人董芸为其美景所陶醉,视之为充满美妙意象的“白萍洲”,写有《锦阳川感怀》一诗,云曾共刘郎把臂游,自言家住白萍洲。锦阳川上如相访,直到门前玉水流。

锦云川,发源于长城岭之阴,直到太甲陵西,为黑水湾”(乾隆《历城县志》)锦绣川,乃“三源合流”之水,“历数十村落,至中宫镇,与锦云、锦阳合流”,泻入黑水湾,形成“三川锁钥”之胜。清代山东巡抚毕沅《锦云川》诗曰:日华霞彩映晴川,潋滟波光夺目妍。试唤乌篷乘兴去,一篙撑上水中天。此诗入民国《续修历城县志》。

如今,昔日黑水湾已卧虎山水库湮没。卧虎山水库是集防洪、灌溉、游览于一体的著名风景区,也是济南市民生活用水和补水保泉的重要水源之地之一。

最后插播一段逸闻:旧时,由于仲宫一带山峻林密,人迹罕至,二三百年前仍有老虎不断出没,造成虎患,引得当地居民和过客人心惶惶。有一年秋,莱芜籍进士程云(1610——?)自泰安金井镇,到仲宫镇,正巧遇有仲宫镇一带闹虎患。为此,程云写下《由金井镇过长城岭抵仲宫镇,近有虎患》一诗记述此事,诗云:“下马支筇(qióng ,竹子,此处代指手杖)历绝岗,纵横朽木隔寒荒。芦花自白非经雪,柿叶先红不待霜。携kē,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安能求虎饮,裹糇hòu古时用来指代干)尚恐借熊粮。短天百里违程次,投宿田翁野稼旁。”(民国《续修莱芜县志·艺文志》由于老虎出没,从泰安到济南城里之间百里路程竟然无法当天按期到达,害得程云老先生只好在仲宫投宿田翁野稼旁了。


别说学堂
别说,非常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