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归得云庄鹤为伴

文摘   2024-12-19 07:06   山东  

济南云庄,是张养浩一生重要的大块文章。“苔香花覆砌,石涧竹通泉”(《我爱云庄好九首》),走进云庄,就会走入张养浩的精神原乡。

幽径蜿蜒,似他曾经的思绪轨迹,引领着后人探寻其内心的深邃。云庄之二鹤,恰似穿越岁月而来的精灵,羽翩跹,优雅踱步。“鹤,仙禽也,其风姿高洁,非寻常凡翼比。”张养浩深受北宋号称“梅妻鹤子”的林和靖(9671028)之影响,不惜重金购得仙鹤豢养,“野处幽独甚,千金得令威挟云出尘网,领月到柴扉”(《购鹤》)的诗句,就描绘了鹤的高洁以及他对鹤的珍视,让鹤脱离尘世的羁绊,来到自己的柴扉之前。有鹤为伴,张养浩颇感“自今湖上路,树石亦光辉”了。

张养浩把二鹤视作自己的挚友,“把酒或前舞,游山时后随。会当作人语,细与话瑶池。”(《友鹤》)晨曦初露,微光透过斑驳树影,洒在鹤羽,恰披上金缕衣,此时的鹤轻盈振翅,引吭高歌,似唤醒沉睡的朝晖;薄暮冥冥,余晖给云庄蒙上一层静谧的纱,鹤归巢而来,身姿绰约,啼鸣悠悠,仿若诉说着天地之悠悠情思。遥想当年,张养浩常伴鹤影,于朝露未晞时,赏鹤舞翩跹之灵动;在暮霭沉沉中,听鹤唳长天之悠远。那鹤,宛如他灵魂深处的知音,知晓他在宦海的起起落落,熟稔他于尘世的种种挣扎。它或于庭前闲庭信步,仿佛在与他喁喁私语,共品诗韵词章;或在池边引颈顾盼,仿若欲与他携手同行,超脱那纷扰人间。在波谲云诡的朝堂之外,鹤为他构筑起一座梦幻的心灵楼阁,每一片鹤羽的飘动,皆是他对自由与宁静的深情向往,是他在乱世中不被玷污的高洁灵魂的肆意翱翔。

那时,自在栖息、一鸣惊天的仙鹤,竟不时惹来近村放牛娃模仿鹤的鸣叫声,张养浩闻听顿觉飘飘欲仙:“豢之既久,习人不慑,往来饮啄,或翔,或眠,或立,或曲颈理羽,与林泉花石相映,巧史有不能绘。当其戛然而鸣,声动寥廓,牛童辈拟而和之,若相应答,闻之令人神形飘洒,不待目崑丘、踵蓬莱,已仿佛其羽化矣。”(《云庄记》)岂料,天有不测风云。那夜,张养浩抚慰着朝夕相处却被一乡间老妪打断腿胫的爱鹤,久久不能入睡。他每天精心为爱鹤敷药喂食、抔泉洗羽,奈何两个月后,爱鹤还是毙命归去。张养浩怜惜至极,哀其不幸,遂作《惜鹤十首并序》,曰“购鹤”,曰“友鹤”,曰“病鹤”,曰“医鹤”,曰“挽鹤”,曰“招鹤”,曰“瘗(,埋葬)鹤”,曰“忆鹤”,曰“梦鹤”,曰“图鹤”。朝夕相伴的爱鹤,追随九泉之下和当年的林逋林和靖先生去了。张养浩朝思暮想,只好画了一张“鹤图”挂在书斋内,以志纪念,可谓:写得仙姿尽,高堂挂雪翎。夜深明月下,仿佛听长鸣。淋漓的思念与不舍之情,不禁令人唏嘘不已。

张养浩一生,宦海行舟,却始终心系社稷民生。初入仕途,他怀揣着儒家的济世理想,试图在朝堂之上一展宏图,如振翅高飞之鹤,欲搏击苍穹,为天下苍生谋福祉。然而,官场的暗流汹涌,权力的纷争倾轧,让他的赤子之心屡遭磨砺。但他未被黑暗吞噬,反而在磨砺中愈发澄澈,恰似奇石经风雨而愈显风骨。云庄的岁月,是他人生的沉淀之期。他寄情山水鹤石,却未沉湎于个人的悲欢离合。当苍生蒙难,他毅然挺身而出,赈济灾民,不顾自身安危,其情之切、其行之勇,如钟大吕,响彻历史长河。

今日,漫步云庄旧址,那鹤唳声声依旧在耳畔回响,张养浩的精神气息弥漫在每一处角落,让后来者在这方天地中,得以与先贤的灵魂对望,于历史的余韵中,感悟生命的真意与担当,寻觅那在岁月流转中永不褪色的人文光辉。

那鹤,犹在!

:《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此处代指仙鹤。


别说学堂
别说,非常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