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上天给清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压了下来,苟延残喘了2300多年的封建王朝的末日到了。
这年的1月30日,是辛亥年的正月初一。这一天,全国大部分地区阴云密布,许多地方更是雨雪纷纷,冷风嗖嗖。噼噼啪啪、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似乎充满了热热闹闹的年味;老百姓管不了世事变迁,有钱过年,没钱也过年。宣统皇帝才5岁,在皇宫里吵着闹着,不知道这个新年已是大清王朝统治下的最后一个新年。
大清朝的最后一个新年,皇宫里按照惯例依旧是一派奢华景象。这天一早,年幼的宣统与裕隆皇太后一起来到了太和殿。
宣统皇帝的名字叫爱新觉罗·溥仪。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光绪皇帝死后,两岁多一点的溥仪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绪皇后隆裕和载沣摄政,第二年改年号为“宣统”。历朝清帝都会在节庆之日于紫禁城乾清宫举行盛宴。除去宫中奢华的摆设、成套的礼数不说,单说吃就不胜枚举。每逢万寿圣节(皇帝和太后生日)时,内务府都进纳食物“九龙盒”。有万字饼、寿字酥、福字饼、禄字酥、吉祥饼、如意酥、福寿饼、鹤年酥、长春饼、百花酥、三桃饼、松仁酥、七星饼、花桃酥、松寿饼、苹果、百合、鸭梨、广橙、蜜饯桃脯、蜜饯杏脯、蜜饯果脯、蜜饯杂脯、熏猪、熏鸡、熏鸭、熏肉,计27种,每种3盒,共81盒。这还是相对随便的生日家宴,每年于元旦(即大年初一),皇室更要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国宴,招待各少数民族王公及外国使节,以贺新年。太和殿大宴共设宴桌210席,每次都要耗用羊百只、酒百瓶。
5岁的宣统,虽然贵为天子,但怎么说也是个毛孩子。无论年宴多么奢华、多么隆重,对他来说都不如乳娘的奶水好。溥仪的乳娘随皇帝一起进宫,和溥仪感情极深,溥仪一直到9岁仍在吃奶娘的母乳。大清王朝的最后一个新年大典,当小皇帝在太和殿哭得群臣束手无策时,是奶娘的乳汁使他安静下来。宫中惯例,新年之际,皇帝要御笔书写若干“福”字,但毛孩子如何写得了字?这年年初一,大臣们已经连续三年没有拿到皇帝的赐“福”了。
据载,那一年除夕亥时,长江下游的常州、镇江、扬州一带,天空忽然“电光闪闪,雷声隆隆。雷雨下了约莫两个时辰”。年初一那天,上海亦是“天气阴凝,膏雨霖霖,行人湿衣”。“岁平人和,有可必矣”,《申报》上一篇《元旦喜雨说》给辛亥年算了这么一卦。但百姓俗信却认为,“正月里打雷”是“遍地是贼”的征兆。
大清走向亡途,已是无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