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8日,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麻醉学组成功举办了《儿童舒适化,助力儿童友好医院建设》专题学术版块。
本次会议聚焦于如何优化儿科患者就医流程、改善医疗环境、提升技术与服务质量,旨在为孩子们提供全方位、人性化的医疗服务。会议讨论指出,这些关键举措将有力推动儿童友好医院的建设,并为未来的医疗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到场的重要嘉宾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俞卫锋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宋兴荣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左云霞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张建敏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季庆英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张马忠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郑吉建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军教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杨旭东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徐颖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余高锋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张莉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朱波教授以及云南省儿童医院成黎明教授(排名不分先后)。感谢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爱心企业支持本学术专题版块的大力开展。
会议开场
宋兴荣教授简明扼要地指出,虽然儿童舒适化医疗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要真正为儿童打造一个优质、安全的医疗环境,仍需付出更多努力。要构建更加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除了技术进步,还应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持续优化儿童及家属的就医体验,实现真正的全方位舒适化医疗服务。
主委致辞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主任委员俞卫锋致辞
俞卫锋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舒适化医疗的重要性,儿童和成年人在生理、心理上的差异决定了儿童舒适化医疗需要更加个性化和专业化的管理。为稳步推进儿童舒适化医疗的发展,需要在临床实践、学术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同步发力。小儿学组此次开展的项目不仅是改善儿童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契机,更是推动相关学术研究和培养下一代医疗人才的宝贵平台。希望通过这一项目,可以进一步推动舒适化医疗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未来的医疗模式创新和医院管理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儿童舒适化医疗
创新发展项目启动
在郑吉建教授的主持下,“儿童舒适化,助力儿童友好医院建设”儿童舒适化医疗创新发展项目启动仪式正式启动。
学术授课环节
主持人
郑吉建 教授
李军 教授
徐颖 教授
朱波 教授
讲者:张马忠教授
讲题:儿童舒适化,从手术室内走向手术室外
张马忠教授在其授课中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基建工作的成果。他指出医院内的介入手术室、腔镜手术室和放射科检查等场景都需要麻醉医生的支持与参与。在进入儿童医学中心工作后,张马忠教授意识到了儿科患者在医疗环境中存在严重的焦虑和紧张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提出了打造“无哭声医院”的目标,旨在通过优化建筑设计和营造儿童友好环境,最大程度地减少儿科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恐惧和不适。在医院基建工作中,考虑儿科患者的心理需求、审美偏好以及儿童的特殊心理状态尤为重要。此外,麻醉医生在选择和使用镇静药物时必须谨慎。镇静药物可能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在面对儿科患者时更应审慎对待,而文献中提到的结论也应慎重接受。
讲者:宋兴荣教授
讲题:儿童舒适化医疗的发展趋势
宋兴荣教授指出,儿童是舒适化医疗的急迫需求人群。由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性,他们在医疗过程中更容易产生焦虑和不适,因此需要特别关注。然而,国内当前的医疗现状并不理想: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医疗系统更多地聚焦于基本医疗需求,而多元化的医疗服务,尤其是针对儿童和成人心理治疗的需求被长期忽视,这使得舒适化医疗的推进变得更加紧迫和重要。传统的镇静药物如水合氯醛因其口感差,导致儿童患者接受度差。而恩华药业即将推出的樱桃口味咪达唑仑口服液将为儿童镇静提供更为理想的选择。此外,日间手术涉及的术前评估、术后呼吸抑制、出血、恶心呕吐、喉头水肿、疼痛及术后烦躁等临床问题,几乎都是麻醉医生的专业领域,因此麻醉医生管理日间手术具有连续性医疗服务的优势,能够更加专注和专业地处理临床问题。通过参与病历书写、调度协调等工作,麻醉医生还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提升临床思维,弥补自身的短板,提升综合素质。
讲者:余高锋教授
讲题:儿童舒适化医疗及用药安全:儿童液体治疗进展及用药安全
余高锋教授的授课内容中汇集了多篇临床研究和指南,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且荟萃性的讲解。在儿童和青少年的常规脱水补液治疗中,应优先选择含有131~154mmol/L钠离子的等渗晶体液,避免使用低渗液体。2017年发布的《儿童和青少年静脉补液:NICE指南概要》中提出了新的观点:不恰当的静脉补液可能会导致低钠血症,继而引发神经系统并发症。因此,合理的液体选择对改善患儿的预后至关重要。苹果酸醋酸林格液作为一种等渗、低氯的溶液,被推荐用于28天以上的婴幼儿及儿童,适合在手术中输注平衡电解质溶液。在低血容量儿科患者的治疗中,当单独使用晶体液效果不足且血液制品不适用时,余高锋教授建议术中可使用胶体作为补充剂。如果白蛋白供应不足,琥珀酰明胶作为人工胶体较之羟乙基淀粉表现出更好的安全性,适合作为优先选择。
讲者:杨旭东教授
讲题:儿童舒适化与口腔医学:儿童口腔舒适治疗的应用及进展
杨旭东教授指出,在儿童口腔治疗中,舒适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减少儿科患者的焦虑和疼痛反应。不同的舒适化方法各有优缺点,具体选择应依据儿科患者的个体情况、治疗需求和安全性评估。一项发表于J Clin Med的荟萃分析评价了近千篇文献,发现儿童牙科镇静剂中最常用的药物是氧化亚氮(笑气)和咪达唑仑。该研究建议采用联合技术,即氧化亚氮(30%~50%)联合咪达唑仑,以提高镇静效果和安全性。北大口腔医院的一项调查指出,口服咪达唑仑0.50~0.75mg/kg,单次剂量不超过15mg可作为笑气的替代方案。然而,由于其注射剂型口感苦,需要添加遮味剂,对于极度恐惧的患儿或4岁以下的儿童,单独使用咪达唑仑的效果较差,需联合使用笑气吸入法才能提高效果。随着镇静深度的增加,镇静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尤其在深度镇静时,需有麻醉医生的参与,以确保镇静的安全性和对潜在并发症的及时管理。这强调了在儿童口腔舒适治疗中,进行个体化评估和风险防控的必要性。
讲者:季庆英教授
讲题:打造有温度的儿童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通过创新举措,致力于为包括贫困、遗弃和临终患儿在内的所有孩子提供温暖的医疗服务。医院推行“打造有温度的医院”计划,听取患者需求,分项目改善服务。例如:B超替代CT减少辐射,术前允许舔棒棒糖缓解饥饿,打造“无哭声输液室”减轻儿科患者穿刺痛苦,并利用智慧医疗减少排队。医院还通过科普宣传、心理支持和居家照护提升服务质量。在人才培养方面,医院融入儿童友好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儿童体验、家庭获得感和医护人员的职业幸福感。舒适化医疗不仅保障儿童安全,还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季庆英教授以“源于爱,播撒爱,传递爱”作为最后的总结,充分展现了医院对儿童健康的深切关怀。
讲者:郑吉建教授
讲题: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麻醉科舒适化镇静中心建设经验与教训
郑吉建教授提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舒适化镇静中心于2024年7月1日正式成立,其核心任务是推动舒适化镇静理念的普及和提升。然而,当前在这一领域仍面临多重挑战,包括缺乏围绕舒适化镇静中心设计的诊室布局、学科发展规划、适合国情的权威指南和质控标准等。未来发展应着重于制定权威指南、完善质控管理、优化镇静方案,并推动合理收费标准的建立,确保舒适化镇静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通过这些改进,更多患儿将能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完成早期诊断与治疗,加速康复进程。
会议总结
在会议的最后,宋兴荣教授为整个会议做了简短而深刻的总结。在推动舒适化医疗的过程中,跨学科合作和有效沟通至关重要,能够确保诊疗方案的顺利实施和患儿的安全。未来,舒适化医疗应进一步加强学科间的协作,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让更多儿科患者从中受益。同时再次感谢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爱心企业对本次学术专题版块的大力支持。
(上述文字由vision麻醉眼界公众号自行整理自——CSA2024《儿童舒适化医疗,助力儿童友好医院建设》学术专题会议现场,不代表现场参会专家、嘉宾及其他相关人员意见。本文照片由vision麻醉眼界公众号自行拍摄)
转载需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麻醉·眼界》杂志官网:
http://www.anesthesiavisio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