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忘:济南开埠史料择要

文摘   2025-01-21 07:04   山东  

为完整、系统了解济南开埠的全过程,笔者特选择以下自1901年至1912年间有关济南开埠的相关档案资料,以供地方史、商业史研究者参考。

袁世凯遵旨敬抒管见上备甄择折

光绪二十七年三月初七日

奏:为遵旨敬抒管见,上备甄择,恭折缕晰驰陈,仰祈圣鉴事。

窃臣恭奉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上谕,着军机大臣个、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各抒己见。通限两个月,详悉条议以闻,等因。钦此。伏读之下,钦悚难名。仰见皇太后、皇上宵旰焦劳,惩前毖后,咨儆百尔,一意振兴,诏求嘉谟,训词深痛,薄海臣庶,感动奋发,靡不涕零。环球列邦,共睹共闻,当亦同深钦服。臣忝膺疆寄,渥受国恩,值此时艰,莫能补救,夙夜愧愤,无地自容,敢不勉效一得之愚,仰恭圣明采纳。

臣维全局至重,庶政弥繁。当积重难返之秋,为改弦更张之计,因革损益,各有所宜。现或苦于人材之不敷,或绌于财力之不足,而又有浮议挠之,痛习蔽之,虽有良法美意,未易一概施行。臣权衡轻重缓急,通盘筹划,其骤难兴举者,贵乎循序渐进,不可操切以图;其亟须变更者,又贵乎明断力行,不为庞言所动。核其要在于熟审治法,能慎始乃能图终。探其本在于广植众材,能得人乃能行政。其余理财讲武,以次第施,因时制宜,兴利剔弊,而成效乃可得而言也。臣愚虑所及,不敢为繁重阔远之论,谨就言之易行、行之易效者胪列十条,敬为我皇太后、皇上陈之。

一、慎号令。号令者,国之大权,臣民之所钦仰也。必精审详度,计天下实可遵行者,而后毅然出之,决无反汗,期在必为,始可风动四方,日臻上理。倘不慎之于始,或发一号而窒碍多段,势将半途中辍。或施一令而流弊丛出,又将易辙而行。甚或破除积习,不便贪庸,群起撼摇,多方阻格。持之不坚,终将废置。迨号令频更,众情疑惑,遇有善政,亦且相率观望,视若具文,不肯力行,安能收效?现值国家变通政治之初,号令所颁,中外竦企。窃以为事欲经久,先在于法可通行。在朝廷博采旁咨,群策辐辏,凡遇臣工条陈事件,自必详加讨论,择善而从。然言之匪艰,行之惟难。设其中尚有应待推究之端,似宜饬将该条陈发还上言者明白详复,或发交资深望重诸疆臣妥议具奏,内外合谋,不厌精详。迨至禀承庙谟择定施行,便成万钧不移之势,无论如何为难,亦必坚持定见,始终不渝。臣下知其无可迁延。无可规避,自然奉行惟谨,奋力图功。于是明定赏罚,以示鼓励;限定岁月,以立程期;严申考成,以核功过。勤者有不次之擢,惰者无或贷之刑,庶人知劝惩,而百废不难俱举矣。

二、教官吏。人才登进,向重正途,究之释褐(shìhé,脱去布衣,换着官服,意思是当官)之初,用非所学,类多娴于文艺,拙于政事。又自咸同军兴而后,保举捐纳,阶进日多,流品益杂,京员半受成于胥吏,外官恒借重于幕友,不但通达时务,干济世之变者百无一二,即求其能称职守,了然于分内应为之事,亦甚难其人。似亟须有以教之。拟请在京师设立课官院,简派明达王大臣督其事,由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各衙门,精选品学敦实,才识明通者入其中,分延教习,课以本国史学、掌故、政治、律例以及各国约章公法。一切西政、西史,各就性之所进,学之所习,分门别类,各专其业,严定课程,考其殿最。其优异者,即按其所执之业,而试以所宜之事。有志趣远大者,或派令出洋游历,以验其造诣而求其精实,回华之后,优于奖擢。并请饬下各行省,分设课吏馆,专就吏治、时务、交涉等项,择要辑书,发令候补人员学习。按月扃考,择其连取优等者,酌于委用。不过一二年间,京外官吏,皆知讲求实在经济,临事因应,自易措手。方今时艰日亟,需才孔殷。若待学校大兴、人才辈出之后,方使之莅官任事,势必有所不及。但就现有之官吏,设法造就,俾皆成为有用之材,彼既无废弃之忧,则鼓舞兴奋,收效必速。济急之方,莫先于此。

三、崇实学。百年之计,莫如树人。古今立国,得人则昌。培养人才,实为图治。查五洲各国,其富强最著者,学校必广,人才必多。中国情见事绌,亟思变计,兴学储才,洵刻不容缓矣。拟请饬将京师本有之大学堂认真整顿,竭力扩充。并饬下各行省厚筹经费,多设学堂,或仿照各国学校章程,区分等次,依次推广。务使僻壤穷乡,皆有庠序。择中外有裨实用之各项书籍及各国著作有成效之各种学术,延师讲授,分门肆习。但目前师资无多,惟有译书之一法,最为便捷。似宜专派大员,考核各国书史,其已经译出者多刊广布,其未经译出者,精选译员译成汉文。一面分咨出使各国大臣,随地购书,选择咨送。近年来,日本译书甚多,而洋人之久在中华者亦多有译本,均可搜罗印证,汇集成编,发交京外各学堂循序讲贯,以期学术一律而免分歧。并可聘洋员,为之教习。迨所学渐有门径,再分别资遣出洋,以资力练。将见风行海内,而才彦不难蔚兴矣。

四、增实科。夫当世无深明大事之人,故人才今不如古;当世无博达时务之人,故人才又中不如外。然近日取士,如必广求兼通古今中外之人,非但无此本末兼赅之士子,恐亦无此体用兼备之考官。虽立法极其精详,势必有所不行,即勉强行之,亦终于有名而无实。旧学似暂宜量为变通,旧科仍按期举行,不必一旦全废,但将各省岁科乡会各试取中定额,先行核减二成,另增实学一科,即将旧科所减之额,作为实科取中之数。拟请先饬沿海各省如南北洋、两广、闽浙各督臣会同妥议条规,按中西各学分门别类,募考实学。各省风气不一,暂不必拘定籍贯,亦不必分省限额。荟萃聚考,先仿佛童试规模,由该督臣等精选试员,认真校试,择优异者作为附生,再定期复试,取中者作为举人,再咨送礼部。由礼部会同总理衙门遴调试员,并奏请简派考官订期会试,中试着为进士。但各试虽皆以经济时务为重,亦必须能明四子书大义及有宋诸大儒理蕴,方准取中,以免趋末忘本之弊。成进士后,一体殿试,试以时务策论,不拘格式,不避忌讳,恭呈睿定,赐以出身。内用者就所学专门,分法六部观政。其精通各国语言文字及熟谙各国政要者,发交总理衙门,出使大臣差遣;外用者发交各省督抚分别委用,并由各堂官、使臣、督抚等认真察看,一年期满,出具切实考语甄别,不准视为具文。倘有品行不端、心地难信者,随时参革。其旧科中额,每次递减二成,实科递增二成,以六成为度;使士子知所趋向,争自濯磨,皆渐勉为有用之材,以求奋于功名之路。迨三科之后,学堂中多成材之士,考官中亦多实学之人,即将旧科所留四成帖括中额概行废止,一并按照实科章程办理。而实科亦不必另行一途,仍旧各省一律举行。如此逐渐转移,而士风不难丕变矣。

五、开民智。中国腹省风气未开,士民囿于一隅,每至寡闻鲜见,一遇洋人,非存畏避之心,即起仇视之意。畏则甘受欺侮,仇则激生衅端。且于敌情国势,物产民风,窥察无从,隔膜必甚。亟须启其智慧,广其见闻,始可期彼此相安,兼可益民商生计。而开民智之法,各国重在报馆。惟中国各报馆,大半有文无行之士,作奸犯科之徒,依托洋商,影射煽惑迹其诪张为幻(欺骗迷惑别人),几使官家无之如何。似宜通饬各省,一律开设官报局。报端恭录谕旨,中间纪载京外各省政要,后附各国新政近事以及农工商矿各种学术。遴派公正明通委员董司其事,由省局分发外邑村镇,俾各处士民均得购览。并申明报律,将一切雌黄不经之说,暨干犯忌讳之词,概行禁除,专以启发民智为主,庶几风气日辟,耳目日新,既可利益民生,并可消弭教案。迨官报盛行,购阅者众,且可抵制各处托名牟利之洋报。纵各洋报馆未能一概禁闭,而销售渐滞,主笔者自有戒心,亦不敢再逞无稽之谈,以惑民听而乱人意矣。

六、重游历。春秋战国之世,晋文在外,晋悼游周;赵武灵入关而瞰秦王;滕文公过宋而见孟子,皆不惮远涉,视为故常。至于会盟之役,国君亲行;聘问之使,亲贵并遣,征诸往策,不可胜数。固以敦交邻之谊,亦以察与国之情。近今泰西各邦,储君秦王,遨游列国,尤为习见,揆其用意,实于古合。拟请简派王公,分赴外洋各国,慎选留心时务之京朝官随从游历,考究各国政治、学术、风土、人情,既资以广见闻,亦借以觇(chān,暗中侦察)敌势,濡染既久,智慧日生。外洋情形,均得要领,回国任事,自善措施;遇有交涉,更无难于因应。各国见我风气日开,必渐见引重亲近。且彼之底蕴,已为我所洞悉,亦可稍戢(jí,收敛)横暴,不敢任意欺凌。至京师各衙门人员,如有情愿出洋者,准其报由总理衙门详加考察,实系志趣正大、才堪造就者,亦可在出使经费项下,酌予川资,遣诣外洋游学。回华后切实考询,视其所得之浅深,以判优劣,而定黜陟(chùzhì,罢免或升迁)。倘若亲贵中有以海外风涛为虑者,不妨先赴日本或中国通商各埠,就近游览,亦足以通知时局,稍识洋情,未始非成材捷速之一途。

七、定使例。各国凌我贫弱,遇事要挟,惟在办理交涉人员善为因应,以免失机偾(fèn,败坏,搞坏)事。是出使人员,关系绝重。查各国使例,英为最善。公使一途,重谙交涉;领事一途,重习商务。虽统名为使员,而其中实隐有区别。凡膺出使之任者,必为其政府所素信,及洞悉各国情事,始可充选。抵任后考究该国风土、政治,一切利弊与其意向动静,随时刺探,据实报明本国。职掌既重,任用尤专。其阶资迁擢,率不外乎本途,类由书记、翻译、参赞以次考功递升。常有数十年不离一国,亦有终其身专膺使命者。按其年限给假休息,差俸仍旧。有时外(务)部缺员,亦有使员内选调任用。故内外情通,洋务娴熟,交际之间,应付咸宜,而本国利益,在在(处处、各方面)均占先著。中国遣使,向无专途,随带人员,尤多冗杂。而任满受代,永难熟悉,似宜精选使才,先令在总理衙门当差,稍加历练,再因缺派往各国。其随带各项要差人员,均由总署在于实科登进之各司员内考取派充,概不准随意携带,亦不许无故调换。自使臣以下,均以久任为主。有时使臣易人,而所属各员,仍可照旧供差。仿照英例,立限给假休息。总署需员,亦分别堂司在使员中调用,庶总署使员,联为一气,呼吸相通。任久职专,情形透彻。遇有各国事案,自可算无遗策。且使员得人,敌情了然,既有诡谋,亦得以预为防范。使该员并可藉其土著,嗾(sǒu,怂恿、指使)嘱煽动,使他国与我为敌者,互相疑忌,藉以缓我祸机;又可相机联络,以分敌国之势。其中无形之作用,裨益良多。

八、辨名实。京外各官,禄入素薄,每不足以资赡养,而经理财赋厘税各差缺,率视为肥美之区,委之者名为调剂,任之者善于中饱。积习成风,牢不可破。而名实之混淆甚矣。夫薪俸之获,自公家者有限,而赢余之入私囊者无穷。推究其故,皆由无以养人之廉,遂亦无以禁人之贪耳。然此风不除,终难核实。虽欲振兴百度,力图富强,恐一法行而人皆缘法为奸,利尚未兴,弊已先伏,欲治之成,其道无由。似宜将京外各官廉俸,从优厘定,计足以资事蓄养。又量差缺之优绌繁简,酌定经费以资办公。其散职冗员,无所事事者,分别裁并,节其薪俸以供挹注。 而经手理财人员,不妨格外从优以杜侵蚀。此外凡财赋厘税所入,涓滴之微,锱铢之细,亦必列为公帑,不准稍有损耗。盖明予之千金有所不吝,而暗取之丝毫在所必严,有坐赃者尽法痛惩不贷。果能事事核实,不但赋税可期倍增,即将来仿行各国兴利致富诸法,亦可期有成效。综核名实之道,必当以此为先务。而理财得失,关键亦即系于此。昔原宪辞禄,孔子止之;圣人之用心,其必不肯导人以贪也明矣,盖虑远思深而维持者大矣。

九、裕度支。各国财政,途径纷繁,大要在采矿产、造铁路、兴商务、通货币及一切生财之道。凡利国利民者,靡不竭力经营,官吏提倡之,保护之,而又昭示大信,历久不渝。故上下交孚而利源日辟。其税则綦重,名目亦多,如人口、间架以逮印花之类,莫不有税。然其教民、卫民并为民代谋生计,实属无微不至。又事事核实,推诚布公,故重取于民而民不怨,多为之名而民不扰。近年来路矿邮政诸务,中国皆已举行,而收敛尚需时日,非目前所能取济。似宜亟兴商务,以保利权而厚民生。现给生亦多有设立商务局者,不过具文,无裨实济。盖由官尊商卑,上下隔阂;官视商为鱼肉,商畏官如虎狼,局所虽多,徒滋纷扰。如欲切实整顿,必须办理商务者扫除在官习气,是官商一体,情意相通,并在各商萃聚之处,设立商会,分举董事,经纪其间;遇事联络声势,通力合作,以与洋商相角逐。有害则官为除之,有利则官为倡之,其有抑制凌铄者官为保护之。其有财力不逮者官为助成之。办理商务人员,又须常历各口岸,随时接见诸商,讨论中外商务情形,访询利病,相机兴革。又须与出洋人员,互通声息,协筹合谋,始可日有起色。至洋人以银元畅行内地,而中国以宝银反复熔铸;人享大利,我受耗损,所亏甚巨,流弊实深。似宜亟照迭次议定成法,通饬各省购机设局,赶造银元。每元通按库平一两制造,小者递减,务使天下一律,不得有参差掺杂之弊,并可造纸币以辅行之,设官商合办银行以流通之。其解部放饷各款,均依次改用银币。但能办理得法,士民见信,则铸钱之提减成色,银行之出入子母,纸币之现存腾挪,自可周转不穷,坐获厚利。至各国税重且繁,欲仿行之,先宜慎择。拟请饬下出使大臣,访查各国税章,择其裕国而不病民,可以推行中国者,汇录奏闻,再发交各疆臣,各就地方情形会议增减,以期行之无弊。造利源日拓,库帑日充,然后因富求强,势自顺而事自易矣。

十、修武备。各国士农工商兵,均有专学,而兵学尤重。盖诸强国犬牙交错,势均力敌,各怀吞并亟图自保,不得不竞修武备。往往穷通国之全力,殚数十年之经营,竭千万人之智巧,以切究而精求之。又互相师法,兼长弃短,日新月异,几无止境。故能出奇制胜,美备聿臻。考其兵事之根原,大都植基于学校,凡军中应用之物、应有之义、应知之理,无不逐一讲求。将皆知学,士皆素练,兹其所以强也。中国兵事,本无专学,应试士子,向取弓、矢、刀、石;用之今日,既非所宜,而营兵之执持枪炮者,又多不知运用理法。将弁半起家于卒伍,但凭血气,绝少谋略,斯其所以弱也。似宜通饬各省,多设武备学堂,广储将才。凡中外兵法、战法、天算、舆地、测绘、器械以及技艺、工程各学,均须切实讲习。其南北洋各省学堂原有之生徒、业经学有规模者,即仿照文场实科取士办法,酌减各省武试定额二成,移作武备生徒中额。每次按成递互增减,俾天下挽强引重之士,皆变为技精略裕之材。而武试旧科,亦将不废而自废。至各省军政,必须划一。拟请简派知兵大员,详订营制操法及选将募兵各条规,请旨颁发各省遵照办理。随时特派大员分往查阅,严定赏罚,不稍假借。又宜分调各省军营弁目,按省份之大小,定人数之多寡,以二百人至五百人为率,萃集一处,遴派大员,督率训练。择武备切用学问,分别教授二三年后,稍有成规即遣回原省转相授受。再另调新班,更番轮练。各省操法,自易一律,遇有调发,亦易收指臂相使之效。至器械为士卒之卫,固贵精利,尤忌参差。现新约将订,增购军火自属为难,然既不能取资于人,即当反求诸己,断不可因噎废食。似宜饬下向有制造各省,重资募匠,先讲求锻炼钢铁各料之法,再仿造机器,逐渐推广,以制军火器械。考定一式,俾免歧异。各省需用,备价购取。如有粗yǔ,劣质)等弊,准由购取省份指实严参,追回原价。但能实力兴办,多方奖掖。华人技巧,不让西人,且华工之糊口外洋者甚多,亦可设法招徕优豢器使。国家悬的以求,士民望风奔赴,将见良工巧匠,辐辏并进。行之渐久,考之愈精,必不乏精械利器以供捍卫之用。惟司其事者,必须慎选精通制造理法,而又性情坚定、不惮烦难者为之,方可提纲挈领,始终经理,以底于成。自强之要,不外是矣。

以上十条,虽皆卑无高论,务期切而易施,敢竭愚忱,恭应明诏。抑臣更有进者,中国自甲午以来,积弱甚矣。复当大衅,创巨痛深,财绌力殚,益贫益弱。忧时之士,成虑不支,臣独以为未也。在昔越王勾践,困辱备尝,生聚十年,卒雪大耻。近世普法之战,法几不国,经营未久,复抗群雄。日本一岛国耳,幅员不及我之三省,明治维新遂成望国。况我中国土地之广,人民之众,物产之饶为万国所不逮,果能切实整顿,力求富强,取人之长,补我所短,行见事半于人,功效倍之。伏愿皇太后、皇上兢业一心,恢张百度,行之以渐,不责近功,持之以恒,不摇定见。斯治安之理已得,即强盛之效可期。臣至愚极庸,愧不能上分主忧,下裨时局。然而天良具在,忠愤难忘,惟有勉殚血诚,力图振作。尤当凛遵公而忘私、实事求是之圣训,以时时儆于厥心,冀可稍答高厚生成于万一。

所有遵旨敬抒管见,上备甄择缘由,是否有当,谨恭折由驿缕晰驰陈。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光绪二十七年三月二十六日军机处知会,十四日奉旨: 留中

直隶总督袁世凯等为添开济南潍县及周村商埠事奏折

光绪三十年三月十六日

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臣袁世凯、头品顶戴·山东巡抚周馥跪奏,为查明山东内地现在铁路畅行,拟请添开商埠,以扩利源,恭折仰祈圣鉴事。

窃臣馥于光绪二十九年八月二十日,承准外务部抄咨议复商约大臣吕海寰等条奏近今要务折,内开辟商场一折,令由各省督抚通饬所属详细查勘。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荟萃,可以自开通商口岸之处,随时奏明请旨开办一折,奏奉朱批,依议。钦此。钦遵。咨行到东。当经通饬所属,详细查勘。兹据山东司道查明,具复前来。由臣馥与臣世凯往返函商详加察核。

查得山东沿海通商口岸,向只烟台一处,自光绪二十四年德国议租胶澳以后,青岛建筑码头,兴造铁路,现已通至济南省城,转瞬开办津镇铁路,将与胶济之路相接。济南本为黄河、小清河码头,现在又为两路枢纽,地势扼要,商货转输较为便利。亟应援照直隶秦王(皇)岛、福建三都澳、湖南岳州府开埠成案,在于济南城外自开通商口岸,以期中外咸受利益。至省城迆东潍县及长山县所属之周村,皆为商贾荟萃之区。该两区又为胶济铁路必经之道,胶关进口洋货、济南出口土货,必皆经由于此,拟将潍县、周村一并开作商埠,作为济南分关,更于商情称便,统归济南商埠案内办理。相应请旨,敕下外务部核议具奏。俟议准后,先行照会各国驻京使臣查照,再由臣等将划界设关及一切应办事宜,督饬山东司道并东海关、胶澳关各监督、税司等妥议章程,酌定开板日期,分别奏咨办理。

所有查明山东内地情形,拟请添开商埠各缘由,谨合词恭折具奏,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光绪三十年三月十九日奉朱批:外务部议奏。钦此。

直隶总督袁世凯为抄送请开济南等商埠一折事致外务部咨呈

光绪三十年三月十九日

钦差大臣·太子少保·参预政务大臣·会办练兵大臣·督办电政大臣·铁路大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办理北洋通商事宜·直隶总督部堂袁,为抄折咨呈事。

为照本大臣于光绪三十年三月十六日,在天津行馆,会同山东抚部院周专弁具奏,山东内地铁路畅行,拟请添开商埠一折。除俟奉到朱批另行恭录咨行外,相应抄折咨呈贵部,谨请查照。须至咨呈者(计抄折)。

右咨呈外务部。

外务部为总税务司申呈济南开埠预筹事宜行北洋大臣等咨文

光绪三十年四月十一日

榷算司呈为咨行事。

所有奏请在山东济南城外自开口岸,并迆东之潍县及长山县之周村一并开埠作为分关一节,业经本部议复奉旨允准,于本年四月初五日抄录通行,暨札行总税务司,将一切应办事宜预为筹划,申报本部核夺各在案。兹准总税务司申复,查山东之济南、潍县、周村三处,作为自开之商埠,均系陆路通衢,与前开水路所通之秦王(皇)岛、三都澳、岳州不同,且与陆路所开之龙州、蒙自、思茅、腾越各口岸,亦有自开、约开之别,应行另订分章,以期周妥。将所预为筹划各缘由,申请鉴核前来。

本部查,总税务司所称,在商埠内分出居住、贸易两项,此两项均有应办要务,又以中国在埠自办邮政,不得由外人开设,均为济南开办章程必应筹及之事。相应抄录原文咨行贵大臣、贵抚,酌核办理。至未尽事宜,统希悉心经划,并随时咨报本部可也。须至咨者(附抄)北洋大臣、山东巡抚。

直隶总督袁世凯等为济南城外开商埠暨拟章程缮单事奏折

光绪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五日

太子少保·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臣袁世凯、新授江西巡抚·署山东巡抚臣胡廷干跪奏,为济南城外自开商埠,谨先拟开办章程,缮单恭折会陈,仰祈圣鉴事。

窃照山东济南城外暨附近潍县、周村两处,前经臣袁世凯会同正任抚臣周馥,奏请自开商埠并陈明应办事宜,俟议准后,再由臣等饬议章程,奏咨开办。等因。钦奉朱批:外务部议奏,钦此。旋准部咨,以济南城外既为胶济、津镇两铁路交接之区,地势扼要,商货转运自属利便,所请自开通商口岸,核与成案相符。其潍县、周村均为胶济铁路必经之道,应一并开通商埠议复照准。奉旨:依议。钦此。钦遵。咨行前来。

伏查,济南等处自开商埠,与约开各埠不同,且为陆路通衢,亦与江海口岸有别。经臣世凯与正任抚臣周馥及臣廷干先后往复筹商,拟就济南西关外胶济铁路迆南,东起十王殿、西至北大槐树、南沿长清大道、北以铁路为限。计东西不足五里,南北约为二里,共地四千余亩。作为华洋公共通商之埠,准有约各国在该处设立照料商务之官员,准各国商民任便往来,租地设栈,与华商一体居住贸易。其商埠定界以外,所有城厢附近各处,仍照内地章程,不准洋商租赁房屋、开设行栈。至商埠界内应设之工程,巡警暨审理词讼等事,本系地方应有之责,拟均归济东泰武临道就近监督。开埠之始,着重招徕,议将税关暂缓设立。所需各项经费,先由华官自行筹备。应抽之房铺、车辆等捐,查看情形,照各埠通例依次举办。

现就济南省城设立商埠总局、遴员分别经理,臣等公同商酌,谨先拟济南商埠开办章程九条,缮具清单,恭呈御览。至章程内应办各事,仍须酌订详细专章,俾资遵守。其潍县、周村两处开设分埠,拟即参仿济南章程办理。除由臣等督饬印委各员随时择要兴办暨咨外务部查照外,所有济南商埠先拟开办章程缘由,谨合词恭折具奏,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光绪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五日奉朱批:该部知道。单片并发。钦此。

袁世凯及胡廷干请将胶关存项提拨五成为商埠事奏片

光绪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五日

再,山东地当要冲,铁路交错,矿务繁兴交涉之难几百倍于往昔。兹值济南暨潍县、周村三处新开商埠建置,一切辄需巨款,而本省库储奇绌,经费无从筹措,然事务繁要,动关大局,又未能因经费难筹遂使耽延贻误。查胶海关洋税近年收数日增,现由税务司存储青岛德商银行,拟请将历年征存税项,除前经正任抚臣周馥奏借十七万作堵口经费外,所余银两,先即提拨五成作为山东办理洋务暨开埠经费。嗣后该关每年所征洋税,除开支本关经费外,应由胶海关税务司将实存银两按结五成,解交胶州直隶州知州转解山东洋务商埠总局,以济要需。合无吁恳天恩,请旨敕下外务部,转饬总税务司遵照办理,谨合词附片具陈,伏乞圣鉴训示。谨奏。

光绪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五日奉朱批:览。钦此。

北洋大臣袁世凯为济南城外开埠缮拟开办章程事奏折所附济南城外开埠章程清单

光绪三十一年正月二十六日

谨拟济南城外商埠开办章程,缮具清单,恭呈御览。

计开:

一、定界。查济南城外开设商埠,必须划定一区,以免牵连内地。现拟在西关胶济铁路迆南,东起十王殿、西至北大槐树、南沿长清大道,北以铁路为限。计东西不足五里,南北约可二里,工地四千余亩,作为华洋公共通商之埠。准有约各国,在该处设立照料商务之官员,准各国商民任便往来租地设栈,与华商一体居住贸易。其商埠定界以外,所有城厢内外以及附近各处,仍照内地章程,洋商不得租赁房屋、开设行栈。

二、租地。商埠界址既定,所有界内之地,凡官地、民地,应先查勘丈明划分地段,酌定价目等第。其民房田亩,俟用时由官购买,转租中外商民营业,以免彼此居奇抑勒之弊。一面出示地主、租户,不得私相授受。凡租户拟租何地,须先照章赴工程局挂号,庶分先后而杜争端(租地详细章程另订)。

三、设官。商埠既开,招徕宜广,中外杂处,交涉必繁,须有专官主持其事。拟由济东泰武临道就近监督。所有商埠应办之事,约分三项:一为工程局,专管筑路建㿍及一切修造之事;一为巡警局,专司巡查街道并稽查偷漏等事(详细章程另订);一为发审局,专理中外一切词讼之事,应均归济东泰武临道派委员司,分别办理。惟埠务繁杂,拟再派一熟谙交涉大员住局会办,亦可由北洋大臣、山东巡抚酌派洋员,帮同经理。

四、建造。查商埠内筑马路、修沟渠、建衙署、设押所、立市场、开井泉、种树木,均须次第筹办。房屋先求整洁,道路必须坦平,拟先将界内地址分别测定,陆续筹款,分极要、次要、又次要,次第兴办。

五、税捐。济南城外为陆路商埠,与各口岸情形不同,设立税关章程,俟日后察看情形,随时酌量订办。所有马路巡捕、路灯、洒扫,需用各项经费,先由华官自行筹备。应抽之房铺、大小车辆各项之捐,查看情形,照各埠通例依次抽收,届时华洋各商一体遵照。

六、经费。商埠甫辟,诸务俱兴,大宗用款,约分二项:(一)开办经费。如购买地亩,举办工程,约略计之,为数甚巨;(二)常年经费。商埠办事人员,薪工差巡,工食及一切因公杂项,均应先行奏拨专款,随时撙节动支。

七、禁令。商埠界内,不准搭盖草房暨存储火药、炸药、无故施放大小洋枪,非在官弁兵身带利器及一切与众人卫生有碍等事,违则各照本国律例惩办。惟设有工程须用炸药等物,先须由官核准,仍不准久存在埠。

八、邮电。商埠既辟,信息必须灵通,邮政、电报、电话(即德律风)均是中国主权,应一并设立,并严立限制,不得由外人开设。

九、分埠。查潍县、周村两处,已奏明俱作通商分埠,一切章程,参仿济南城外商埠办理。

以上九条,仅具大纲。所有章程内应办各事,当分定详细章程,以便遵守。此外未尽事宜及应因地制宜之处,随时续议办理。

济南商埠租建章程

光绪三十一年制订

第一节,济南西关外地方,系奏准作为自开商埠,与条约所载各处约开口岸情形不同,准各国洋商并华商于划定界内租地杂居,一切事权皆归中国自理,外人不得干预。

第二节,划定济南西关外东起十王殿,西至南大槐树,南沿长清大道,北抵胶济铁路,作为华洋公共通商之埠,其四址均竖立界石为凭。凡有约各国正经殷实商民,均可在此界内照章程租地,建造屋宇栈房。

第三节,租地办法:凡商埠以内各地,先由地方官酌中定价,收买后转租,以杜彼此居奇抑勒诸弊。凡民间私相授受者,概行作废。

甲、凡商埠以内地亩,绘有全图,分作四等,以福、禄、寿、喜等字分别编号。福字每亩每年租洋三十六元,禄字每亩每年租洋二十四元,寿字每亩每年租洋十六元,喜字每亩每年租洋一十元。

乙、商埠界内除设关、设署、设局以及菜市、公园各公所外,华洋商民凡欲租地者,须先至工程处呈明挂号,愿租某字某块,并照所定等第允缴租洋,酌留定洋约十成之一,然后由工程处丈量所租之地,由商埠总局知会监督衙门。若洋商租地,须由就近领事官照会监督,方可租给。

丙、所留定洋,俟地亩租定之后,可在租价内扣除。

丁、租地每户至多以十亩为限,至少亦须二亩。如须设立公司,或其事业非大地不可者,应先将情节声明,由监督察核办理。

戊、量地以官弓二百四十弓为一亩,计工部营造尺六千方尺。

第四节,租价以每亩每年计算,并每亩每年应完钱粮二元,均由工程处按期向租户照数代收,送交监督,掣给收洋之印单粮串。地亩租定后,先将自承租之日起租洋及一年钱粮缴清,嗣后每年应缴租洋钱粮均于中历正月一律完清。如租洋及钱粮至过一年仍未交清,即将该号租契注销,未建造者将地充公,已建造者将地上产业拍卖,除扣还租洋及钱粮外,余款仍归租户。如系洋商,会商该管领事一律办理。

第五节,地亩租定后,由监督印发租契,由工程处转给租户。如系洋商,并由监督备文照会就近领事官存案。

甲、租契如有损失,须将情形具禀呈明,并觅妥保及登报章,三个月后方能补给。

乙、租定之地或愿转租别商,只能全地转契,不能割租。

丙、承接转租之人,如系洋商,亦须有该管领事官照会,方为合例。

丁、转租地亩,如系华人,须原租之户、承接之人,同至工程处具禀签字,呈缴旧契换新契。

戊、转租年限,自开办之日算起,照后开第六节办理。

己、租户如系洋商,恐有回国及意外之事,须将承业之人或代理之人先行报明,并在领事处存案。

庚、租户如将地亩及地上产业典押与人,无论华商、洋商,须呈报工程处入册。如系洋商,会同该管领事官签字办理。

辛、地亩租定后,扣起三年内必须建造,倘届期仍未建造,即系无财力之人,可将租契注销,地即归公,从前所纳租价钱粮概不退还。倘已建造而未完全,仍酌予期限,责令完工。

第六节,租契以三十年为期。期满后换契,仍定三十年为限。满当换契时,如商务果能兴旺,可察看情形酌加租价。如期满未换契,即将该号之租契注销,产业充公。六十年限满之后,所有界内产业,如中国国家购回,可请中人公平估定价值,全数购回。无论何国何人,不能霸租。倘不愿购回,仍可商定续租。

第七节,商埠内不准搭盖草屋并下等板屋,恐易引火,致害别人。凡盖造房屋,必先请工程处并报巡警局核准,方可兴工。至于火药、炸药一切有害人身财产及于卫生有碍等物,概不准收藏、夹带、制造、运送,违者一经查出,各照本国律例惩办。

甲、租户在地上建筑楼房、平屋、栈房,均可任便起造,惟须将屋图先送工程处,察看有无违碍侵损公益及工料不坚之事。倘有以上情弊,由工程处酌改,各租户均当遵办。

乙、租户呈报屋图,工程处应从速核定,俾可开工。

丙、开工后,由工程处派人随时赴工场察看。倘有不妥,须彼此和平商办。

丁、租户盖造房屋、填筑地基所需泥土,必须在远处地方购取,不得在界内掘用。

戊、凡商埠内盖造房屋,或旧屋翻新,必须先筑泄去污水之沟一条或数条。此沟须通至工程处所造之沟,以便宣泄积水。

己、所筑之沟应用何法筑造,需用何等物料,沟身之大小宽窄与地面相距之深浅,以及高低平侧之势,应如何接通大沟之处,均须逐一声明,听工程处指示该租户遵办。

庚、工程处可随时酌定规条,如屋要坚固,沟要洁净,及各户内有所污秽妨碍应屏除等情,各户均应遵办,以期保护平安。

辛、各户有何修造动土关系公众之事,必先在工程处请领准单。

壬、设因工作必需用火药、炸药等物,应先开单禀请监督核示;洋商禀明就近领事官,照会监督,函知商埠总局,方准择妥慎之所收藏,并须速行用完,不准任意收放,或久搁不用。违者由监督酌派员役暨照会领事官责令销毁或迁移界外,以安闾阎(民家、平民)。

癸、火油一物最易引火,必须照各埠章程办理,不得任意囤积。

第八节,各国商民在通商埠内侨寓,中国地方官自应按约保护。所有工程、巡警等事,均由监督会同商埠总局设立局所,派员管理。至设立税关章程,俟日后察看情形,随时会同税务司酌量定办。所有马路、巡警、路灯、洒扫、沟渠等事,现均先由中国筹款自办,惟执照捐、巡警捐、房捐、铺捐、行捐、车捐,一切皆为商埠界内应行抽收之捐,虽开埠伊始,暂不收赎,并应俟日后由监督、商埠总局随时察酌情形办理。

第九节,通商埠内若有特动之工程及建造公家花园,均当按租户派捐,一切事宜归三处会商办理:一、监督与商埠总局;二、各国领事;三、租户公举华、洋商董各一人。

第十节,济南城外既开商埠,所有洋商在此划定界内可任便往来、携眷居住贸易。至城厢内外以及附近各处,仍照内地章程办理,以清界限。倘日后商务繁盛,原定界址不敷居用,可体察情形,酌量展拓。

第十一节,将来在商埠附近,或另择相宜之地,设立外国人坟墓一处,以便营葬。至界内中国人之坟墓,应由中国官极力劝谕迁移,如实有为难之处,由工程处察看情形,或准其自行围一墙壁圈出,惟不能再行添葬。设洋商在所租地内开掘地基或沟渠,遇有骸骨,须速通知工程处设法掩埋,不得任便抛弃。

第十二节,邮政、电报均系中国利权,通商埠内自应由中国设立,无论何国不得开设,以昭划一。至德律风(电话)、电气灯、自来水,亦应由中国招商承办,外人亦不得擅越。

第十三节,潍县、周村两分埠,均照此章程办理,各事均归济埠统辖。

第十四节,以上各条及另定巡警章程,虽系暂行试办,凡来租地者均须签字遵照,方能租给地亩。

第十五节,其余一切琐碎及未尽各事宜,可随时续订更改。

袁世凯请饬胶关拨解山东洋务暨济埠款项事呈外务部咨文

光绪三十一年三月初四日

钦差大臣·太子少保·恭领政务大臣·会办练兵大臣·督办电政大臣·铁路大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办理北洋通商事宜·直隶总督部堂袁为咨呈事。

(等因。略)

查山东一省交涉繁重,关系全局,本与他省情形不相同,即就济南商埠开办经费约略计之,其购地、办公两项,照山东原估,至俭须七八十万两,而潍县、周村两分埠尚不在内。前接总税务司来函,据胶关税司电称:该关洋税,截至上年年底,共存三十八万三千余两。等语。现仅请提拨五成,于该埠开办经费、购地办公两项,尚不及原估四分之一。仍须设法另筹,加以设立巡警及员司薪工各项常年经费并续开分埠两处所需尤巨,惟赖嗣后该关洋税每年提拨五成以为协济。矧(shěn,况且)东省自德租胶澳以来,路矿繁兴,交涉、弹压需人颇多、计费不赀,前请提拨本省洋务经费,亦即在前项五成洋税之内,原奏本非专指开埠一事。其将来需银若干,姑难预定,应俟开埠后如有捐税可收,进款畅增,足敷地方要需。届时酌度情形,另议设法筹还,或将原拨税项如何分别停减,再行奏明办理。相应咨呈贵部,谨请垂念山东交涉有关大局,迅即札行总税务司,速饬胶海关遵照原奏,按成动拨,实为地方之幸。须至咨呈者

右咨呈外务部。

外务部为准拨胶关洋税银为济南开埠经费事行赫德札文

光绪三十一年四月十二日

榷算司呈为札行事。

案查北洋大臣等奏开,济南等处商埠一折,所有开埠经费,原奏内称,在胶州关洋税项下按成动拨。等因。当经本部咨行户部核办去后。兹准复称:应准其提拨胶州海关截至上年年底止征存洋税五成银十九万一千五百两,作为开埠经费。嗣后如开关征有税项,或埠内抽收各项杂捐积有成数,仍应陆续筹还,以清界限。等因前来。

除由本部咨行北洋大臣查照并知照山东巡抚外,相应札行总税务司查照,转饬该关税务司,如数拨交山东巡抚应用可也。须至札者

右札花翎头品顶戴·太子少保衔·总税务司赫,准此。

山东巡抚孙宝琦等为请委余则达总办济南商埠事宜奏片

宣统三年五月十一日

济南商埠局总办候补道朱钟琪,现奉旨试署奉天度支使,所遗商埠局差使,应另遴员接办。该埠当胶济、津浦两路之冲,华洋杂处,事务殷繁,必须资深望重之员,方能胜任。查有山东存记道余则达,才识优长,熟谙交涉,堪以委令总办商埠事宜,以资得力。谨会同北洋大臣、直隶督臣陈夔龙附片具陈,伏乞圣鉴训示。谨奏。 


别说学堂
别说,非常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