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葛亮《燕食记》,在地方的唇齿间感悟文字的好味 VOL.1460

文化   2024-10-09 12:54   上海  
葛亮(1978-)是正统中文系出生的作家和教授,其文字下面是饱读诗书的自如,故事构建在松弛中又能有其巧妙,最早在诚品书店想买的是《北鸢》,当时翻看了几页觉得担心自己“读不懂”,时至今日,读了《燕食记》,却被其中的妙笔和巧思打动。
带有方言风格的写作有几个能手,金宇澄的《繁花》,薛燕平的《琉璃》,莫言所有书里的山东方言和俗语,沈从文的《边城》,再加上今天葛亮的《燕食记》等,每种方言的精髓,是作家故事中的增味,一个地方的方言,在一个地方的唇齿间流转,记录的是一个地方人的思维习惯和文化特点。
考验的是读者的包容心,不懂粤语和上海话,并不影响读者去阅读《繁花》和《燕食记》,而这样的小说作品,如果拍成电视剧且只看电视剧,是大大的可惜,好的书所持的丰富味道和层次,是电影电视通过简单的情节串联、画面、对话无法表白完全的。
《燕食记》里对熬制莲蓉的场景和香气描写,有十几次,没有一次重复,电视怎么拍?老匠人和老师傅的执着、严苛、无人传承的寂寞和失落,如何打动观众?而在阅读中,作者将生活经验和想象空间营造出来,通过文字这样最不浪漫、最直白、最缺乏花里胡哨装潢的方式记录下来,最后由读者自家去完成对完整故事的想象。
葛亮的《燕食记》,个人觉得书名取得不好,像散文集,而其实是一部编织严谨的小说作品,讲了几代粤菜厨师的人生故事和厨艺传承,大的背景是清末的广东到了近代的香港,几代人经历了战乱和背井离乡,小处是围绕着三代厨师的家庭变迁和爱恨离愁,没有什么大波大澜,有学艺艰辛,有身世凄苦,有家族没落,有爱而不得……
文字是很奇妙的东西,很少有人愿意承认自己不读书,说自己读书的人说自己在看闲书,还有人把读公众号和网上芜杂的碎片信息当做阅读,于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接近文字,再加上庞杂的素材、敷衍了事的烹饪手法,毁了很多人的阅读口味,最后也分不清孰优孰劣,久而久之,能一口气写八百个字的人,就叫做“写的真好”,逻辑混乱,用词不当,故弄玄虚,装模作样,毫无写作目的的散弹流水账竟然被奉为“文笔一流”。
而也是读了葛亮的作品,我才深深感叹,将写作、文化研究当做正经事,耐心做的人,真的仍然有。《燕食记》看起来很过瘾,但是不好写,故事背后是有对实事和近代历史的研究,是对粤菜和上海菜的厨艺刀法的了解,是对传统厨师中师徒文化和情意的理解,不能只是食客还需要是一个懂得厨艺精髓学者,落到写作,还必须有行云流水的轻盈感和情节组织的趣味性。
对美食有兴趣的人可以读,对平凡人爱恨情仇有共情的人可以读,对文字之美有好奇的人可以读。

慢生活画廊
年轻,从苏醒时慢慢生活。——一个年轻人自己的原创文字、图片发行平台。分享生活、阅读、成长的体验。你可以是读者,更可以是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