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启蒙最重要的是什么?娃瑞士入学两周后,我有了新的答案

2024-11-10 08:03   瑞士  

点击蓝字 和我一起成长吧~


英语,是我在娃学习方面唯一的执念。

我一直觉得,学好一门语言,能够打开一扇认知世界的大门。

所以从娃两岁起,我就开始给她做英语启蒙。为此,还加入了一个“虐妈”的双语启蒙组织。

从和她一起玩游戏,到一起读分级、绘本,再到让娃自己读,我一路按着老师说的方法,幻想也能培养出英语“牛娃”。

奈何自己不给力,晒网的时间总是比打鱼的时间长,最后成了个“烂尾工程”。

说实话,为这个事儿,我也是时而沮丧,时而后悔的。
总是想着,要是自己能再挤出点时间,要是自己英语能再好点,孩子应该也能再上个台阶吧。

但是最近,娃在瑞士入学后的经历,治愈了我的纠结和犹豫。

我也突然间发现,自己虽然坚持得不咋地,但无形中却保护了孩子学英语最重要的东西。

半吊子英语竟然成就社交“牛娃”?

如我前面所说,虽然英语启蒙我们做了好几年,但其实步伐一直小且慢。

同期入工程的孩子,有参加希望之星的,有流利复述小猪佩奇的,有英文对话无障碍的。相比之下,我们就是拖后腿的一批。

带娃出国上学,我也不是完全没有顾虑。

我知道她英语没那么好,尤其是到后来,我也基本上日常不怎么跟她说英语玩游戏了,她的口语应该也不咋地。

所以,第一天送娃上学,我也是心里惦记,忐忐忑忑。

晚上娃睡着后,我赶紧问杨先生,今天接娃的时候,娃咋样。

杨先生跟我说,他去得有些晚,但一起接娃的妈妈问他,小C学过英语吗?看她还跟别人用英语聊天呢。

说实话,在我心里,我觉得她这一天可能是非常煎熬的,能跟别人聊天,我也是万万没想到。

前两个周末,我们仨人一起去施皮茨。

中午,我们在一家餐厅吃饭。中途,娃跟我说,牙缝里边塞了肉,需要牙签。

我说,你可以去问一下有没有牙签。

之前在国内的时候,让她自己去要东西,她其实都不是很情愿。所以这次,我最初只是一个建议,如果她自己不愿意去,我也能接受。

没想到,她自己真的去前台,用英语要来了一根牙签。

午饭后,我们在湖边溜达,她想吃冰激凌,我们又建议她自己去买,买完又自己去要了勺子。

她举着两个球的冰激凌,一边吃一边跟我说,自己买的冰激凌可真香!

看着她那个样子,我突然间觉得,我这个启蒙的工程,似乎也没完全烂尾。

英语启蒙到底为了啥?

回想之前给孩子做英语启蒙的经历,最开始,自己的想法就是觉得多会一门语言,就能多一些了解世界的机会。

启蒙的初心是希望能让孩子能够更快乐地习得英语,有机会多读一些不同的书,多看一些不同的风景。

后来,我加入了双语启蒙的工程。

不得不承认,整个启蒙路径设计是好的。它从游戏开始,让孩子先熟悉日常用语,再逐步开始读书,慢慢过渡到孩子自己读。

最开始我也是希望能够全程陪伴,让孩子平滑地过渡,在日常生活中体会英语的乐趣。

但在后来真正做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起加入工程的孩子,因为家庭环境不一样,进度慢慢就展现出了差异。

我经常在朋友圈看到一些娃,口语很流利,或者指读很顺利。相比来看,我们的进度像蜗牛,看着让人着急。

于是,我也开始着急让孩子复述、指读,加大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那一段时间,孩子的英语的确是看到了进步,只是她对英语的感觉似乎跟以前不同了。

她不再觉得看动画片是乐趣,也没那么喜欢跟我一起读英文书了。

好在这种情况,没过多长时间,我就放弃了。

但我当时放弃的原因是,我意识到了每一个进度不同的孩子,背后是不同的家长和家庭。

那些口语流利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想尽办法创造机会说英语的家长;

那些指读顺利的孩子,背后也一定有一位有大量时间陪孩子的父母。

反观自己,我知道我做不到,于是我决定放过自己,能做多少做多少,也不对孩子提过多的要求。

只是没想到,当时一个放过自己的转念,却保护了孩子说英语最重要的因素。

学好一门语言最重要的事

语言的根本性作用是沟通和交流。

无论是听说读写,都是为了实现跨语言的连接。

这也应该是英语启蒙最重要的目的。

在这个基础上,维护孩子表达的意愿,保护孩子对一门语言的兴趣,比本身认识多少单词,学会了多少语法更重要。

我是从娃2岁开始给她做英语启蒙,她也问过我好多次,为什么要学英语,我给她的答复都是,这是一门使用国家最多的语言,如果会英语,你就可以去更多的国家,看更多的风景,交更多的朋友。

我也会用她爱的动画片角色来给她讲,比如爱莎住在遥远的北欧,但那里也可以讲英语。

我始终是希望她了解,语言的作用不只是说得好,写得好,考分高,而是为了更多的连接和沟通。
15年前,我第一次跨出国门,雅思一次性考了7分,应该说英语不错。

但那时候,我每次张嘴都在纠结对与错,担心别人的眼光和评判,即使语法和词汇很厉害,也很难跟别人顺利的沟通。

15年后,我再一次到另一个国家工作生活。当年考雅思的内容早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我却觉得自己英语比之前更好了。

而这个好主要源于,我不再担心别人的眼光,不害怕别人说我听不懂、说不好,敢于开口和面对问题。

去年,童行组织寒假新西兰营地活动,我也去群里看了看。

当时有家长问,孩子英语不太好,是否能参加这期营地。

郝景芳老师给的答复是,如果英语不好,但是即使连比划带猜的都愿意沟通,那就可以参加,也一定会有进步。但如果因为觉得自己说不好就不开口,那可能还是不太适合。

我自己的体验也是如此。

任何一种技巧都是在应用中不断提高的,语言也不例外。

因此,愿意说,愿意用,从长期来看,对于学好一门语言,才是最重要的,也才有可能让多年苦学有用武之地。

回看自己当时的放弃,本意是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能,放过了自己。

但同时,也因为我的“放弃”,卸下了孩子身上的压力,并让孩子始终认为,英语就是用来沟通的工具,保护了她对英语本身的兴趣。

当她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尽管也只是半吊子,甚至半吊子都不是,但她依然愿意尝试用它来沟通。

如果从孩子的进度来看,和同期其他孩子来比,我们一定是落后的,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

但从孩子来到瑞士后的表现来看,我又没有完全失败,甚至可以说实现了自己最初的目标——让英语带她见更多的世界,认识更多的朋友。

/////////////////////////
最后的最后:

英语的启蒙不是家庭必备,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英语,花多少时间搞英语,只是不同家庭的选择,没有任何优劣之分。

也有很多跟着学校学习的孩子,最后也一样能流利沟通,并不仅仅依赖启蒙教育才能学好英语。

只是如果选择从幼儿开始启蒙,目的也不只是为了教学进度,那就应该考虑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适当地平衡进度和兴趣。

如果脱离实际情况,一味求进度,破坏了孩子对英语的兴趣,就本末倒置了。

往期推荐

学习真的可以快乐吗?

如何唤醒孩子的内驱力?聊聊一件小事带来的启发

中学普遍衡中化,普通家长如何让孩子成为应试教育的幸存者

我是VIVI,职场妈妈一枚,
时而迷茫,时而焦虑,
从未放弃在与孩子对话中探索和寻找自己,
一起上路吧~

VIVI的麦克风
哈喽~感谢你的到来~我是VIVI,职场妈妈一枚。想做更好的自己,陪伴孩子共同成长,也想在有限的外部环境下为自己和孩子寻求探索和成为自己的机会和可能。一起上路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