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选择中医馆在公众号发布的
一
生命是一团正气,只要正气不衰,生命就有活力;反之,若正气不足,则生命活力必然下降,也就容易生病。要想让大病久病早日康复,当时时关注正气。
正气也就是元气,类似于西医所讲的免疫力,或者称为自我康复力等等。从根本上来说,其实就是人体脏腑的平衡状态、气血津液的虚实状态。
任何时候,促进疾病康复的,都不是药物,而是自身的正气。由此说,扶助正气对于疾病康复意义极大。
试举例说明,新冠肺炎在用西药杀灭所有病毒后,核酸检测为阴性。若反复检查都是阴性,西医就可以让病人出院了,认为疾病已经康复了。但从中医来看,这还差得远。因为疫毒消除了,并不代表着正气完全恢复。事实上,病人还有这样那样的后遗症,这都意味着正气还很虚弱,还不能属于康复。此时最好的办法是以正为本,反复扶正养正。使正气恢复了,疾病才算是完全康复。事实上,不少阳后患者持续出现多种后遗症,甚至持续半年之久。我用纯中医理念去治疗这些后遗症,方法就是扶正,正气慢慢地恢复了,后遗症也就完全消失了。
以桂枝汤为例,这是一个“外证得之,可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能化气调阴阳”的高效方。也就是说,服桂枝汤能让正气健旺,正旺则能祛邪。
那么,桂枝汤是如何扶正的呢?此方中共有五味药,其中作用于正气的(即气血津液)的就有四味,只有一味桂枝是宣阳于表以祛邪的。
再以小建中汤为例,此方是桂枝汤倍用芍药,再加饴糖。显然,芍药与饴糖都是扶正的。这也说明,小建中汤的扶正效果更胜于桂枝汤,故能治疗多种虚劳证。
二
阴阳为本,扶正亦离不开阴阳。大体说来,扶正包括“扶阳气”和“存津液”两方面。这也是《伤寒论》的主要思想。
关于“扶阳气”,简单来说就是用温性或热性的药物来宣畅、振奋、补益阳气,使阳气健旺,则气化增强,从而消除体内积滞的阴霾湿浊水饮等病理代谢产物。
“阳气化,阴成形”,通过扶正可以消阴,这个思想非常容易理解。而“存津液”思想则不太容易理解。
津液有支持生命、滋润濡养、化生血液、养神的作用。《内经》云:“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津液无处不润泽人身,即“血无津液则凅,肤无津液则燥,肌无津液则消瘦,骨无津液则枯,筋无津液则痿癖,发无津液则秃落”。
从《伤寒论》来看,“存津液”思想渗透在字里行间,如《伤寒论》中大量用“亡津液”、“舌上燥而渴”、“不大便”等来描述津液的盛衰和临床表现;在治疗中,多次运用甘草、大枣、人参等“补津液”之品;在治法中,多次强调八法不可过用,列举误治津伤变证、如何消除耗液因素(下法为代表)等,无处不在突显“存津液”思想。
大体说来,仲景之“存津液”,并非是一个具体治法,而是作为一种治疗思想贯彻《伤寒论》全书,是仲景主要学术思想之一。
就经方来说,“存津液”是仲景养正的重要途径。正如清代大医陈修园所讲:“《伤寒论》113方,是以存津液三字为主”;“试看桂枝汤和平解肌,无一非养液之品。即麻黄汤轻清走表,不加姜之辛热,枣之甘壅,从外治外,不伤营气,亦是养液之意。”
再如,《金匮要略》中的诸多方剂,其主要宗旨是“调以甘药”,这也是以扶正为本,兼有存津液之意。
三
仲景诸方都是如何“存津液”呢?大体说来,主要有四种不同的方法:其一,建中生津,常以姜、枣、草以及人参等为主药;其二,扶阳救津,常以干姜、附子为主药;其三,解热存津,常以生石膏、大黄为主药;其四,滋阴养津,常以生地、麦冬为主药。
立冬,是冬天的开始;立冬,也是阳气闭藏的开始。所谓立冬养生,即是让阳气的闭藏,而不妄耗。选择中医特此推出立冬养生专区。点击下方图片进入页面,了解更多养生知识。(广告)
当然,还要根据疾病的寒热虚实来辨证用方用药。但不管如何,总是以“存津液”为本。目的即在于扶正。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以上四法之法,首在第一法,即建中,以阳明为本。建中即调养脾胃,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建中的意思是就是补益气血。
我的思考是,凡是方中有姜枣草或参的,往往都存在建中存津液之意,也都是意在扶正。
清代大医陆懋修认为:《伤寒论》中“一则甘草,再则枣、草,轻则白芍、枣、草,重则人参、枣、草,此数者悉是补阴之品”。炙甘草、大枣、人参皆是味甘入脾、安中健胃之品,可顾护胃气,以确保津液化生无碍,故为补阴之品。
有临床治疗癌症为例,癌症患者往往存在着津液不足的状态。这里的津液包括血和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细加分析:
其一,癌症多有癌毒,而癌毒以热毒为主。热毒即有耗损津液的弊端;其二,癌症手术易耗伤人体正气,术后多见气血津液亏虚,特别是若术中大量出血,必然会出现血虚、津亏;其三,放疗属于一种热毒之邪,致病易化火、伤津、生风动血。从临床来观察,放疗后病人往往可见一派阴伤之象;其四,癌症手术或放化疗之后,往往脾胃虚弱,导致使津液无以化生和布散。
由此说,癌症患者时时都需要顾护津液。中医在治疗癌症时,不管是术前,还是术后,或者是放化疗之后,都需要时时关注津液的虚损状态,从而或预护养津,或益气养津,或急下存阴,或清热生津,以使津液不衰,则正气不损,生命就有活力。
可根据癌症的不同阶段给予一些补养阴津之方,如六味地黄丸、八珍汤、沙参麦冬汤、养阴清肺汤、一贯煎等,通过加减化裁来提高疗效。
四
既然癌症等大病需要存津液,那么,感冒这样的小病也要考虑存津液吗?我的观点是,当然需要。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导致邪犯肺卫,卫表不和的常见外感疾病。我们从中医医理来分析一下感冒: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开窍于鼻,直接和外界空气接触,所以肺非常容易受到六淫邪气侵袭,即叶天士所言“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而肺津对于肺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增补温病条辨》言“此风虽由口鼻而入,若其人肺气肺液充足者亦不能伤。”显然,肺津充足,即可有效预防外邪的侵袭。
那么,如何在治疗感冒时体现出“存津液”思想呢?
其一,治疗外感重在解表,既要祛风散邪,用药又不可过于辛燥,以免截伤肺津。
那么,还可以用麻黄汤吗?我的观点是,当然可以。但麻黄汤有发汗之功,若汗出过多即容易伤损津液。所以,当中病即止,不可过剂。
另外,若中风明显而寒邪不明显时,不一定非要强力发汗的麻黄,亦可代以苏叶、荆芥,防风之类中药,既可解表祛风,又可避免发汗太过而伤津液。
其二,存津液在于顾护胃气。
《内经》明言:“人皆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表虚之人所中风寒,虽有汗出,但因胃气不足,水谷无法全部转化为精气,故正气不足,无法汗出而祛邪。
由此说,胃气为津液化生之源,因此护胃气是存津液的必要前提。存津液与护胃气关系密切。既能存津液,又能护胃气的代表方就是桂枝汤。桂枝汤中用桂枝、生姜辛温发汗;炙甘草、大枣甘温之品安中健脾、鼓舞胃气,以生精气,助桂、姜发汗,此即顾护胃气,预存津液;又用白芍敛阴以制桂、姜之辛恐其过汗而伤津。
综上所述,在感冒的发病过程中存津液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一能起到是预防作用,预防病邪深入;其二在治疗过程中及时解表祛邪,从而避免津液受损,这是促进康复的关键。
大病要存津液,小病也要存津液。如果能在临床工作中充分重视“存津液”的思想,我相信,治病疗效一定令人满意。
选择中医热门话题(广告)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联系我们~随时咨询健康问题
选择中医将一如既往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