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真正接纳自己的孩子,才有力气去拥抱世界

育儿   2022-07-05 22:02   河南  
“点击蓝字 / 和我一起成长吧”
昨天是周一,在家呆了一周之后,我又要出差了。
订了下午高铁的车次,于是有了早晨陪孩子户外,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间。
一开始,我们一起吃点东西,聊聊天,孩子都挺高兴的。
后来,她突然间说,妈妈,我不想让你出差。
我说,嗯,你不想让妈妈出差,妈妈出差了,你会很想妈妈。
她说,是的。
我说,想妈妈还是挺难过的。
她说,是的。
这样回应了她几句,她问我,妈妈,所有的工作都要出差吗?开宠物店需要出差吗?
我说,开宠物店可能也需要出差,比如有了新的技术,新的知识,也要去学习。
她说,妈妈,你出差是去学习吗?
我说,有时候是去学习,有时候是去其他地方工作。
她说,妈妈,康康爸爸就是去另外的地方工作,对吗?(康康爸爸是老同学,现在是外交人员,在驻外使馆工作。)
我说,是啊。康康爸爸是外交官,他在巴黎工作。
她问,什么是外交官呢?
我说,外交官是要处理国家和国家之间关系问题的人。我们的国家需要和别人交朋友,需要派一些人到其他国家去工作。这些人就是外交官。
(恕我对外交工作理解得太肤浅。。。)
我们这样一路聊着,走到了幼儿园门口。我把被子递给她,看着她拖着被子走进学校的背影,心底浮现一句话——被接纳的孩子才有力气拥抱世界。

没有坏情绪

我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体验,当孩子跟你说一些负面的情绪时,其实自己是害怕的。
就像孩子跟我说,不想让妈妈出差。以前我是很害怕听到孩子这样说的。
这种害怕里一方面是我因为没有办法改变工作的现状而感到无能为力,另一方面是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和处理这样的情绪,我以为只要我赞同了孩子的情绪,就是允许了孩子的懦弱,他就会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所以很多时候,当我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选择压制或回避,否定孩子的情绪,或者顾左右而言他。
这样做在短期内会产生一定的效果,让孩子不再提这件事。可是对于孩子来说,那份情绪并没有消失,它会在以后的很多时候自己跳出来。
后来,我尝试去接纳孩子的情绪,不加任何评判地去倾听她。一段时间后,我发现,选择接纳孩子,就像给了她一个情绪的出口。最开始,的确会呈现愈演愈烈的火山爆发状态,需要强大的内心去承接和包容,对我来说也是非常大的挑战。
但从长期来看,当孩子一次一次地体验不同的情绪,经历情绪从高到低的过程,他会渐渐认识到自己不同的感受,也会明白,无论是想念和难过,都只是一种情绪而已,自己可以想办法缓解和应对。情绪不是洪水猛兽,只能任其摆布。
所以,从更长远的时间来看,被接纳的孩子是能够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更为平和且有力量。
就像昨天早晨我回应孩子的情绪,我说,你会想妈妈。其实在当时说那句话时,我已经做好了迎接孩子情绪火山的准备,可是她只是回复我说,是的。
那句“是的”就是在说,想妈妈是真的,但它就是一份想念而已,和其他情绪并没有太大差异。

接纳自己才能拥抱世界

《自尊的六大支柱》中讲到的第二大支柱就是自我接纳。
作者在书中说,当我们充分体验和接纳消极情绪时,就能将其释放出来;一旦获得释放的空间,这些情绪就不再占据我们的内心,而是逐渐消退。
P.E.T.中,面对孩子的情绪和问题,给父母的最好的建议就是倾听。而倾听的目的其实就是接纳孩子的情绪,给孩子一个出口,让他的情绪流淌出来,慢慢恢复理智。
出差前与孩子的对话,让我非常清晰地体会了这样的一个过程。
刚开始,孩子是有情绪的,她害怕妈妈离开,不停地跟我说自己的担心。在我反复地回应她,把她内心的想法说出来之后,能感觉出来,她慢慢地从情绪中走了出来,开始思考,什么样的工作需要出差,并进一步引申到了她了解的其他工作。
这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一个被接纳的人,一个接纳自己的人,才能从自我消耗中走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探索和体验中去。
如果一个人不能识别自己的情绪,花费大量的时间纠结自己是否该有这样的情绪,这样的情绪是不是错的,哪来更多的精力来做其他事情呢?
所以,接纳孩子并不是纵容孩子所有的行为,也并不是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好。接纳孩子的终极目标,是让孩子接纳自己,有力量去面对那个时好时坏、并不完美的自己。
只有当我们真的做到接纳自己,才会降低自己的内耗,有更多的力气去拥抱整个世界。
这不只与孩子有关,也与我们的自我成长有关。
我是VIVI,职场妈妈一枚,
时而迷茫,时而焦虑,
但从未放弃在与孩子对话中探索和寻找自己,
一起上路吧~
VIVI的麦克风
哈喽~感谢你的到来~我是VIVI,职场妈妈一枚。想做更好的自己,陪伴孩子共同成长,也想在有限的外部环境下为自己和孩子寻求探索和成为自己的机会和可能。一起上路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