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即将来到处暑,“处暑”有暑天结束的意思,进入处暑的第三天,也将迎来“出伏”,南方人本年度“被焖焗”的日子似乎将要告一段落。但有着多年被煎熬经历的我们知道,每年处暑出伏后,还有一只“秋老虎”等着我们,珠三角的秋凉天要待中秋过后,也就是秋分前后才会真正到来。在真正入秋之前,我们应该如何调整饮食呢?本期我们请来节目嘉宾 健康生活践行者 楚惠 跟我们讲解一下。
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35℃以上的天气。通常发生在每年公历8月底至9月之间。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升,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照强烈,气温回升,早晚清凉、午后仍高温暴晒。这种天气发生在立秋之后,就像一只老虎一样蛮横霸道,所以民间称这段时间为“秋老虎”。
每年“秋老虎”影响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
中国地域辽阔,南北各地气候有差别,立秋起至秋分期间大部分地区仍很热,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气温仍酷热,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长夏”属一年之中湿气和热气交杂最为严重的日子,人们普遍的感觉是“暑气热焗”,既影响精神状态,也影响胃口和消化能力,甚至还会影响睡眠,现代空调带来的温度和湿度的调节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们的不适,但敏感人群若不注意生活调养,除了容易“感暑”外,还因户内户外的人为温差“感凉”。由于暑热凉交积“煎熬”,这段日子也是最考验人们抵抗力的时候,暑气以湿为主,外感湿邪与内生湿浊均会阻碍脾运力,脾运不佳时,除脾气不稳定外,正常人也会容易疲倦,显得“无病三分虚”;而虚弱的人还会更加虚弱。在传统养生中这段时间需特别注意“袪湿气”和“补脾阳”。而这个时候,恰恰有味时令食材,药食同源,既能袪湿气,又能通过补肾阳而温补脾阳。
为睡莲科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的成熟种仁,是一年生的水草植物,生长在湖泊和水塘之中。原产东亚,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南,特别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湖塘、沟渠等地。
出自《芡实研究进展》万方数据[引用日期2019-09-17]
芡的果实,非常象鸡头,掰开果壳里面一粒粒粉粉白白的种仁,鲜嫩弹润如大颗米粒,长江流域一带的人们喜欢形象的称它们为“鸡头米”。身居珠江流域的我们,更习惯将芡实称为“肇实”,广东肇庆是芡实在南方的主产区。有时商超上对芡实的品名写作“召实”想必是笔误。这个芡字,与其最初被用于烹饪中的“勾芡”有关,“勾芡”,南方叫“打芡”,指用某种淀粉加水,加味或不加味调和,在菜肴接近起锅时,将调和好的“芡汁”淋入锅内,使菜肴汤汁的粉性和浓度增加,改善菜肴的色泽和味道。人们在烹饪过程中,发现芡粉能使汤汁浓厚光滑,于是慢慢形成了勾芡这个烹饪技法。“勾芡”“打芡”“芡汁”这三个专业名词一直延用至今,不过因芡实的产量有限,不能满足家家户户的需要,人们逐渐用绿豆粉、 马铃薯粉、 玉米粉、 白薯粉等等替代了芡粉作为勾芡的粉料。刚剥开的鲜嫩芡实生吃爽脆,味道清甜。人们会将鲜嫩的芡实洗干净后直接吃,或蒸或煮十来分钟,作为零食,炒菜或甜品汤羹的配料等等,口感弹韧粉糯。北宋的《本草衍义》记述:“鸡头实,今天下皆有之,河北沿溏泺居人采得,春去皮,捣仁为粉,蒸渫作饼,可以代粮。”意思是人们日常会将芡实打成粉,做成饼,当粮食来用。完全成熟芡实壳很坚硬,去壳后粉性很足,可以磨研成粉作勾芡或制作糕点之用,也可以整颗与其他食材一起煲制汤粥。《本草经百种录》:“鸡头实,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肾之药也。脾恶湿而肾恶燥,鸡头实淡渗甘香,则不伤于湿,质粘味涩,而又滑泽肥润,则不伤干燥,凡脾肾之药,往往相反,而此则相成,故尤足贵也。”《本草新编》:“芡实,其功全在补肾去湿。夫补肾之药,大多润泽者居多,润泽者则未免少湿矣。芡实补中去湿,性又不燥,故能去邪水而补真水,与诸补阴药同用,尤能助之以添精,不虑多投以增湿也。芡实不特益精,且能涩精补肾。”大多数补肾药以润泽为主,未免生湿,芡实却是既能补肾,又能去湿之药,“滑泽肥润,又不伤干燥”,在脾肾双补之间取得平衡,这就是芡实的独到之处:因而在《本草新编》对其有“补中去湿,性又不燥,故能去邪水而补真水”的高度评价。按照《中国药典》收载的标准,采收于“秋末冬初的完全成熟芡实的干品”,入药效果才强。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 的干燥成熟种仁。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洗净,再除去硬壳(外种皮),晒干。
按《本草求真》所述:“芡实如何补脾,以其味甘之故;芡实如何固肾,以其味涩之故。惟其味甘补脾,故能利湿,而泄泻腹痛可治;惟其味涩固肾,故能闭气,而使遗带小便不禁皆愈。功与山药相似,然山药之阴,本有过于芡实,而芡实之涩,更有甚于山药;且山药兼补肺阴,而芡实则上于脾肾而不及于肺。”芡实的归脾肾经,作用力往下。山药的滋阴力强于芡实,而收涩力则不如芡实,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当肺燥或肺气不足的时候,可以将芡实与山药同用。四神汤是中医著名的健脾食方,“四神”指的是芡实、山药、茯苓、莲子,汇集在一起后互相补遗,制成的汤水对人体具有健脾、益肺、补肾、宁心等益处。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随伺在旁的四位爱臣、由于日夜操劳,加上舟车奔波、水土不服,相继病倒。面对此种情况连御医也是束手无策。于是乾隆皇帝命当地知府张榜求医,不久,有一僧人前来揭榜,在把过脉之后开出【莲子、芡实、山药、茯苓等量炖猪肚】的药方,宣告“四臣,事成!”。四位大臣服下这药方之后,果然立即痊愈。此后,每有官员南巡,皆以此方炖煮食物养身,久而久之,此方便以‘四臣汤’为名在民间广为流传。当这药方传到台湾之后,由于不清楚‘四臣汤’的由来,并且 ‘臣’和‘神’的台语发音相同,因此以讹传讹而成为‘四神汤’。以等量的四神汤料,即“芡实+山药+茯苓+莲子”加入生姜+红枣,就可煮成健脾补气的素汤代茶饮,再加入猪肚煮成随餐汤饮,适合一家大小有需要时进行健脾调理。将上述材料洗净,猪肚出水后一同放入汤煲中心火煲煮2小时左右,可喝汤吃肉。若您买到的芡实和茯苓成熟度很高,非常紧实,建议提前1小时浸泡,并将其砸开或砸碎才与其他材料同煮,溶出度才更高。本汤方,芡实茯苓,袪湿渗湿,山药生津益肺,芡实山药莲子益肾固精,芡实兼补肾阳,莲子茯苓安神宁心,加上生姜大枣的加入,进一步温补脾阳和加强脾运力。本汤除在患有外感寒邪或寒热交积未解,或咳嗽初起时不宜饮用外,可一周安排一次,对调补长夏以来身体的虚耗有一定的作用。大家对芡实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妙用呢?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哦~
注:本文部分素材摘自《中国好营养》《中国食物成分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食材功效摘自《中药学》《中医营养学》《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百度健康药典》《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仅供阅读参考,中药材的使用须辨证论治,应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随意使用,更不可随意听信中药偏方和广告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