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到围城,风雨15年,那些婚姻中重要的事儿

2024-09-15 08:02   瑞士  

关注我,一起人生破局吧~

今天插播一篇文章,写一写我和杨先生一起走过的15年。
910日是教师节,也是我和杨先生的结婚纪念日。
到今年,我们已经结婚整整13年了。从恋爱算起来,也一起走过了差不多15年。
回头看我们俩一起走过的日子,有很多的不容易。

从毕业开始,我们互相支持,慢慢在一个城市站稳脚跟;

走过婚姻的低谷,我们一起成长,逐渐找到独属于我们的相处模式。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能够遇到一个与自己同频,愿意理解我,接纳我,允许我折腾,陪我一起探索和成长的人。

回头看过去的15年,尽管我们也经历过危机,差一点走到尽头,但好在最后触底反弹,关系变得越来越好。

1/

共同维护的边界感

有一句话说,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儿,而是两个家庭的事儿。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句话没毛病。

但如果我们以这样的心态去经营小家,问题就大了。

当我们选择组成家庭,不是拖家带口,带着爸妈,组成了一个6人组织。

而是,我们分别从原来的组织中跳出来,两个人组成的小家庭是核心,而双方家庭中的其他人,则要向后退一步,变成我们的关联方。

关联方的意思是,我们有互动,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但彼此不应该介入对方的生活。

而对于小家庭中的两个人来说,解决好自己这方的问题,为小家庭争取空间,是自己的责任。

两手一摊不作为,任由另一半和自己的家庭直接交锋,在婚姻中是不负责任。

我和杨先生都是初中就开始离家上学,之后一直在外求学。

杨先生更是从大学开始,就开始自己打工赚学费,甚至有时还会补贴家用。

因为这样的经历,我们俩的独立性都很高。

工作之后,虽然和其他人相比,我们的家庭给的支持没有那么多,我们没有现成的房子,工作中也需要自己打拼。

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在自己家庭中更多的决定权。

我听到过很多人抱怨父母管得多,自己不自由。

其实我想说的是,你不能既想要人家东西,又不想听人家的话,这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好事儿。

拿人家手短,吃人家嘴软,流传了这么多年的老话,都是有道理的。

选择依靠父母,就是有所求,也就意味着在很多方面没办法做到绝对独立,这是事实。

除了因为家庭原因,我们独立性都很强之后,我们俩心里也都很清楚,小家庭的关系比其他关系更重要。

我婆婆家在农村,我和杨先生的房间没有取暖设备,冬天就会特别冷。

刚结婚的时候,我每次过年回去,都要冻感冒。后来有了孩子,我也不太愿意回去了。

这样的情况,就是典型的回谁家过年的问题。

我们是如何解决的呢?

我怀孕那一年,春节前夕赶上我得阑尾炎,出院后不能太折腾。我们选择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后来孩子出生年纪小,我不想回婆婆家,但杨先生觉得春节在媳妇家过不好听,也不想回我妈家。

我们的选择是,那就自己过,趁着春节假期带娃出去旅行。

后来,孩子慢慢长大,杨先生还是想要回老家。

这种情况下,在很多电视剧里,或者是我们身边的经历,家里的爸爸都会各种道德绑架妈妈,要求带孩子回老家。

但杨先生从来没有强迫过我,而是自己想了办法。

他提出来,我们回老家可以不在家里住,去县城找一个酒店,反正我们也有车,开车也就半个小时就到家了。

我也欣然答应。之后,回老家对我们来说,再也不是什么问题,甚至因为住酒店,娃还爱上了回奶奶家。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我这样做不懂事,回家不在家里住像什么话。

但杨先生从来没有这样说过我,而我也选择理解他。

他想陪爸妈的时候,我们就在家呆的时间久一些,等二老睡下了,我们再离开。

很多人在婚姻中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在意别人的说法,胜过在意自己的另一半。

我这样做,亲戚朋友怎么看,父母会不会不高兴?

但我和杨先生始终坚持,别人怎么看,不重要,对方是否舒服,才更紧要。
毕竟将来跟你走一辈子的,不是别人。

2/

不执着于过去的可塑性

当你想要找另一半时,是抱着怎样的预期呢?

回想最开始我和杨先生在一起,我的感觉是,我希望有一个人走进我的生活。

或者说,我希望有一个人加入我,跟我一起以同样的方式生活。

但随着我们生活的时间越来越久,这种模式也越来越不适用。

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非黑即白,在我眼里,跟我一样的,是好的,不一样的,就是不好的。

于是结婚的前几年,我拼命想要把杨先生改造成我想象中的样子。

只要他跟我不一样,或者跟我预想的不一样,我就会生气、着急,甚至不依不饶。

但后来,我慢慢明白,自己身上烙下的行为模式,其实并不完全是属于自己的。

它是自己二十多年成长中,家庭环境和父母行为模式的烙印,惯性很大,但并非不可改变。

两个人走到一起,不是按你的,或者按我的模式去生活,而是要一起探索属于彼此的新模式。

所以,当两个人决定步入婚姻,最应该做好的准备,不是幻想之后一切顺遂,幸福开心。

而是要做好准备,准备好迎接冲突和矛盾,并时刻提醒自己,我的做法不一定是对的,他的做法也不一定是对的,但我们可以找到适合彼此的。

我听说过很多闹离婚的故事,其实说到底,似乎都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事儿,但似乎双方谁都不愿意让步。

这其中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我们深陷于自己曾经养成的模式之中,并理所当然地认为它就是对的。

但其实,我们坚持的不一定是对的。也或者说,本来也没有绝对正确一说,它只是属于你过去生活的模式,不一定适用于未来的日子。

有句话说,再美满的婚姻也有过50次想离婚的冲动。

生活在一起的两个人,有矛盾很正常,没有矛盾的是科幻片,但重要的是,双方都愿意尝试用新的方式去解决矛盾,面对生活,才是美满婚姻的基础。

3/

无条件的支持

我跟杨先生在一起的15年,有一件事可以说得很绝对,那就是,对于我的每一次提议,他从来没有说过不。

我爱规划,喜欢出去玩。每一次只要我提议,他从来不会拒绝,也不会泼冷水。

听起来,这些似乎挺简单的,但实际上,找到一个不扫兴的伴侣,其实并不容易。

日常生活中,我经常能看到,一方提议,另一方反对,或者提困难。

杨先生从来不会如此。

最典型的就是我决定选择外派工作,他从来没有说过不,也没有摆困难,制造障碍。

在每一个环节,他都是支持我,鼓励我。

可能很多人说,出来工作的是我,他来了之后又不用上班,有什么好反对的。

我觉得这话说得并不客观。

在中国人的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内是根深蒂固的。

如果是男士出国工作,女士陪同一起去,在很多人眼里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反过来,似乎就不太一样。

所以,我一直都清楚,对于我们家这样的一个决定,贡献最大的不是我,而是杨先生。

如果不是他义无反顾地支持我,我也不会如此坚定地迈出这一步。

而他的义无反顾,比我下决心换岗位,来得更不容易。

他所承受的压力,是我无法感同身受的。

我之前我说过一句话,尽管我们家看起来是我整天风风火火,做很多决定,操持很多事儿,但实际上,我们家的定海神针是杨先生。

因为如果没有稳如泰山的他,我就会像一个无根的草,飘摇没有力量。

而正因为有了他,才让我可以放心地到处闯荡,做自己想做的事儿。

以前我总以为,杨先生的支持和附和是因为他无所谓。

但现在我明白,不泼冷水不抱怨背后是他稳稳的自我,因为不害怕面对问题,相信万事都有办法,所以才在任何时候都能随遇而安。

这份随遇而安,就是我们家的镇山石。

//////////////////////
前几天我跟杨先生说,我们也风风雨雨15年了。

他说,下一个15年更精彩。

第一个15年走得并不容易,但好在一切都走上了正轨,我们也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路。

希望下一个15年,是充满惊喜,不断迎接崭新人生的日子。

也祝每一位身在围城中的朋友,都能找到适合彼此的方式,过有滋有味的人生。

往期推荐

一字之差的转念,让婚姻跨过危机,走得更远

突然间明白,这才是婚姻走下去的良药……

荐书:《亲密关系》让我进一步理解遇见和成长的意义

我是VIVI,职场妈妈一枚,
时而迷茫,时而焦虑,
从未放弃在与孩子对话中探索和寻找自己,
一起上路吧~

VIVI的麦克风
哈喽~感谢你的到来~我是VIVI,职场妈妈一枚。想做更好的自己,陪伴孩子共同成长,也想在有限的外部环境下为自己和孩子寻求探索和成为自己的机会和可能。一起上路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