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选择中医馆在公众号发布的
一
麻黄桂枝各半汤方名首见于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第23条,该方由桂枝汤、麻黄汤合方而成,是历代医家临床常用的经典名方之一。
我的临床常用剂量如下:麻黄10,桂枝10,白芍10,生姜三片,大枣15克(切开),杏仁15(打碎),炙甘草10,水煎服,日一剂。(单位:克,下同)
按仲景的论述,此方主治太阳病日久,外邪并未内传,正气有所亏虚,此时营卫失和,气血运行不畅,邪气郁于皮肉之间所引起的面红身痒,恶寒发热,热多寒少之证。此时气血运行不畅,汗孔开阖失司,单用桂枝汤效果甚微。然正气亏虚,又不可用麻黄汤贸然解表,故选用桂枝麻黄二方各三分之一。这样既能利用麻黄汤解表而不伤正,又可协助桂枝汤调和营卫,则恶寒发热可去,面红身痒自愈。
明代许宏在《金镜内台方议》中提出:“桂枝汤治表虚,麻黄汤治表实,二者均曰解表,霄壤之异也。今此二方合而用之者,乃解其表不虚不实者也”“如伤寒症见风浮,若用麻黄汤,又干脉浮缓,恐汗出反成漏;若用桂枝汤,又碍无汗出,服之恐烦躁闷乱,故以此方主之最良”。
显然,许宏认为合方是针对介于两者之间的窘境而设。这个理解颇符合临床实践。《金镜内台方议》亦有类似的观点:“如中风证见寒脉,若用桂枝汤又见脉浮紧;若用麻黄汤又碍自汗出,故以此方主之”。
关于此方的作用部位,当代大医孙曼之则在《伤寒论讲稿》明示:“麻黄汤作用于皮毛腠理,人体最外一层,为发汗而设;桂枝汤作用于肌肉层,二方合用有从肌肉向皮毛透邪之功”,点出该方的作用部位既在皮毛腠理,又在肌肉层。我的思考是,此方所治在表里之间而偏向于表,未能入里,亦不能出表。
那么,什么时候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呢?我有如下体会:
其一,有太阳表实证,当用麻黄汤解表,但病人体质偏弱者,或虚而无力,或脉微弱;
其二,有疹子(包括荨麻疹、湿疹或痒疹等),皮肤瘙痒,面红,发热恶寒,脉浮者;
其三,女性患者若有荨麻疹,多可用此方;
其四,反复发热,发热时间长,恶寒时间短,汗不出而身痒……
之所以这样应用麻黄桂枝各半汤,源于本方的适应证处于麻黄汤与桂枝汤之间,机体欲向上向表抗邪,同时需兼顾内在正气与津液不足的情况,从某些方面可以理解为“小发汗”。
二
我临床常用此方治疗外感病以及皮肤病:
其一,一病人感冒发烧,兼见咳嗽,伴少量白痰,感觉忽冷忽热。边尖红,苔黄略腻。这是外感风寒,兼有肺失宣降。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合二陈汤,一付而症去九成。
分析:此病之忽冷忽热,并非少阳病之小柴胡汤证,而属于太阳病,营卫双郁,当营卫双解。临床所见,营卫病多源于外感风寒,影响了气血平衡,导致了营卫失调。
其二,麻黄桂枝各半汤是治疗空调病的高效方。
所谓的空调病,即是夏天炎热而过用空调,寒邪郁闭卫气,汗液不能透出而郁于体内。寒邪外袭,初则伤营,出现营卫失调,发为外感诸证。若正气充足,抗邪有力,则邪可自退,否则,寒邪内伏,渐成诸损。
我在南宁工作,夏天颇多见空调病。我临床常用的药方或是麻黄汤,或是桂枝汤,或是葛根汤(或桂枝加葛根汤),或是麻黄桂枝各半汤。
此证若能配合针灸,可针风池、风府、大椎、颈百劳、后溪、手三里诸穴,疗效极高,往往针入而诸不适豁然若失。
其三,麻黄桂枝各半汤亦是感冒速愈之方。用于感冒日久未愈,正气略虚,邪气势减,但仍未解,此时营卫不和而复为表邪闭郁,病人表现为面色红润,身体发痒,时而恶寒,时而发烧,类似疟疾一样,但热多寒少,病情介于表实与表虚之间,若仅用桂枝汤治疗,则碍于表郁无汗,仅用麻黄汤,又恐出汗过多,故合麻黄汤与桂枝汤于一方,即能兼顾二者之所长,取效甚速。
其四,一病人肝硬化腹水,我用温阳利水法汤药治之。某日病人在晚上突然出现高烧,至40度,电话急诊。此阳气宣通,正邪交争,祛邪外出,发为高烧。嘱急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各10克,水煎服。服后汗出烧退,自觉舒畅。第二晚又略烧,仍用此方退烧。
分析:内伏的寒湿外透肌表,每每表现为发烧。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即可解表祛邪,邪退则发烧自退。此时万不可滥用抗生素,容易把外透邪气重新压入体内。
其五,数年前,我在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每日去意大利边境,天气突然变冷,因穿衣太少而受寒,晚上出现畏寒肢冷,周身紧痛,咳嗽声高,汗出后诸症未见明显减轻,反更欲保暖。自知是外感风寒证,针风池、大椎,并灸风池。自觉有热气自风池穴透向全身,而周身紧痛当时即缓解。再服半付麻黄桂枝各半汤,一觉后诸症霍然而解。
中医治感冒往往有速效之功。
其六,朋友的孩子十三岁,最近受风寒而感冒发烧,伴有鼻血,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合乌梅白糖汤,并加阿胶,薄荷,一付而诸症消失。
分析:风寒外感表实证,当用麻黄汤;但出鼻血,这与汗出类似,属于营卫失调,当用桂枝汤。现二者兼顾,即可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十三岁男孩,正属木火偏旺体质,故加乌梅白糖汤、薄荷以收敛木火,加阿胶敛血养血以扶正。
三
由于麻黄桂枝各半汤由桂枝汤、麻黄汤合方而成,故历代医家对本方方义认识基本以桂枝汤、麻黄汤为基础进行论述。
明代方有执《伤寒论条辨续注》认为《伤寒论》中“津液”即“阳气”。“日二三度发”,即自身阳气不足以抗邪,亟待补之;又“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即病邪在腠理之中,极待发之。桂枝汤补益津液,麻黄汤发散津液,故其言:“一发一止,则汗不得大出,此各半汤所由立也”
清代尤在泾《伤寒贯珠集》认为本方主证属外感风寒轻证,正邪俱微,单用桂枝汤或麻黄汤不得解,故“合两方为一方,变大制为小制。”本证“发热恶寒”为风寒外感所致,“日二三度发”为正邪抗争的过程,正气盛则发,正气衰则止。
我的思考是,此方既有麻黄汤之辛散表邪,又有桂枝汤之调和营卫。二方合用,或可把麻黄桂枝各半汤的功效可归纳为“发散风寒,调和营卫”。
立冬,是冬天的开始;立冬,也是阳气闭藏的开始。所谓立冬养生,即是让阳气的闭藏,而不妄耗。选择中医特此推出立冬养生专区。点击下方图片进入页面,了解更多养生知识。(广告)
如此说来,麻黄桂枝各半汤的功效是兼两方之长,既能调和营卫,又能开表发汗,融祛风散寒、透邪达表、调和营卫、疏通血脉、畅达阳气于一方,刚柔相济,因势利导,达到小汗邪解而又不伤正气的效果。
我的思考是,麻黄桂枝各半汤中之所以包含桂枝汤,或与桂枝汤能补虚养正相关。《评热病论》说:“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表明出汗的来源是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尤怡《伤寒贯珠集》提到:“桂枝汤不特发散邪气,亦能补助正气,以其方甘酸辛合用,具生阳化阴之妙”。故要解除此太阳中风,一方面用桂枝辅助发汗,一方面补充出汗来源,桂枝汤中生姜、大枣、甘草乃至汤后的“啜热稀粥”皆有补充汗源、助养正气之意。
我常用此方治疗感冒后期。因为正与邪不两立,至感冒后期,邪气不断侵袭导致正气已弱,此时既有麻黄汤的症状又伴有桂枝汤的症状时,既不适合单独应用麻黄汤,又不适合单独应用桂枝汤,即可用此二方的合方。
进一步说,凡三阴病症或三阴体质的人在接受中医治疗过程中突然发烧或咳嗽,往往是正气来复的排邪反应。此时内伏的邪气向外透发,一定要用温阳开表的方法来助阳宣透。我的方法是,若不能精确辨证,即可直接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小剂量服之,则退烧止咳效果颇为明显。此时切不可滥用寒凉中药或抗生素退烧,其弊端是会把好不容易透出的邪气又压入体内,导致病情反复难愈。
四
麻黄桂枝各半汤在《伤寒论》原文中主治太阳病证。仲景之后,历代医家不断拓展此方的应用范围。以下列举历代医家应用麻黄桂枝各半汤的一些经验:
宋代庞安时《伤寒总病论》首次记载了麻黄桂枝各半汤治厥阴病的用法,其言:“尺寸俱微者,厥阴受病也……若外证发热,恶寒似疟,为欲愈候,宜麻黄桂枝各半汤也”。
宋代许叔微《伤寒百证歌》以麻黄桂枝各半汤治疗阳明太阳证的妇人热入血室。
许叔微有一医案:曾治伤寒身热头痛无汗,脉浮缓,卧密室中,甚恶风,大便不通已四五日,认为“须表证罢,方可下,不尔,邪乘虚入,不为结胸,必为热利矣,作桂麻各半汤与之,继之以小柴胡,絷絷汗出,大便亦通而解”,是用本方治疗伤寒与中风兼有证。
宋代郭雍《伤寒补亡论》以麻黄桂枝各半汤治疗阳明中风所致的口苦咽干、腹满微喘、阳明病身痒如虫行皮中等。
大青龙汤为治疗风寒两感之重剂,易犯极汗亡阳之弊,故宋代医家王实以麻黄桂枝各半汤代替大青龙汤治疗风寒两感。
金代成无己以《内经》“三日少阳,四日太阴”的传经次序来佐证麻黄桂枝各半汤证“太阳病八九日”仍未传三阴则为不传而病将愈的观点,为本方主治风寒两感轻证提供了理论依据。
明代丁凤《医方集宜》以麻黄桂枝各半汤治疗伤寒白虎汤证热退后,寒邪未去之证。
明代万全《痘疹心法》以麻黄桂枝各半汤治痘疹身痒,欲出不得出者。
明代陶节庵《伤寒六书》以麻黄桂枝各半汤治疗太阳阳明合病表证未除,以及少阴病尸厥、无脉。
《续名医类案》中记载明代万密斋治郑氏子,“痘将见形,作痒不能禁”“今此身痒,正是痘欲出不得出,与太阳症同……乃以各半汤去桂、杏,加升麻、葛根、牛蒡,一服痒止,痘出甚密,调治半月而安”。发其表则身痒去。
清代伤寒大家曹颖甫治疗“顾左寒热交作,一日十数度发”,认为“此非疟疾,乃太阳病,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此寒热交作是太阳病,正邪斗争在表不相上下。
……
结合原方主治及历代医家用法,麻黄桂枝各半汤的主治范围逐渐扩大,不仅用于治疗太阳病,且还涉及厥阴病、阳明病、少阴病证。除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外,还可用于治疗头痛、口苦、咽干、腹满、喘、妇人热入血室、身痒如虫行皮中、痘疹、厥证、无脉、寒热交作等病症。
五
有学者使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近题名“桂枝麻黄各半汤”的所有文献,得到临床观察类期刊61篇,发现现今桂枝麻黄各半汤广泛应用于各种皮肤病,且以荨麻疹报道最多,且对各类型荨麻疹有较好疗效。
有学者以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效果满意。
有学者用此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皮肤瘙痒症25例,发现尿毒症早期患者治疗后全部有效。
有学者对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风寒恋肺型感染后咳嗽,取得满意疗效。
有学者文献综述提出:桂枝麻黄各半汤对变态反应性疾病及皮肤肌表疾病显现出其独特的疗效。
有学者治疗紫癜与变应性血管炎,两者皆是出血点在皮下,病位属于表与肌肉间,系为发热后出现,或年幼或反复西医治疗,都可使表证处于欲发不发,欲止不止的僵持状态,用本方有效。
显然,麻黄桂枝各半汤的治疗范围甚广,除可用于治疗荨麻疹之外,此方加减对神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肾衰后皮肤瘙痒、老年性皮肤瘙痒、重症银屑病,月经后荨麻疹,腹型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皮疹、皲裂、刺痛、痱子、变应性血管炎,风寒瘾疹,斑疹,碰、抓搔痒症,妊娠期荨麻疹、老年皮肤瘙痒症,颜面再发性皮炎、玫瑰糠疹、湿疹等皮肤病均有效。
还有医家将此方用于治疗外感病、长期低热、高热、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神经官能症、感染后咳嗽、身痛、四肢疼痛、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头痛、溃疡性结肠炎、浮肿、淋证等。
现代治疗主要以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病等为主,可用于病毒感染性高热,过敏性鼻炎,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外感、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
选择中医热门话题(广告)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联系我们~随时咨询健康问题
选择中医将一如既往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