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伏寒”理念来治疗多种慢性疾病

健康   2024-11-15 06:15   广西  
作者:董洪涛

这是选择中医馆在公众号发布的

第3263原创内容

今时多种慢性疾病高发,如何才能高效地促进这些慢性疾病康复呢?

我的思考是,这些慢性疾病往往存在着正虚和伏邪。就伏邪而言,往往是伏寒。以下就此思路展开讨论。

一、关于“伏寒”

所谓“伏”者,潜伏、隐匿也。“寒”者,六淫邪气之一,属于阴邪,最伤人体阳气,容易诱多各种慢性疾病。

关于寒邪为病,大约有三:其一,阳气受损,气机郁遏,水液不行,凝而为痰饮;其二,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滞而为瘀;其三,痰瘀相合,虚实夹杂,日久成积。诚如《内经》所言“积之所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其四,“寒气生浊”,浊者,寒湿痰饮凝血淤积之邪也。

所谓“伏寒”,一方面是指感受寒邪后,感而未随即发病,而伏藏于体内;另一方面是感受寒邪后曾经发病,但经过错误的治疗后,邪气未能自里出表而透出,反而伏滞于体内。

二、为什么会出现伏寒?

我分析出现伏寒的原因,当有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源于正虚。

《内经》有云:“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若正气健旺,正能祛邪,则邪不伤人。

反之,若正气不足,正不胜邪,则邪易伤人。《医理辑要》云:“易寒为病者,阳气素虚。”正气虚弱、寒邪侵犯,乃成伏寒。阳虚于内,温煦不及,推动失力,固卫失司,机体更易感寒受寒。复因寒主收引凝滞,使毛窍腠理闭塞,气血滞涩,筋脉挛缩,怫郁阳气,不得散越内外。

之所以会出现正虚,与饮食不节、运动过少、各种熬夜、滥用药物以及长期负面情绪等等多种因素相关。读者可参考我的其他文章。

其二源于错误的治疗。

邪之来路亦即邪之去路。既然寒邪自外而感,那就应该解表祛邪,使寒邪自表退出。若妄用寒凉药物,闭塞毛孔,导致寒邪不能自表退出,就容易内陷,最终形成伏寒。

从临床来看,感冒后若出现发烧、咳嗽、身痛等症状,当解表祛邪。若滥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就容易闭滞卫气,邪气不能透出,为害甚大。以新冠肺炎为例,若不能及时解表,反而滥用寒凉药物,最容易出现各种后遗症。

三、寒邪伏于三焦

根据寒邪所潜伏于体内的层次不同,症候表现各异。

从三焦层面来看,若寒邪伏于上焦,多与心肺功能失调相关。其病机多为心阳不振,肺气虚损。病人会表现为:四肢胸背感冷,心悸怔忡,胸闷不舒,肢体怠惰,反复咳嗽,痰多色白,脉沉细弦紧等。

若寒邪伏于中焦,多与脾胃功能失调相关。其病机多为中阳不足,纳运失常。病人会表现为:不欲饮食,嗳气呃逆,完谷不化,胃脘冷痛,腹胁胀痛,脉沉细涩等。

若寒邪伏于下焦,多与肝肾功能失调相关。其病机多为寒凝肝脉,肾阳不宣,精血生化输布受阻。病人会表现为:腰腹酸胀感冷,小便清长,双下肢水肿,女子经行疼痛,宫寒不孕,男子阳萎,精冷不育等。

四、寒邪伏于肾

为什么会出现寒邪伏于肾?

一方面,寒为阴邪,最容易侵袭于肾,因为肾内含阳气,寒邪易伤阳气。《内经》明言:“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立冬,是冬天的开始;立冬,也是阳气闭藏的开始。所谓立冬养生,即是让阳气的闭藏,而不妄耗。选择中医特此推出立冬养生专区。点击下方图片进入页面,了解更多养生知识。(广告)

再者《温热逢源》亦提出:“寒邪之内伏者,必因肾气之虚而入,故其伏也每在少阴。”足少阴即为肾。

另一方面,有学者认为:“微者不即病,邪气伏藏于肌肤膜原,或伏藏于少阴。其藏于肌肤膜原者是冬令劳作过度或养生不当致使汗出过多之人;其藏于少阴者为冬不藏精,肾精内亏之人,亦有后天脾胃之精生成不足”。

寒邪伏于肾,最容易导致不孕。《内经》认为:“胞络者系于肾”;《妇科玉尺》认为“少阴肾也,无论传经至少阴,与直中少阴多不能治。盖少阴肾经,宜温不宜寒,今风冷入之,则命门火微,而肾宫无非寒气,势必子宫亦寒”。

显然,肾受寒邪的侵袭,可令胞宫受寒。一方面,若寒邪伏于肾,容易导致宫寒,宫寒则会导致不孕。另一方面,若已经怀孕,若寒邪内伏胞中,则会导致胎儿先天伏寒,出生后容易出现各种寒证。若后天失于调养,寒证更多,且症状更明显。

我的观点是,今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罹患了多种慢性疾病,往往存在着先天伏寒的因素。正如《集略》的云:“母之肾脏系于胎,是母之真气,子之所赖也”,若母体肾气不足,会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也会导致先天体质偏于阳虚寒盛。

五、现代医家对于伏寒的认识

现代医家对于伏寒的认识各有不同,以下列举几位医家的观点。

有学者指出:伏邪具有“动态时空”、“隐匿”、“自我积聚”、“潜证导向”的特征。

也有学者认为:伏邪发病特点是,病重难疗,容易复发,蓄作有时,病情缠绵,毒根深藏,消耗人体气血,邪气久稽,醜邪成毒。

还有学者认为:杂病伏邪实际上是将正虚本身考虑进去了,此处伏寒之邪实际上是正虚以后的因虚致实的病理产物。

关于伏寒,我也有几点思考:其一,伏寒与正虚是相伴的,正虚是伏寒的基础,正虚为本,伏寒为标;其二,伏寒往往症状多样,一方面有寒邪为病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有正虚的特点;其三,伏寒往往缠绵难愈,源于正虚邪盛。由此说,要想治愈伏寒,不但在祛邪,亦在扶正,要把扶正与祛邪结合起来;其四,伏寒容易化热。临证常见口干咽痛,喜饮水而不多饮,究其病机本质,寒为本,火为标;其五,伏寒容易导致痰凝和血瘀,因为寒为阴邪,痰与瘀亦为阴邪,此为同气相求之理;其六,伏寒之部位,即是人体至虚之部位,而且是阳气至虚之部位。此即古人所言:“至虚之处,便是客邪之处。”

六、如何治疗伏寒?

可以考虑用五积散。五积散因能解寒、湿、气、血、痰五积而得名,而寒为五积之始,五积形成亦以寒为中心。

医圣张仲景之所以命名其书为《伤寒论》,即因于寒。生命是一团阳气,最畏寒邪,故曰寒邪伤人最烈。

伏寒亦是寒邪,且为正虚邪盛,如何治疗伏寒呢?当然是扶正祛邪,一方面扶助阳气,另一方面祛除寒邪。正如《本草害利》所言:“伤寒者,伤于寒也,是为阴伤阳,当助其阳,治以辛温”。

五积散之所以能治伏寒,源于其重在辛散宣通、发表温里,可解内外之寒,兼以行气活血、祛湿化痰。这样不但可扶助阳气,亦可祛除寒邪,兼可解除因伏寒所导致的湿、痰、瘀等病理代谢产物。

关于五积散,读者亦可参考《五积散能治什么病?》一文。

选择中医热门话题(广告)

如需线上预约挂号问诊点击此👈

加入选择中医线上社群点此处👈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联系我们~随时咨询健康问题

选择中医将一如既往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轻松养生点这里,数百万人的共同选择

南宁选择中医
南宁选择中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