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车间第 159 条推送
2024年12月,冬意渐浓,赤水河畔的山林逐渐被晨雾笼罩。在这片沉静的河谷中,一场与自然对话的盛事悄然展开——贵州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如期而至。这不仅是一次关于知识的普及,更是一场对生命的致敬。
▲ 图源:赤水发布
作为长江上游唯一未被污染的支流,赤水河以其清澈的水质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焦点。在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的保护下,曾经濒危的鱼类正在这里书写重生的故事。胭脂鱼、岩原鲤、长薄鳅……这些水中精灵的回归,让赤水河成为生命律动的舞台,也让人们看到了自然复苏的力量。
赤水河,因其水质纯净,是长江上游唯一未被污染的支流。它不仅是万物的栖息地,也是稀世鱼类的避风港。
胭脂鱼,这种因色泽而得名的“淡水美人鱼”,曾因过度捕捞几近消失。
2023年8月,一个象征希望的日子,2000尾胭脂鱼、5000尾岩原鲤被放归赤水河,成为这条河流的新生命。这些鱼苗的放生的背后,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司法保护与科学研究中心”的努力。
增殖放流是一种科学管理,不是单纯的数量补充,而是生态系统重塑。胭脂鱼需要的是家园,而赤水河,正在一点点修复它的归属感。
同样的浪潮还迎来了岩原鲤的回归。这种生活在激流中的鱼类,对水质和生态环境有极高要求。5000尾岩原鲤苗投入赤水河的那一刻,不仅是一种生命的回响,也是赤水河水清鱼跃的证明。
它们像一块块拼图,填补了赤水河生物多样性的一隅。从清晨的河雾到夜晚的星光,这些鱼类的游动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生态画卷。
在2024年的春季监测中,赤水河云南段迎来了一个重要发现——长薄鳅。这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首次出现在这片河水中,成了赤水河生态改善的又一个有力注脚。
© 第一车间 出品
▼
扩展阅读
“南橘北枳”的真相:环境影响还是物种之别?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