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就是个人能力放大器!附3个影响社交的数字,助你管理社交圈的边界丨职业生涯规划

时尚   2024-09-02 07:31   广东  


2024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容易,尤其是在职场上打拼的人们,都遭遇了或大或小的工作压力。

而实际上,职场的压力也与我们的职场社交能力有莫大的关系。

在职场中,最有效的不一定是智商或者情商,一种明智且巧妙的社交商能帮助我们化解职场中的大部分问题。

本期节目,职业生涯规划师 Elsa 和大家分享她最近听的一节 得到 CEO 脱不花老师的沟通课,和大家交流对于社交这个话题有了更多的了解

✨lııllıı 点击收听本期节目 ıllııl ✨



社交的两个误解


提起社交,大部分人脑子里很容易出现两个误解。

误解一:社交就是搞关系。

也许我们身边也有这种朋友,说社交就是擅长搞关系、会钻营、认识牛人、巴结牛人。这种认知是有偏差的,我们得把它忘了。

误解二:有才华的人不用搞社交。

还有一种极端的认识就是,一说社交,马上给自己贴标签:社恐、I人、内向、老实人……还有就是我受过很好的教育挺清高的,我看不上搞社交的那种人…… 这些认知也要从脑袋中清理掉。

因为,这两个极端的认知都严重的误解了社交,误解了职场社交管理的作用和价值。

如果,大家想对社交建立一个高认知,推荐一本书,叫《别独自用餐》,相信大家看完之后能对社交有个正解。




社交的作用


关于社交,要先知道这件事情的边界在什么地方。

非常简单,社交,不是帮我们拿到本来自己拿不到的东西,而是帮我们减少本来自己不必承受的阻力

什么意思呢?比如:

我们想参加公司的竞聘选拔了,可能就会受到身边很多人的影响,心想:

“我的实力还不够突出,资历似乎勉勉强强,那我去给上司送礼、或者找上司身边的‘红人’帮我说几句好话。”

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搞搞社交,让我们拿到自己想要的那个晋升的机会。

社会上一直有很多这样的传说,但我们认真想一想,就不难知道,绝大部分情况下,职场社交是不能帮大家实现这种目标的

如果一个人能想到,那我们相信这个人身边的100个、1000个人也都能想到,根本拉不开彼此的差距。所以,这肯定不是一个能让我们成功的手段

更重要的是,万一真的有人通过这种暗黑的操作,真的成功了,那TA一定会付出我们普通人付不起的那种代价。

所以,不要脱离代价想成果,我们作为一个正直的职场人,肯定不愿意让自己背上那种包袱,况且很有可能我们也背不起。

所以,我们不可能通过职场社交拿到那些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但是职场社交确实能给我们在关键时刻帮大忙,哪种忙呢?我来举个例子:

比如,今天家里人突然身体不舒服了,需要咨询更专业的医疗人员,我们需要快速地对接到更好的医疗资源。

这时,我们往往很茫然。

不过,如果我们平时比较注重职场社交的管理,维护好长期的社交关系。我们就能快速在通讯录里找到一个朋友从事医药行业工作,我们先打电话问问,看看TA能不能给我指指路。

其实更多时候,这就是一种职场社交帮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

我认识一个明白人,刚好我比较注重职场社交,人家对我有印象,而且这个印象还不错,我在关键时刻能请教TA一下。TA未必能直接解决我的问题,但是能给我指条明路,让我不要再茫然的瞎摸索


再比如:

领导让我们去做一个新任务,我们之前没干过,团队中也没有干过,是一个创新工作,这从何入手啊?

我们既没有资源,也没有经验,也没有相应的能力储备,怎么办呢?

很多人就会陷入到一种非常痛苦的状态,叫不会干硬干。通常是干半天领导还不满意,因为当事人根本没有摸到边,可能加了很多班也不能解决那个问题。

但是,有的人因为长期以来在工作中积累了很多朋友。这个时候,会先停下来想一想,谁在这方面可能有经验和资源?然后一个电话过去,对方说:“刚好上个月我们就处理过类似的事,我给你分享操作流程,供你参考吧。”

关键时刻,就一个电话,马上终止了瞎摸索的状态,让我们的工作立即进入正轨。

甚至可能当天下午,在咨询了两三个这样的朋友之后,就能端出一个初步的解决方案供,一点都不痛苦。

所以,职场社交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帮我们解决问题,也能帮我们降低在社会上生存的摩擦系数


职场社交,就是个人能力的放大器这句话的重点不在于放大器,在于个人能力

也就是说先要有个人能力,有什么样的能力,想要实现哪一类的目标,社交就能放大什么东西。

无论我们认识多少人,能联系到多少人,如果自己没有拿得出手、上得了台面的实力,那么职场社交这个放大器可一点也发挥不了作用

因此,要想成为一名社交高手,是有一个先后顺序的。

首先,要有一种个人能力,这个能力必须是对他人有价值的。

然后,当我们要在社交上投入时间、精力和资源时,一定要记住,我们的原点仍然是要加强和放大我的个人能力,只有以自己的实力为中心去突破,职场社交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如果我们觉得自己此前不是一个特别擅长做职场社交管理的人,对这事多少可能有点畏惧,下文,我来帮大家建立一点驾驭感,大家可以用三个数字管理社交圈的边界。



三个数字:管理社交圈的边界


第一个数字:150

这个数字是著名的人类学家邓巴提出来的“邓巴数”。

邓巴指出,我们的大脑认知是有限的,扛不住那么长的通讯录,也负担不了那么频繁的社交活动。

一个人能稳定的维持关系的人大约是150个人,所以哪怕我们手机里有5千人,1万个人的联系方式,觉得自己还认识好多人,相交满天下。

其实我们真正能长期维系而且能形成双向关系的,也就是150个人左右,这就相当于其实是一个部落。


当然反过来说,也要有一个自我检查。

有些人的交往范围非常狭窄。TA们的微信通讯录里,其实只有TA的家人、亲戚,可能最多加点邻居或者同事。

那这种频繁交往的社交圈连150人都不到,就说明这个人的社交圈太窄了,同质化程度太高了,身边的人其实根本帮不上他,这样的社交圈就很不利于个人的发展。

如果,正在阅读的你是这种情况的话,就要有意识地把社交圈人数往150这个方向再去扩充扩充。


但是150这个人数差不多是恒定的,而且,150个人的组成结构,应该主动地、有意识地更新,不应该十几年、几十年,就是这固定的150个人再也没有变化了。

比如,本来关系挺好的高中同学,但这个人一点都不求上进,吃喝嫖赌抽,那咱就不能摁着这个高中的情谊,一直到我们都三四十岁了,TA还在我的核心圈子里活跃,那总不能等着给TA借钱嘛!

又或者是,我们因为共同的工作或者学习交往的挺密的。

但一段时间后,大家的生活圈子不一致了,双方的发展差异也挺大,大家坐在一起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了,那这种朋友可能也不得不把他送出名单外。

随着我们工作生活圈子的扩展,也许过去只在自己所在的城市工作,刚好现在有一个出国的机会,又刚好有个朋友远在那个国家,还聊得来,而且TA对我的工作能力非常的重要,帮助我成长,那么就可以把这个朋友请进名单中。这就是主动地、有意识地去调整名单结构


尤其是人到中年,这个意识更要加强。

年轻时,我们大概率就是我喜欢谁,谁喜欢我,就在这个圈子里面。

但是人到中年,有些社交是必备的

首先,要有律师,因为人到中年开始有了财产问题,如果创业或者做高管,还会有很多商务事务需要一些懂法律的朋友,给自己出出主意。

其次,要有医药界的朋友,因为上有老下有小,我们难免要去跟医疗系统打交道,我们希望在这方面有顾问。

另外,最好有孩子之后还能在教育界有几个朋友,关于子女教育的问题,能给我指一指路。

随着年龄增长,自身社会成熟度越高,越要有部落结构调整的意识



第二个数字:5

5这个数字代表一个五人定律:“你是与你相处时间最多的五个人的平均值”。

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话讲,接近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也就是说,你花时间混在一起最多的那五个人,你们六个人一加总一除。那个平均值,就是外人对你的能力和水平的评价。

包括你的性格、你的爱好、你的价值观、你的审美等等,会和你最亲密的5个人越来越像。

所以,大家不要觉得,我自己有好多个性外人还没有看到,外人不是这么看的,外人就是会根据那个五人定律对你有一个大致的判断。

所以,我们就要很理性地,从150人名单中,筛选出“最重要、我们最欣赏佩服尊重、最希望成为TA”的那5个人,重点和他们发展关系。

多把时间放在他们身上,因为他们的水平越高,那平均到咱身上的这个能力值不就越高嘛?


所以5这个数字,其实是帮助我们有意识的去筛选和维护我们的核心社交圈。

毕竟我们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在每个人身上平均用力,所以我们就要有自己的核心圈去做重点的维护

而在我们有需要时,也是这个核心圈最能够帮到我们,而且他们可是无欲无求、不求回报地来帮助我们。

可能有一些社牛会说:“才150啊,根本不够我施展魅力的,我这人脉不够广......”结果,又给一个五人定律,社交圈收的更窄了,难免就会担心:“这么窄的一个社交圈,是不是干不成什么事呢?”



第三个字:6

不用担心,我们还有第三个数字:6,就是六度分隔空间理论

意思是这个世界看着很大,谁也不认识谁,但如果我们有一个特定的目标,想要联系到某一个人,最多通过6个中间人,我们就能找到那个陌生人

所以,六度分隔空间这个理论能让我们有一种效能感,就是我不需要当个交际花去认识全世界的人,也能连接到全世界的人。


更何况六度分隔空间,是针对陌生人社会说的,而我们一般都生活在一个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关系其实是更紧密的,很多时候,我们拐两弯就已经打听到一个人了,那个效率是非常高的。

这个理论意味着:虽然我们把自己的核心指标圈控制在150人左右,但我们可以把我们的社交圈想象成是一种射线结构,圈子里的每个人都是你辐射向整个行业、整个社会,甚至整个世界的线。

我们不需要认识全世界的人,我们只需要维系好一个高质量的核心社交圈,那我们就可以联系到世界上任何一个我们想联系的人


最后,我们再对今天的重点精炼一下,把这三个数字连在一起:150人的社交圈、五人定律和六度空间,我们就可以构建起一种高效能的社交管理的意识:

我不需要平铺所有的精力,而是把精力聚焦在那些我最喜欢、最重视的人身上。但因为六度分割空间理论,我也可以去联系到任何人,这样我们的社交管理就没有那么累,我们的工作就可以做得比较聚焦。

END


采访主持 / 方可程
编辑 / 棱棱
内容来源 / 职业生涯规划师 Elsa
图片来源 / 网络 侵删



城市俏佳人
佛山人民广播电台FM98.5频率,城市俏佳人节目官方公众号。工作日早上8:00-10:00,为早起人群提供新鲜资讯,与都市女性互勉,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