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50bp算超预期利好吗?

文摘   财经   2024-09-19 17:35   上海  


正文共1899字,预计阅读5分钟


今日复盘与热点聚焦:

📌A股三大指数今日集体上涨,截至收盘,沪指涨0.69%,深成指涨1.19%,创业板指涨0.85%,北证50指数涨1.24%,沪深京三市成交额6294亿元,较上日放量1477亿元。两市近4800只个股上涨。板块题材上,白酒、乳业、食品加工制造等泛消费板块涨幅居前,ZC系、保险板块跌幅居前。


📌香港恒生指数涨2%报18013.16点,创逾两周来高位。恒生科技指数涨3.25%报3651.56点,创两个月新高。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2.1%报6305.51点,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涨2.53%报3457.11点,大市成交1487.55亿港元。南向资金净买入额为26.04亿港元。科技股表现强势,地产股走高,消费股上涨。


👉国家发改委:加快整合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原则上一个省份只保留一个省级平台

👉香港金管局降息50个基点

👉水利部:加快增发国债项目实施进度,推动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

👉最高法发文: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融资专款专用 不可被查封冻结

👉自然资源部:正抓紧编制京津冀、长三角、黄河流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

👉北京:拟加快旅游企业组织形态变革、推动市属国有旅游企业做大做强

👉广东: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一次性补贴五百元 力争换新40万辆

*以上资料来源:iFinD,截至2024/09/19





尘埃落定。


隔夜美联储如期降息,幅度在大家纠结的25bp和50bp之间选择了后者,看上去像是“向市场靠拢”的一项决策。事实上,在历次降息周期中,首次开启降息就降50bp的情况并不常见(一般用于衰退或经济危机时),本次50bp既可以认为是对近两个月美股衰退交易的一个回应,也如鲍威尔本人坦言一定程度上是“对7月未降息的补偿”——因为7月议息会议在公布7月非农数据的2天之前,无法对7月快速上行的失业率进行回应。



◎资料来源:WIND,华泰柏瑞基金;截至20240831


这是从追赶曲线角度给出的答案。说穿了就是:过去美国保持高利率一方面是由于其核心资产持续吸引避险资金,另一方面货币紧缩本身也是其“逆全球化”或“对华脱钩”组合拳的重要组成,因此在前期财政刺激形成的超额储蓄和股市上涨形成的超额财富的双重支撑下,经济数据尚存在调节空间,美联储具备拖延降息的条件;


进入下半年后,从财政刺激效用退坡、超额储蓄逐步耗尽,到美国核心资产来到高位、一致性预期开始出现瓦解迹象,再到中国需求侧政策也保持了较强定力、人民银行并未先行降息大放水,各项条件都在往支撑降息的方向发生变化


如今降息周期正式开启,投资者年内需要重点关注的两个时间节点之一已经到来。


降息带来全球流动性的增加,全球资金风险偏好的抬升和在少数资产“抱团”的松动不可避免。当资金开始从“抱团”资产逐步扩散,过去两年出清较为充分、甚至被严重低配的中国资产可能就会获得较强的边际效应,配置比例至少有望向基准比例靠拢,对应全市场的估值修复。


◎近年来主动外资在中国资产延续流出/资料来源:中金公司,截至20240531


而风险偏好的改变毕竟是循序渐进的,无论出于财务质量的考虑还是市值容量,又或是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覆盖度相对有限、不少资金可能是以被动方式配置的现实,可能还是大部分基本面良好的大盘蓝筹和行业龙头有望承接第一轮回流的增量资金。我们上周重点讨论的行业龙头新标杆中证A500等宽基指数或许就会成为一个流量入口。(相关阅读:《资金往宽基汇聚是一种趋势吗?》


如果说降息启动可能带来资金面行情,那么大家翘首以盼、认为真正能够起到扭转预期作用的国内扩张性政策什么时候会到来呢?


一个共识是:美国率先降息可能会增加我国货币财政政策的自由度。因此近期市场对于明日央行调降LPR是存在预期的。那么,然后呢?


当下,美国大选仍构成外部主要的不确定性。但在11月结果揭晓之后,世界范围内几大地缘事件的走向终将明晰,反而有望进入一个平稳过渡期,而在近些年的博弈中,目前两个方向可能的打法我们都已相对熟悉,届时我国也可能针对性地推动各项对内对外政策。到2024年底,随着全球进入流动性宽松周期后我国汇率和资本流出压力有望减小,货币及财政政策空间和自主性有望加大,或能更好“以我为主”。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需求侧的货币、财政等政策对于产业发展而言只是锦上添花的加速器,而不是雪中送炭的生成器,如果供给侧无法提供一个对资本足够有确定性和吸引力的投资机会,那么需求侧的政策是很难有实质效果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提要发展“新质生产力”——除去生产力迭代、为经济增量谋突破的客观需要,以及各国各地区纷纷投身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现实,重新释放的全球流动性也得“有处可去”——只有供给侧的条件完备了,需求侧的货币、财政政策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优化其投入效率。


然而时至今日,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确切指向仍然莫衷一是,大家只知道这是一个成长风格的概念。其实,“新质生产力”之“新”,恰在于未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形态和完整闭环的商业模式,如何盘活下游需求并转化成企业盈利是需要市场主体进一步探索的。所以,在原则确定而范围未明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做的是洒下尽可能多的种子,在各行业的创新资产、质优资产上进行挖掘


因此我们可适当推演,到年底内外部确定性的增强有望修复市场信心,部分资金可能开始重视并押注供给侧“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利好,估值修复的上市公司范围有望进一步拓展,成长风格或逐渐受到更多关注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明年我们或许就可以看到“新质生产力”比较明确的成果,之后可能以少数“独角兽”上市或传统巨头“开新花”为标志,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进入新阶段,届时拉升市场估值的动力也会比现在更强,成长风格可能成为主导,在流动性充裕的环境下或成为此前英伟达一般的新“蓄水池”


对应到配置层面,如果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又不想错过埋伏参与的机会,那么无偏化配置各行业龙头的宽基指数或许是一个较好的抓手,正如我们在《中证A500与沪深300有什么区别?》一文中所说,强成长底色带来的“行业均衡感”或令中证A500等指数能够更快反映出中国经济的“质变”


说到底,宽基指数长期走强的动力正在于其背后经济体的持续增长能力。这一点,对于已启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我们需要的可能就是那一点耐心和信心。



END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华泰柏瑞指数投资
做有趣的ETF知识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