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巫鸿《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寻找中国画欣赏的视角 VOL.1458

文化   2024-10-03 13:56   上海  

巫鸿老师(1945-)是芝加哥大学的教授,研究重心是美术史,在国内的主要出版物围绕中国艺术史。《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关注的是女性空间绘画,打破了传统只讲仕女图或者美人图的仅以人物为中心讨论的女性主题中国画,将女性置于环境中,探索其空间构成,两性关系,文字与图像的互动。

对于非美术史研究的普通读者来说,读这本书的乐趣在于寻找中国画欣赏的某些视角。在博物馆欣赏到祖先的美术作品时,可以提前了解到,女性题材的绘画在中国绘画中的地位如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种题材?唐伯虎的美人画有什么巧妙的设计?看画一定要了解美术史吗?

美术史是个很微妙的存在,作为美术作品的观众,我个人赞同以画面的自然印象来考虑它是否动人,也就是说第一眼印象,想得多反而可能会有“不自然”——抽象解读歪曲了绘画给人的直观的、感性的印象。

但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中国画也好,西方历史上出现的以圣经故事为背景的画,绘画对象本身,就包含了寓意和背后的故事,于是,了解背后的故事,无疑非常有助于我们去读懂画面的内容和传递的情绪。

女性题材的绘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不高,米芾(fu2)是北宋书画家,他在《画史》中表达了当时的画科高下分类:“鉴阅佛像、故事图,有以劝诫为上,其次山水,有无穷之趣,尤是烟云雾景为佳,其次竹水木石,其次花草,至于士女翎毛,贵游戏阅,不入清玩。”

也就是说仕女图和美人图不过是拿来玩玩的,不入主流文人眼,以此为主题的画者,很难在当时的艺术圈和社会获得比较高的地位。那么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收藏于大英博物馆,全画十二段,现仅存九段)却成为了千古的绝唱,这就要聊到这幅图产生的原因和代表性了。

《女史箴图》局部,“欢不可以渎,宠不可以专”

其创作背景是顾恺之根据晋诗人张华的《女史箴》一文所作,文章是告诫皇帝后宫中的女性崇尚妇德的,画面配以文字解说,有固定的传说来树立道德典范。这样一来,画因为有了教育寓意而得以拔高了收藏价值,可以窥见当时的社会价值观。

这种训诫从宫廷走向了民间,就产生了《列女仁智图》,描画的训诫故事相当触目惊心,例如,梁高行自毁容貌,讲的是梁国的寡妇由于貌美性情高洁,求婚者不断,梁王也觊觎其美貌,她为了守节而自毁容貌。在识字女性不多的古代,通过画面传递这样的传说以劝诫女性坚持当时的道德准则,在今天看来相当荒唐,但很明显这种为女性单独制定的道德标准在今天仍然存在,最典型的一个词——检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意识形态也在发生悄悄的变化,南北朝时期画面中开始描写魏国王子回封地图中经过洛水时遇见神女发生的浪漫爱情故事,也就是曹植写的《洛神赋》。

《洛神赋图》局部,告别篇章

图画的地位来自于一种突破,传统中国女性都被藏于深闺之中,很难有和男性直接无遮拦地出现在同一空间中的情景,而这个浪漫的爱情以神话的形式发生,就让会面成为了一种可能性,也让绘画有了一次大胆的突破。

杨贵妃教鹦鹉图局部(辽代壁画)

《簪花仕女图》唐代,周昉(传)

《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一段,顾闳中(五代)

而真正让女性题材画作得到发展的,却是从明清开始盛行的青楼图像,在之前的图像中无论是仕女图还是列女图,都传递着画家的政治观点或者想要表达的教育意义。而明朝的繁盛时期,娱乐声色的蓬勃发展,青楼与名妓应运而生,恰恰是在这些名妓身上,女性才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情(琴棋书画)以及与男性的正面沟通。

唐伯虎和陈洪绶,在官场上失意,用画笔来展现能拨动他们才情的美丽而有才华的青楼女子,唐伯虎特别擅长用古人的故事来隐喻自己的情感,这是他的巧思也是一种创作,所以在他的画作中通常也会有文字说明。

看画不一定非要了解详实的美术史,而储备一些基本的常识和讯息,对看传世名作,能增加一些趣味点,就好比我们仰望天空看到色泽微妙、层层堆叠的云,看过迷雾笼罩的大山,再去看别人的绘画表现,能增加一些共情的可能性。

在绘画中,什么时期以及什么身份的女性能处于公共的场合?绘画是如何从宫廷赏玩和巨富商贾的收藏中走向民间,获得更多的观众?多一些好奇,就能一些欣赏的角度和乐趣。

唐寅 《陶榖赠词图》 绢本彩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相关阅读

阅读|从谁是中国画的观众说开 VOL.1091

慢生活画廊
年轻,从苏醒时慢慢生活。——一个年轻人自己的原创文字、图片发行平台。分享生活、阅读、成长的体验。你可以是读者,更可以是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