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 | 缝纫体验,“缝缝补补又三年” VOL.1453

文化   2024-09-24 21:49   上海  
一开始玩缝纫,就觉得是个很耗费时间的事情,它和任何手上的技艺一样,需要堆积很多的时间才能累积出经验,有一些坑一定要亲自踩才刻骨铭心,而眼光永远比手要高很多,和绘画、写作、瑜伽一样,我会看到很多人入行以后,又难免陷入“匠”的境地,有技巧,却缺乏激情去回望美和发现美。
还好我学艺向来不精,得以勇敢地用各种方式揣摩和感知世界。
缝纫到目前为止我最多花了一百个小时,有做过自己的衣服和包包,有几次心中有宏大的目标想要做T恤衫给朋友,结果两边的袖子宽窄有区别,只能让大白消化,经常跟大白说的话就是,我明天给你做个……,大白说,能不能不要把我当作洋娃娃了,根本穿不完。
虽说如此,他总是认真检查我的作品的针线,叹息我的手工距离老裁缝的作品,需要打磨的地方太多,还经常提出一些整改意见:“这个袖子如果不平的话,做瑜伽的话,身体就会觉得不平。”
“你可拉到吧,很多女生的运动内衣还是单边肩带的呢,你怎么解释,我的衣服还让你体验了一下这种不对称的设计,多么难得。”
缝纫让我最初的领悟是那句话:“缝缝补补又三年。”最原始讲的应该是对旧衣服的破损进行修补,就能继续穿的意思,后来又用来讲一段关系,虽然可能千疮百孔,但是修补修补以后,总能将就着往下继续走。而我的领悟却是,缝纫本身是一种“魔术”——将“见不得人”或者说不够光鲜亮丽的部分藏起来。
一个完美的缝纫作品,就像一个完美的朋友圈一样,记录的总是高光时刻,年轻,貌美,成功,欢笑……原始的缝纫是将布料通过剪裁以后粘合到贴合身体形状的地步,而后来的人的审美要求是将缝补的痕迹藏起来——看不到线头和布料的毛边。再发展到后来,就是要将每一个出口都处理得板正和端庄,领口,袖口,衣角,裤脚,裤腰……等。
于是那些缝纫好的人,除了要有巧手,还要有巧思,每个人都是藏拙和彰显优势的魔术师,他们在不停地推进缝纫技术的进步,又变平凡为奇迹,将每一个面料、线条、花边组合起来,各司其职,打造细节的精致和整体的和谐。
虽然我的技巧仍然不如人意,但是通过这些粗浅的学习,终于算是能与裁缝对话的人,也懂得欣赏好的手艺。也很感激我的朋友,源源不断地将慢生活画廊的文创包包,背出新意,最后成为了一个绘画的素材。
闺蜜发了她去吉卜力展的照片,说这个包有一种祛除班味儿的效果,这款南瓜的面料是一款日本的设计师布,之所以能传递松弛感,是南瓜的形状和排列都没有过分规整,在视觉上就不造成紧张。
回到了陈老师对我的指导,利用自己的性格去自信地画,以及保持当中的“拙”劲,放弃规则,保持热情。生活没有标准答案,各样的体验,最后会打通关节和壁垒,来给人灵感。

慢生活画廊
年轻,从苏醒时慢慢生活。——一个年轻人自己的原创文字、图片发行平台。分享生活、阅读、成长的体验。你可以是读者,更可以是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