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A2024|“醉”新精准 全“例”共赴“精准多模式镇痛”新理念专题会巅峰辩论赛圆满落幕

健康   2024-10-24 07:04   上海  


2024年9月27日

“醉”新精准,全“例”共赴,“精准多模式镇痛”专题会巅峰辩论赛于CSA年会会场再度开展。本次专题会由辩论赛和病例分享两部分组成,重点聚焦精准多模式镇痛(PMA)这一新理念的临床应用。精准多模式镇痛的核心在于如何在复杂的临床环境中实现真正的个体化管理。精准多模式镇痛理念为现代围手术期的镇痛诊疗指明了全新方向,不仅推动了学科发展,也为临床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为了更好地将精准多模式镇痛新理念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此次专题会特别邀请了全国各地的顶尖专家和优秀青年医师,共同探讨精准多模式镇痛的最新实践与应用经验。



01

思辨之旅开幕


本次“精准多模式镇痛”专题会的开幕仪式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申乐教授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李民教授共同主持。

致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俞卫锋教授为本次专题会作简要致辞。他指出,精准多模式镇痛作为我国的原创医学名词,代表了中国自主创新的重要开端。这一概念对于围术期医学的发展与创新具有重大意义。年会期间以辩论赛的形式来推广和诠释这一新名词,不仅是一次独特且新颖的尝试,更有助于参会者对精准多模式镇痛理念的深入理解。希望在座的听众们能够从此次会议中收获更多知识,参赛选手们能充分发挥实力,越辩越明,共同进步。


大咖云集

辩论赛正式拉开帷幕,在主持人的介绍下,此次辩论赛邀请到的重要点评嘉宾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俞卫锋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天龙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缪长虹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米卫东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克玄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英伟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王锷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袁红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杨立群教授(排名不分先后)



02

思维碰撞,唇枪舌战


辩论赛流程与规则介绍

此次辩论赛的规则简洁明了:双方各派出4位辩手,在50分钟内通过一辩陈词、攻辩、自由辩论、总结陈词以及评委提问等环节展开激烈比拼。


正方指导专家及辩手



正方指导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肖玮教授(线上) 


正方辩手从左至右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冯帅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李其沛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宣伟医师以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姜媛医师


正方陈词概要

正方辩题为:在精准多模式镇痛中,针对不同疼痛性质实施精准镇痛方案更为重要。疼痛性质的差异是制定精准多模式镇痛方案的核心依据。疼痛可分为切口痛、炎性痛和内脏痛,不同性质的疼痛在病理生理机制上各不相同,因而需要针对其特点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基于此,正方进一步阐述了精准多模式镇痛的三个关键优势:①它有利于促进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通过合理镇痛使患者能够尽早恢复饮食及活动能力,从而缩短术后康复时间;②它有助于提升医疗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确保患者在术后能够更安全、有效地度过恢复期;③它在卫生经济学层面也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有效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从而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正方总结




正方进一步论述了疼痛性质的重要性,强调根据不同的疼痛性质制定精准的镇痛方案远比单纯关注镇痛时机更为关键。他们指出,疼痛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镇痛时机的把握难以在每个患者身上实现精确预测,特别是在临床中,预防性镇痛可以在围术期的任何时间段给药以控制疼痛敏化反应。然而,仅关注镇痛时机可能无法全面覆盖疼痛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特别是忽略了更为剧烈和持久的疼痛性质,可能导致镇痛效果不佳,这也是部分预防性镇痛方案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之一。正方认为,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疼痛性质、术前状况、手术类型及创伤程度,灵活组合使用阿片类药物、区域阻滞药物、非甾体类药物及抗炎治疗,以制定适合患者个体化需求的镇痛方案,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镇痛效果和术后康复体验。



反方指导专家及辩手



反方指导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李偲教授


反方辩手从左至右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郭舒婷医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家铭医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邓姣医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施芸芩医师


反方陈词概要

反方此次的辩题为:精准多模式镇痛中,针对镇痛实施时机进行稍准镇痛方案更重要。反方在辩论中指出,精准多模式镇痛与预防性镇痛的理念密切相关,而预防性镇痛的核心在于超前镇痛,即在疼痛发生前,尤其是外科手术开始前就进行镇痛处理。这种策略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引起的伤害性感受信号传递,从而减少手术带来的生理应激反应。《英国麻醉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荟萃研究强调预防性镇痛能够减轻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此外多项研究也表明,无论是骨科、胸科、日间手术还是普外科手术,预防性镇痛都能有效减少术后疼痛及认知功能障碍(POGD)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


反方总结




反方在总结中强调,掌握镇痛的最佳时机能够让镇痛效果达到最大化。镇痛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减轻患者的痛苦,而这一过程不仅涉及疼痛部位和中枢的精准干预,还要求对疼痛发生和持续时间的动态把握。疼痛是一个主观的体验,不同患者即使面对相同的手术和病因,其疼痛感知也可能完全不同。因此,镇痛时机的选择尤为重要,必须针对患者个体的变化需求加以调整。在术前阶段,镇痛主要关注预防;术中则用于快速缓解疼痛;术后则需持续控制疼痛,以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通过精准掌握镇痛时机,医生可以为患者提供全程无痛的治疗体验,极大地提升患者的就医感受,进而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专家点评环节


本次辩论赛的八位选手表现出色,展现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敏捷的思辨能力,获得了在场专家们的一致高度评价。辩手们准确把握了“精准多模式镇痛”这一核心理念,精准多模式镇痛不仅要求对疼痛性质进行个体化分析和管理,更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精准把握镇痛的实施时机。疼痛的性质和时机是镇痛管理中相辅相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够最大化镇痛效果,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进程。这一思路符合现代围术期医学发展的方向,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指导框架。


总结与展望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天龙教授为辩论赛做了最后总结,他鼓励年轻医师们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继续深化理论学习,提升实践能力,灵活运用多模式镇痛理念,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精准的疼痛管理方案。此次辩论赛不仅是一次知识与经验的碰撞,更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助力推动精准多模式镇痛理念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03

学术分享,真知卓越


学术授课环节由中日友好医院李卫霞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陈万坤教授共同主持。

主持




李卫霞 教授

陈万坤 教授


讲者: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廖琴教授




讲题:围术期镇痛的思考与病例分享


廖琴教授基于多个临床病例,分享了在麻醉镇痛方面的宝贵经验,强调精准镇痛应采取多模式和个体化的策略。她指出,良好的疼痛管理至关重要,尤其是区域镇痛技术的应用能显著提升镇痛效果。羟考酮作为唯一的μ、κ双受体激动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多项指南和共识中,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尤其对内脏痛具有显著疗效。可以考虑将羟考酮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局部麻醉药及神经阻滞剂等药物联合使用,形成多模式镇痛方案。通过将羟考酮与其他镇痛方式,如NSAIDs、局部麻醉剂以及物理治疗相结合,能够更为精准地控制疼痛。这种多模式镇痛策略不仅能够提供更加全面的疼痛缓解,还有效减少了对单一药物的依赖,进而降低了副作用与耐药性的风险。


讲者: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冯雪妍教授




讲题:一例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麻醉管理


冯雪妍教授分享了一例复杂的高龄患者病例。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陈旧性脑梗塞等病史。患者入院后仍感到剧烈疼痛,因此麻醉医生在术前于“领结征”区域实施了超声引导下的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疼痛。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连接生命体征监护,并给予羟考酮和右美托咪定以实现镇痛和镇静。麻醉方案选择椎管内麻醉结合神经阻滞,考虑到区域阻滞可能导致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故术前预先给予胶体液300ml,同时,依据脉搏压差(PPV)进行液体冲击试验,实施小容量液体持续输注,并在必要时给予小剂量α1受体激动剂,以避免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采用复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实施多模式联合镇痛,经过精心管理,患者于术后第四天顺利出院,预后良好。


专家点评环节


来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军教授,南京鼓楼医院顾小萍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的雷迁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林云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剑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陆智杰教授参与了点评。

专家们认为,预防性镇痛作为一项有效的策略,髋部骨折患者在急诊科即可进行超前镇痛,将镇痛时间前移,有效缓解疼痛。术中则更需要密切关注术中的隐性出血情况,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心脑血管问题更是需要仔细考虑。临床工作不能一味依赖指南,必须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尤其是在镇痛方案的选择上要更加注重个体化管理。关于精准多模式镇痛的实际应用,除了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案外,如何控制其副作用,以及如何选择最佳的处理时机,都是临床医生在实施该技术时必须重视的关键点。精准多模式镇痛的核心目标在于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这不仅有助于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还能降低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并发症风险。



04

专题会小结

总体而言,此次会议通过辩论、讨论及病例分享,深化了参会者对精准多模式镇痛的理解,展示了PMA在未来临床实践中的广阔前景。在麻醉和围术期管理中,精准镇痛是提升患者舒适度和安全性的关键。未来,随着该理念在临床中的进一步推广,更多患者将从中获益。



 合影留念 

(上述文字由vision麻醉眼界公众号自行整理自——“醉”新精准,全“例”共赴,“精准多模式镇痛”专题会巅峰辩论赛现场,不代表现场参会专家、嘉宾及其他相关人员意见。本文照片由vision麻醉眼界公众号自行拍摄)






往期回顾



“醉”新精准,全“例”共赴|“精准多模式镇痛”专题会议精彩瞬间

“醉”新精准,全“例”共赴|“精准多模式镇痛”新理念青年医师辩论赛精彩瞬间

“醉”新精准,全“例”共赴|第一期“精准多模式镇痛”新理念研习班顺利召开!

“醉”新精准,全“例”共赴|第二期“精准多模式镇痛”新理念研习班顺利召开!





转载需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麻醉·眼界》杂志官网:

http://www.anesthesiavision.cn/

vision麻醉眼界
分享学术荣誉,共享思想果实,为中国医生提供学术氧气,打造至臻,持之以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