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晓芸
知道我在大学里开了几年“爱情哲学”公选课,身边的朋友们给我布置暑假“作业”,让我一定要看一下这段时间爆火的电视剧《玫瑰的故事》。正好,在英国读书的儿子回来过暑假,他便加入了我们的家庭看剧组织。
两个孩子出生以来,家里没有电视机。从来不刷剧、只看电影的我们,破例开启了刷剧模式的家庭讨论会。我们成了编剧大师、逻辑专家、世界级导演……边看边吐槽剧情的不合逻辑之处,同时,又一直忍不住在为剧中人共情,分析人物的性格。
作为音乐专业生,儿子看剧时经常抱怨剧中那些音乐元素不合理,那些情节对他而言难以成立。我和颜老师则是在关注玫瑰的原生家庭是如何养出她这样不设防,有安全感而又略显“恋爱脑”的大女主的。虽说这几个词放在一起似乎有些不协调,但是黄亦玫在剧中遇到的截然不同的男性角色,让她多少分别展现出这些表面上冲突的个性。
剧情背后的爱情哲学
许多看过了这部剧的人似乎都觉得庄国栋与玫瑰是最般配的,不得不说,两人轰轰烈烈的热恋感也确实是玫瑰感情史中得到最充分表现的一段。倒是后来那段对于玫瑰而言没那么顺利,与大学学长方协文的婚姻,给我们的“座谈会”提供了不少讨论的素材,我们一致感叹玫瑰在感情中倾注太多、在婚姻中又过于隐忍。
随着剧情的发展,玫瑰的冷静和理性得到了很充分的展现。当她冷静,甚至可以说是冷酷地与方协文提出离婚时,方协文所持的较为传统的观念,与玫瑰与生俱来的野性,以及她原生家庭作为知识分子所带给她的女性的自我认知之间所产生的冲突彻底具像化。玫瑰从小在一个精神富足的家庭中长大,她的原生家庭充满温暖和理解,这让她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自我实现,而非物质上的成功。
02
玫瑰的抉择:理性与情感的对撞
玫瑰在她怀孕期间的那段剧情中表现出极大的脆弱与无助,这似乎与她大女主的人设很矛盾,是玫瑰一时犯糊涂了吗?还是这才是女性真实的两难困境?
对于这一点,颜老师忍不住感慨:再强大的女人,在怀孕期间,似乎也是极端脆弱的,也无法客观估计自己的能力,看低自己,委曲求全。他转向我,问生了两个娃的我,你怎么看?
确实,怀孕是女人的脆弱时刻,我们在各种新闻报道中,就时常可见悲剧产生于孕期的矛盾与冲突。在剧中,只要玫瑰一不开心,身边无论丈夫父母,还是闺蜜好友,甚至她自己,都倾向于用激素水平变化引起的情绪波动来解释。这像是一种集体无意识,掩盖了女性在怀孕期间所面临的家庭不公和社会支持缺失。
要怎么描述,才能让男性了解女人怀孕时的那种处境呢?要让他们感同身受是不可能的,不过家里的两位男士算是极其罕见的暖男,至少他们表现出来的,就是极力去理解这种处境。儿子和先生对方协文犹豫是否打无痛分娩那段很愤慨,我对他们的愤慨表示了赞赏。
同时,我们也讨论,为什么有的人就是无法理解,甚至会抱怨,不就生个孩子,说是今天的女性过于矫情。这与理解力和感受力相关,一般来说,情感发育比较健全的人,相对而言,还能够换位思考,能够想象一种不同的处境。而那些无法换位思考的人,某种程度上,是爱无能。
03
爱无能:庄国栋与方协文的情感困境
庄国栋其实就有点爱无能。爱无能有时候并不以不爱的形式出现,他们也表现得很痴情,但恐怕无力提供情绪价值,无力维系一种长期的健康的亲密关系。比如庄国栋为了让玫瑰开心,特意为她准备了一场豪华晚宴,结果玫瑰却显得十分冷淡。
儿子调侃,说:“玫瑰啊玫瑰,你还是回到国栋哥的身边吧,咱等你等了好多年了。”我笑着说:“这就像在哲学上讨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问题。庄国栋的行为是典型的工具理性,他认为通过物质的方式可以解决情感问题,但玫瑰需要的是精神上的理解和共鸣,这正是价值理性所在。”
方协文就更加不用说了,他不只是爱无能,他还是爱情里的破坏者。他试图施加控制,让对方丧失自主性,他的爱,有自私扭曲的一面。所以,玫瑰跟爱无能的庄国栋还吵吵架,砸了他的房子,那是恨铁不成钢。但对方协文,她选择了冷静,不拖泥带水,快速斩断,及时止损。
当然,我们事后诸葛亮地说,会觉得她还是没有及早觉醒,妥协的时间太长了。
但毫无疑问,永远没有迟到的选择,玫瑰仍然是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事态还未发展到对她和他们的女儿小初造成不可逆创伤的程度。
04
命运的吊诡:面对爱情的不确定性
玫瑰的命运似乎特别坎坷,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精神气质上真合拍的,又命不久矣,似乎是在暗示命运的吊诡与不可预测。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而爱情中的不确定性尤为突出,因为在这类情感关系中,我们需要面对生活与爱的双重不确定性。
在爱情哲学课上,大学生们经常表达他们很多时候不想谈恋爱,是因为一旦谈了恋爱,不确定性就会成为一个问题,他们觉得特别受不了,特别不想面对。虽然这些千禧一代不想面对爱的不确定性,他们其实也渴望爱情的情感体验。于是,有人发现了新大陆,找到了爱的“平替”:跟“纸片人”谈恋爱。“纸片人”永远不会拒绝你,二次元中的角色无论如何都能充分满足你的情感需求。
而面对爱的不确定性,确实需要的是内心的勇敢。对爱情的渴望,在不断的受挫中,仍然保持对爱的开放性,也愿意为未知暴露自我的脆弱性,承担相应的可能伤害。这确实需要莫大的勇气。
05
情感教育:亲密对话胜过繁忙日程
通过这些具体的剧情和人物分析,我们享受了一段轻松愉快的家庭时光,还深入讨论了爱情的种种面貌。
青春期的儿子也不再像个小刺猬,而是非常坦率地跟我们分享了他的校园恋爱观察。他所憧憬的爱情是什么样的,无疑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十分感兴趣的。而听了他逻辑清晰的分析,我们忍不住调侃,看起来你小子是个胆大心细的人,既不“恋爱脑”,也不至于淡漠无情,分寸把握得挺好呀,跟你的音准有得一比。
在讨论中,我们还触及了原生家庭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剧中角色这样那样的行为和选择,常常可以追溯到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这对我们理解他们的动机和情感状态有很大帮助。
同时,亲密关系中的表达方式,也成为我们热议的话题。我们讨论了玫瑰那样的安全型依恋与苏苏所展现出的防御型依恋的差异。这直接影响了角色们在各自关系中的行为模式。
以刷剧这样轻松的模式为契机,针对日常生活中的议题进行这样的探讨,无疑是家庭教育中极重要的一部分。
某种程度上来说,情感教育是我们的教育环境中容易被忽略的部分。
对孩子而言好的教育,也许并不仅仅是送他们去夏令营、暑期课,把他们的日程表塞满。与孩子讨论日常议题,生活中的未来议程,在某种意义上是教育中更加重要的一部分:孩子的批判性思维以及深度思考能力,以及价值观的形成,情感的深度联结,都是从每次表面上柴米油盐的讨论中开始的。
这些讨论不仅让我们在家庭中找到了新的共鸣点,也让我对爱情哲学这个课的价值有了新的思考,不仅大学生、社会青年需要爱情哲学课,青春期的中学生其实也有必要开启爱情的哲学教育。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对爱情懵懂和好奇的阶段,通过刷剧这种轻松幽默的方式,或许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面对未来的情感生活,这何尝不是一种必要的人生准备呢。