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月亮圆不圆? | 聊聊几件不起眼的小事儿

2024-05-26 08:01   瑞士  
“点击蓝字 / 小V同学求关注~”
从我三月初到苏黎世,已经2个多月了。

这两个月,我一直在尝试总结一些值得分享的差异。

让大家感受一下,国外的月亮圆不圆。

但我后来发现,从宏观层面来说,抛开背景谈差异,其实意义并不大;而从微观个人角度来看,其实人性本质上是共通的,并没有谁比谁更好。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几件让我自己思考的小事儿。

街上拄拐的人多了

来到这边之后,我发现街上腿脚受伤拄着拐的人变多了。

跟当地同事聊天才知道,都是运动惹的祸。

瑞士是著名的滑雪圣地,这边的人也基本上全民都爱滑。

听同事们说,他们在雪场里见过的奶娃娃,感觉是刚会走就尝试上板了。

4月中,我和同事去了一趟Zug,本来是想去看樱花,奈何转了一圈也没看到一棵树,于是在湖边坐下来休息。

湖中有人在玩一种水上运动,表面看起来,就像在冲浪。但它不是单独一个冲浪板,而是上边一个大的板和下边一个小的板组合起来。

玩的时候,需要在松手的瞬间迅速跳上板,然后开始踩。靠着身体的力量和平衡保持前进,并调整方向。

其中,有一个年轻一些的小伙子看起来很擅长,身手矫健灵活,从未失误。

但另外一个年纪看起来略大一些的男士就没有那么顺利了。

不知道他之前练了多久,我们在湖边坐的半个小时,他一直在不断地上板、落水、上板、落水,如此往复。

4月中的瑞士,天气虽有回暖,但湖水仍然很凉。但这些似乎对他没什么影响,他只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一次又一次重新开始。

瑞士人喜欢运动,滑雪、徒步、自行车、游泳。

有人说,他们是因为太无聊了,不做这些,做什么呢?

的确,跟瑞士相比,国内有很多可选择的、有意思的项目。

但更容易到手的快乐和需要付出努力才能感受的成就感,哪一个是更好选择?

当然,我并不是说,生而为人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人生就应该过得苦逼又难受。

只是对人生而言,唾手可得的快乐不应该成为大脑最主要的奖励来源。

坐小火车上两千多米的皮拉图斯,路上一直遇到徒步的人

万能的钥匙

租到房子之后,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儿。

我的手里只有一个钥匙,但它可以打开所有的门。包括我的公寓门、大楼的门、楼下储藏室的门以及信箱。

刚交房时,因为有东西需要维修,有一把钥匙没有回到我手里,搬进公寓我不免有些担心。

后来我发现,只要我用钥匙在里面把门反锁,外面是没有办法开门的。这一点也没什么,国内很多防盗门也能做到。

但是再细研究,我发现,当我把门反锁好,再按动门把手的时候,里面的“舌头”是完全不动的。

这个细节我之所以注意到,是因为我清楚地记得,我们家的锁反锁之后,按门把手,舌头还是会回缩。

这一点当然并不影响安全,但是却在细节上给了我感触和不同。

除了钥匙,公寓里还有一个细节特别吸引我。

我们都见过卫生间里带镜子的吊柜。一般是一个很薄的柜子,在洗手台上方,镜子镶在门上,门后可以收纳东西。

我现在住的公寓卫生间里也有一个。

刚开始我没怎么注意它,因为在国内自己家,也有类似的设计,很常见。

但当我搬进来,往里边放东西时,我发现了它的不同。

我在国内用过两个这样的吊柜,柜子门外面是镜子,里面是面板,每次用的时候,都要打开,拿出要用的东西,然后关上,对着镜子涂。

每一次都要重复打开关上好几次,这一趟才能结束。

我在国内的时候就想过,这整天开开关关,这玩意能坚持多久啊?

来了瑞士之后,我发现了解决方案。

公寓里的吊柜,不只外面一层是镜子,打开之后里面也是镜子。

这就是说,当柜门打开,就会变成左边化妆品架子,右边镜子。再也不用开开关关。

据说这些石头是150多年前山体滑坡掉下来的

在看不见的地方耐得住寂寞

无论是万能的钥匙还是双面的镜子,他们都是不起眼的小东西。

甚至,如果我不实际住进这间公寓,我都不会发现它们有任何过人之处,但就是如此不起眼的东西,让我感到了内心的触动。

看起来,我写的运动和钥匙,似乎没什么关联。

但在我看来,那些运动的人和设计钥匙镜子的人,他们有着相同之处。那就是,能够不问结果,不问他人的赞叹,在看不见的地方深耕。

记得在新闻中,看到过一个得过网球世界冠军的中国男孩,每天要练习挥拍7000下。

我女儿也打网球,所以我知道挥拍练习对孩子来说是多么枯燥。

而竞技体育充满各种未知,在每一下的坚持中,他从不会知道,未来冠军是否真的能属于自己,也因此每天7000下的坚持就更显难能可贵。

那个在zug湖中练习的男士,我看着他一次又一次落水,但又一次又一次选择开始,让我更加明白了体育精神的要义。

每一次顺畅的滑行,其背后是成千上万次的练习。而只有耐得住在人看不见的地方默默练习,才有可能在众目睽睽下去展示那种游刃有余。

所以,关联到底是什么?

我想,是从小的体育运动让他们明白当下每一次跌倒和爬起的意义,于是更能在短期的愉悦和长期的快乐之间,勇敢地选择后者。

也正是这样的选择,使他们在后续的工作中,能够不只为了博人眼球、获得掌声而工作,更愿意在看不见的地方下功夫。

徒步路上雨过天晴后的风景

人性和品质无国界

我这样说,不是因为觉得别人比我们更强。

关于成长的规律,无论放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那些最后做成大事,活成自己的人,都是非常坚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能够在别人看不见自己,甚至自己也看不到未来时,依然选择坚持的人。

所谓成功的秘诀,不在于一个人有什么技能,而是在于他拥有哪些品质。

是否愿意放弃当下的快乐,选择默默地行动;是否能在跌入谷底时,依然保持信念,再次出发;又是否能在不确定未来时,不问结果日复一日地做好眼前的事。

这些品质,不只是源于我们所谓的知识的学习,更多地源于其他方面的行动和收获。

比如,体育运动,比如,画画弹琴。

就像我选择让孩子打网球和弹钢琴,我愿意花时间陪她去做这些事,在意的不是她在其中学到了哪些技能,掌握了哪些专业知识,而是她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的坚持、挫败、低谷和反复。

日复一日地练琴,一次又一次地挥拍,无论再怎么美化,都是无聊的。

但走过这些无聊,她就会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比瞬间可得的愉悦更值得等待的快乐。

然而,让人觉得可惜的是,国内很多孩子,随着年级的升高,便放弃了很多兴趣班。

作业做不完,琴就别弹了;周末还有补习班,球就别打了。

我们一直以为,放弃了这些东西,孩子就有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必然换来更好的结果。

但实际上,结果可能恰恰相反。

在运动和艺术方面花费的时间,的确减少了学科学习的时长,但在这些项目中收获的品质,依然会反哺学科学习,让孩子更懂得坚持的意义。

前提是,当孩子学钢琴、学打球时,我们关注的是其中品质的培养,而不只是一点技能和知识的进步。

////////////////////
论景色,不同的地域一定是不同的;但论人性,其实个体之间差异并不大。

好的品质在哪里都是有用的,也都是宝贵的。

希望我们的孩子,除了会学习,都能有更强的韧性和信念。
我是VIVI,职场妈妈一枚,
时而迷茫,时而焦虑,
从未放弃在与孩子对话中探索和寻找自己,
一起上路吧~
都看到这了,伸伸小手点赞关注转发一下呗~

VIVI的麦克风
哈喽~感谢你的到来~我是VIVI,职场妈妈一枚。想做更好的自己,陪伴孩子共同成长,也想在有限的外部环境下为自己和孩子寻求探索和成为自己的机会和可能。一起上路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