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家应用薯蓣丸的经验

健康   2024-11-26 06:15   广西  

医圣张仲景创制了薯蓣丸,《伤寒杂病论》说:“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显然,在仲景看来,薯蓣丸用于治疗虚劳病阴阳俱虚兼表邪不解的病证,具有调和阴阳、补益气血、疏风散邪等功效,为扶正祛邪代表方。

后世医家也都颇为重视薯蓣丸,且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薯蓣丸的应用范围。以下列举几位医家对于薯蓣丸的论述,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此方,并可更好地应用此方。

其一,王叔和

晋代大医王叔和承袭张仲景治疗虚劳病的思想,其在《脉经》中记载:“寸口脉濡,阳气弱,自汗出,是虚损病。宜服薯蓣丸……补之”。

王叔和指出,虚损病的病机为阳气亏虚,其表现为寸口脉濡。所谓濡脉,就是浮而无力,是津血亡失,阳气虚弱,鼓动无力的状态。

因为阳气虚弱,则固摄失司,导致津液耗散,表现为“自汗出”。

王叔和认为,用薯蓣丸可以扶阳固津,温卫调营。

其二,孙思邈

《千金要方》记载:“薯蓣丸,治头目眩冒、心中烦郁、惊悸、狂癫方”,即可以用薯蓣丸来治疗头目眩晕、烦躁、惊悸、狂癫等病。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疾病呢?我们来看看隋代大医巢元芳的观点。他在《诸病源候论》中这样说:“风头眩者,由血气虚,风邪入脑,而引目系故也。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血气与脉并于上系,上属于脑。逢身之虚为风邪所伤,入脑则脑转而目系急,目系急故成眩也。风眩久不瘥,则变为癫疾。”

显然,出现风头眩的根本病因在于“逢身之虚为风邪所伤”。分析孙思邈临床应用薯蓣丸的经验,以上所主治的疾病的病因病机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虚,为气血亏虚、正气不足;另一个是实,为气机郁滞,邪风引动,上扰头目清窍。虚而下且实于上。

对于这种虚实夹杂的情况,特别是上焦及头部出现各种实证的情况,即可用薯蓣丸来治疗。既可补下虚,又可治上实。

其三,王焘

《外台秘要》云:“大薯蓣丸,疗男子五劳七伤,晨夜气喘急,内冷身重,骨节烦疼,腰背强痛引腹内,羸瘦不得饮食,妇人绝孕、疝、瘕诸病。服此药令人肥白,补虚益气方”。

王焘认为,薯蓣丸可以治疗五劳七伤、妇人不孕、疝瘕诸病。这类疾病的病因病机当为虚劳日久,阴阳两虚,兼有寒凝、血瘀。

一方面,阳气不能温煦周身则“内冷”、“骨节烦疼”;营血不能濡养则“身重”、“腰背强痛”、“腹痛”;寒凝、瘀血阻滞胞宫则妇人不孕,形成疝瘕。

更重要的,王焘认为,此药可以增肥。今时不少体瘦的人想增肥,我也愿意推荐薯蓣丸。因为薯蓣丸可以补益气血阴阳,能让人精气神更足。

从临床来看,薯蓣丸所对应的人群多是一种以消瘦、疲劳、食欲不振为临床特征的虚性体质。

其四,王怀隐

《太平圣惠方》记载,薯蓣丸“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肢体沉重,骨节酸疼,心中烦悸,唇口干燥,面体少色,情思不乐,咳嗽喘乏,伤血动气,夜多异梦,盗汗失精,腰背强痛,脐腹弦急,嗜惊多忘,饮食减少,肌肉瘦瘁。又治风虚,头目眩晕,心神不宁,及病后气不复损。久服补诸不足,愈风气百疾”。

我的观点是,王怀隐所谈的这些症状,正好可以看作是仲景“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病候的具体描述。这些描述非常形象,比如头部症状是“头目眩晕”;形体是“肌肉瘦瘁”;精神症状是“心中烦悸、情思不乐、心神不宁”;全身表现为“肢体沉重,骨节酸疼”。

其五,陈师文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有“大山芋丸”,其药物组成与仲景的薯蓣丸完全相同,其主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肢体沉重,骨节酸疼,心中烦悸,唇口干燥,面体少华,情思不乐,咳嗽喘乏,伤血动气,夜多异梦,盗汗失精,腰背强痛,脐腹弦急,嗜卧少气,喜惊多忘,饮食减少,肌肉瘦瘁。又治风虚头目眩晕,心神不宁,及病后气不复常,渐成劳损。久服补诸不足,愈风气百疾。”

此段论述与《太平圣惠方》的文字多有相同之处,特别是前半部分,几乎完全相同。但后半部分则有所不同。

《太平圣惠方》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对于薯蓣丸的主治症状叙述地非常细致详细,体现了虚劳病的四个层面:一是虚邪贼风、表邪不解;二是营卫不和、气虚血弱;三是精气不藏、亡血失精;四是阴阳俱虚、三焦同病。

我的观点是,此二书所记载的薯蓣丸主治症状可对照来看,更有益于我们掌握此方。

其六,张锐

《鸡峰普济方》谈到,薯蓣丸主治“积劳损,或因大病后不复,常苦四肢沉滞,骨肉酸疼,吸少气,行步喘惙,心中虚悸,口燥咽干,渐致瘦削,痰唾稠粘,饮食减少,梦寐失精,神思不乐。”

张锐对本病的临床表现的描述非常细致,比如“吸少气,行步喘惙”,刻画出“心悸气短”的病状;“饮食减少,神思不乐”刻画出“不思饮食”的病状,且更形象地勾勒出病人动态表现。并认为薯蓣丸所治疾病是“积劳损,或因大病后不复”,临床表现为“四肢沉滞”、“口燥咽干”、“痰唾稠粘”、“梦寐失精”等。这些症状也是今时临床比较多见的。

其七,朱橚

《普济方》记述,薯蓣丸“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肢体沉重,骨节酸疼,心中烦悸,唇口干燥,面体少色,情思不乐,咳嗽喘乏,伤血动气,夜多异梦,盗汗失精,腰背强痛,脐腰弦急,嗜卧少起,喜惊多忘,饮食减少,骨肉瘦悴。又治风虚,头目眩晕,心神不宁,及病后气不复常,渐成劳损。”

书中提及薯蓣丸适应人群的体貌特征是:“面体少色、肌肉瘦悴”,而且还提及薯蓣丸的主治病症,与《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基本相同,比如“咳嗽喘乏、伤血动气、盗汗失精、背强痛、脐腰弦急、饮食减少”等等。

其八,刘昉

《幼幼新书》记载:“养生必用,治风劳气冷百疾,薯蓣丸。并治风眩、背拘倦、胸满短气,羸瘦,饮食少,小儿泄利多汗发热方。”

刘昉补充了薯蓣丸的治疗范围,认为能治风眩、背拘倦、小儿泄利、多汗发热、胸满短气、羸瘦、饮食少,并认儿科“养生必用”薯蓣丸。

其九,赵献可

《医贯》称:“又有乍聋者。经曰:不知调和七损八益之道,早衰之节也。其年未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其症耳聋、面颊黑者,为精脱神惫,用安肾丸、八味丸、苁蓉丸、薯蓣丸,选而用之。”

赵献可认为,本方可治疗“乍聋”,即突发性耳聋,这个非常有临床指导价值。体型首次提及“体重”,即感觉身体沉重。并认为其年未五十,表现为“耳聋、面颊黑”是精脱神惫的表现,可用薯蓣丸。

其十,陈念祖

《金匮要略浅注》记载,薯蓣丸治“或偶有发热,偶有盗汗,偶有咳嗽等证。妇人经产之后,尤易招风。”

陈念祖首次提及薯蓣丸可用于“妇人经产之后,尤易招风”。而且认为“治者不可着意补虚,又不可着意去风。若补散兼用,亦驳杂而滋弊。”

十一,沈明宗

《金匮要略编注》云:“虚劳病若伤后天中气,则营卫不充于五脏,脏腑无赖,精血渐衰,则脏腑各自为病,显证百出也。”

十二,吴谦

《医宗金鉴》记载:“风中于内之气分,则病百疾,主之以薯蓣丸,散诸风邪,补诸不足。”

这里“风气百疾”指风邪引起的多种病症。我的观点是,薯蓣丸主治的病症为既是外风,也是内风。

《医宗金鉴》还强调:“虚劳诸不足者,谓五劳、诸虚、百损也。此条以风气百疾立论……”。

十三,魏荔彤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认为:“薯蓣丸阴阳平补,阳虚居多。盖人之元气在肺,元阳在肾,既剥削则难于遽复矣,全赖后天之谷气资益其生,是营卫非脾胃不能通宣,而气血非饮食无由平复也。仲景故为虚劳诸不足而带风气百疾立此方……。勿以其迂缓而舍之,王道无近功,欲速则不达,圣人言之详矣”。

魏荔彤提出本方治阳虚居多。人之肺肾之阳来于后天脾胃的补养,且补不宜过速,宜慢养。

十四,关于医案

《医学纲目》中记载,喉喑用“薯蓣丸使心气壮,然后以川芎、细辛,又去湿气,所以能语也”

《环溪草堂医案》中记载,妇人产后不孕,“又感寒邪,入于肺为咳嗽,痰中带血,此谓上实下虚,血随气逆。用薯蓣丸加减减八珍加川贝、杏仁、桂枝、枇杷叶。再诊进薯蓣丸法,补气血,生津液,彻风邪,咳嗽已减”。

这两则医案提示我们,其一,薯蓣丸的治疗疾病谱应该有喉喑;其二,薯蓣丸能治不孕,有壮心气、补气血、生津液及彻风邪的作用。

综上所述,以上历代医家反复描述的这些症状应该是薯蓣丸最常见的主治症状,不妨反复琢磨,细加思考,以便能更高效地应用于临床。

我们选择中医工作室提供薯蓣丸。从微信搜索“南宁选择中医馆”,即可在里面下单购买。

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点击下方图片链接即可进入官方商城下单购买~

选择中医热门话题(广告)

如需线上预约挂号问诊点击此👈

加入选择中医线上社群点此处👈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联系我们~随时咨询健康问题

选择中医将一如既往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轻松养生点这里,数百万人的共同选择

南宁选择中医
南宁选择中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